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3:22

莊子是先秦最有名的道家之一。關于他的生平事迹,我們知道得很少。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當時就很有名。《莊子》一書也因為神奇的想象力、構思奇特的寓言而廣為人所知,在藝術上很有特色。《莊子》一書的首篇即《逍遙遊》,論證絕對的精神自由。莊子認為人應該突破功名利祿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純粹的自由自在,達到一種“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精神境界。也有人說這種思想就是一種典型的虛無主義。筆者還是很推崇這種精神自由不為萬物所束縛的精神境界的。但今天要探讨的不是莊子的思想,而是莊子逍遙遊中的一種聞名于世的動物——“鲲鵬”。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鲲鵬可能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1

很多人說鲲可能是北海的一種鲸魚。但是鲸魚又怎麼能變成大鳥向南方飛呢?

其實,仔細讀一讀《逍遙遊》就會發現,如果,真的存在“鲲鵬”這種東西的話,它根本不是動物,鲲鵬可能是一種遠古文明的飛行器。一直在海底,等到某段時間到來,便飛出水面,變成飛行器,向南飛去。當然,先秦的文明不可能建造這樣的飛行器了,所以這可能是遠古的文明制作的超級巨大的飛行戰艦。說不定莊子,就親自被邀請登上過飛行器,在萬米高空中俯瞰過大地。這些都能在《逍遙遊》中找到端倪。接下來看原文的分析: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鲲鵬可能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2

理由一、鲲鵬的巨大不可能是自然進化的生物,也沒有生物會從魚變化成鳥

原文中記載: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意思是說北方的大海裡有一種大魚,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長;它能夠變化大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裡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邊的雲彩。這隻大鳥,海水震蕩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根據原文的記載可以知道,這種魚類很大,有幾千裡長。而我們地球上已知的巨大動物藍鲸也不會有幾千裡長。這種魚類還能變化成鳥,變化成鳥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從海裡能夠飛起來。事實上,沒有動物可以做到這樣,更不用說這樣巨大的動物了。可是換種思維方式,如果這是一種人工制作的水陸空三栖的機器。它在海裡的時候就像潛水艇一樣。當它要飛翔的時候就從海裡出來,展開翅膀像飛機一樣飛行。這樣大的物體從海裡出來的時候,海水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劇烈的震蕩,古人看起來,就仿佛是海水震蕩的時候,它才從海裡飛出來一樣。古代的人不知道這樣的飛行器到底是什麼。所以當飛行器在水裡的時候,他們就用熟悉的魚作為比喻。而當飛行器飛到空中的時候,他們就以已知的鳥類做比喻。将飛行器比作大魚和大鳥。并起了個名字叫做“鲲鵬”。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鲲鵬可能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3

理由二、大鵬飛行的方式接近現代的飛機

原文中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概意思是說《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裡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沖九萬裡高空,着六月的大風離開北海。”

文中“抟扶搖”的意思是像回旋直上的大風一樣。先直直地向上飛,到達一定高度,再沿着某個方向飛。這樣的飛行方式像不像現在的飛機,先迅速攀升到平流層,再沿着航線飛到目的地。如果沒有坐過飛機,是很難想象能夠有這樣的飛行方式的。尤其是在“天圓地方”的古代,人們沒有飛到過空中,是很難想象可以先飛到某種高度,再飛向目的地的。

大鵬的飛行方式非常接近現代的飛機。所以它極有可能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種飛行器。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鲲鵬可能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4

理由三、《逍遙遊》中寫到了從高空向地面看到的情景

原文中寫道: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譯文大約是:

像野馬奔騰一樣的霧氣,塵埃,小生物,都是被風吹着在空中遊蕩啊。天的蒼茫顔色,就是它的本來顔色嗎?還是由于無窮無盡,難以看到它的盡頭呢?高飛九萬裡的大鵬,往下看地面的情景,也是像藍天一樣蒼茫、布滿霧氣、塵埃的情景啊。

從大鵬鳥在高處向下看的感覺,就像我們坐在飛機上往地面看一樣,難以看到地面的全貌,但是會看到缭繞的雲朵、白雲從中露出的天空,如果不是親自看到過這樣的景象,是很難想象出來的。

原文中還說:

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

由這句文可知,在高空中,風都在身子下面。然後才能積蓄風力,背負青天,飛到南海。如果沒有在高空飛行過,怎麼可能想象到,高空中的風在下面,怎麼能夠知道,從高空中看地面,與從地面看高空有異曲同工的景象。

莊子逍遙遊裡提到的鳥(鲲鵬可能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5

所以,極有可能,逍遙遊中的鲲鵬,就是遠古文明的飛行器。遠古文明的人類因為某種原因,一直在北海深處,到了某些時候,就駕駛超級巨大的飛行器飛出海面,飛往南海。飛出海面的時候,首先一直上升,直到萬米高空,然後才飛向目的地。而坐在飛行器裡面,向地面看去,看到的天地間的野馬奔騰一樣的雲氣、塵埃、小生物,就像飛機上看到的雲海一般。

莊子必然是有機緣巧合被邀請到飛行器中,能夠親眼所見高空的飛行景色,才能寫出這樣的《逍遙遊》。在文中将我們比作蟬兒和斑鸠,發出了關于人類渺小的感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人類的文明對于未知的世界來說,我們也就如同那朝菌和蟪蛄一般,我們隻知道眼前的事情,卻無法想象那些超出我們認知的物質世界。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轉向虛無的精神世界中去,尋找精神的自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