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8:22:48

今年的夏至還沒到,許多地方的溫度都爬升到了35度左右。人們不禁感歎,現在的夏天怎麼越來越熱。記得小的時候沒有空調,一台電風扇就足以應付整個夏天。如果還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更是皇帝一般的享受了。

面對如今越來越熱的夏天,作為一個研究曆史的人,總是會想起明清時期的“小冰河”,雖然當時的冬天是災難一般的存在,但夏天卻清爽宜人非常舒服,甚至還有些冷。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1

明清小冰河時期的夏天

公元1640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有一個駐紮在錦州的士兵因為傷病無法繼續戰鬥,所以從錦州返回家中休養。

士兵曾嘗試科考入仕,可因為家庭條件太差,再加上他是家中獨子,所以官府征兵時他選擇了參軍。

文化人都喜歡寫寫畫畫,即便是當了兵也依舊如此,因此他平時沒事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到日記裡。

錦州位于山海關的前沿,是東北入關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當時明朝最北邊的領土,平時還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氣溫突然變得極低,即便是夏天也能感受到嚴寒。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2

按照士兵日記中的描述,這一年他返鄉的時間是八月份,但一路上看到許多人被凍死在了路邊。有士兵,有農民,還有許多孩子。即便這些人穿得非常厚重,但依然沒有辦法抵擋嚴寒。

其實他自己也深有體會,晚上在軍營宿舍休息時,即便是蓋着被子也睡不着,被凍得瑟瑟發抖。

要知道當時才七八月份,這個時間段是夏秋季節的交替期,天氣應該很熱才對,完全沒有:“秋後一般日漸涼,焉知餘熱逞兇狂”的感覺。

取而代之的,則是:“霜寒衣帶斷,指直不得結”的嚴寒。

這樣的嚴寒應該是冬天才有的情景,為什麼七八月份就如此寒冷?士兵不明白,難道真的像人們說的,是因為皇帝失德使得上天降臨了懲罰嗎?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3

其實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國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比如英國,從當時的油畫可以發現,雖然還沒有入冬,人們就已經可以橫穿結冰的泰晤士河。

按照這位士兵的日記來看,北方的夏天相當于平時的入冬時節,氣溫應該在白天4度左右,晚上零下12度左右。

那麼南方的夏天呢?

《庸閑齋筆記》記載,當時南方的夏天很少能看到花開,許多果樹也因此不結果。就拿江西來說,因為夏天太冷,橙子一直無法采摘。還有荔枝槟榔等,也都因為寒冷而不得已南移。

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存在。

此外同時期的蘇格蘭凱恩斯山脈,積雪都沒下過1200米。

這就是“小冰河”時期的夏天,冷到讓人害怕。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4

小冰河形成的原因

現代科學家對曆史上的幾次小冰河時代進行過大量的研究,最終發現了一些可能形成小冰河的原因,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大條。

第一,大量火山噴發。以明清時期為例,當時全世界範圍内出現多個大型火山的爆發。并且都具備持續時間長,噴發的二氧化硫量大等特點。

如此一來,上億噸的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會被送到天空。其中二氧化硫會在空氣中轉化為硫酸,随後硫酸就會在大氣中形成氣溶膠。當這些氣溶膠和顆粒結合之後,就可以達到阻擋太陽輻射的效果。

換句話說,太陽送來的熱量會被阻擋在外,那麼全球大範圍降溫也就不可避免。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5

最為著名的案例就是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也是曆史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次火山爆發直接導緻全球氣溫驟降,全球大部分國家出現夏季降雪的情況。《清史稿》、《閱世編》、《災異志》等書籍都記錄了這次氣溫突變。

因此這一年也被史學家稱之為“無夏之年”。

第二,米蘭科維奇循環。現代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會造成南北太陽熱輻射的不均勻。在一定的周期之内,就會出現一個相對較冷的小冰河時期。

當然了,這個理論還沒有得到完全的确定,相對于火山噴發所帶來的直接證據還是有些乏力。

第三,太陽活動。這裡所說的太陽活動一般是指太陽黑子的活動變弱,活動範圍變小。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黑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入衰弱期,那麼也就意味着地球将面臨寒冷。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6

小結,未來思考

明清時期的“小冰河”,導緻糧食大面積減産,再加上持續時間太久,因此也就成為了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之一。而世界範圍内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饑荒,其中以歐洲最為慘痛。

當時的中國已經引進了馬鈴薯等高産作物,因此人口損失量相比三國時期的“小冰河”有所好轉。

南宋時期究竟有多冷(都說明清處于小冰河)7

不過人們擔心,在不久的将來,“小冰河”還會再次襲來,到那個時候人類該如何應對寒冷的氣候,如何解決糧食的問題。

要知道,即便是現代,全球仍然有将近9億人口在挨餓。而俄烏沖突之後,這個數字又增加了1倍,達到了18億人口,就連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也已經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

如果按照這個情況繼續下去,人類的命運堪憂。

參考資料:《清史稿》、《明史》、《閱世編》、《災異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