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1 15:16:24

文學是語言藝術,詩歌又是精練濃縮的語言,是語言藝術的精華,更能體現作者文字駕駛能力。李白是駕駛文字的高手,他的詩歌語言最具特色,以樂府、歌行體和絕句最為盛名,其中又以絕句的藝術成就最高。他的絕句以自然明快,浪漫瑰麗為特色,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律詩以優美又不失自然,浪漫、绮麗、魔幻,變化多端又不失真實為主要特色。歌行體的語言又以豪邁奔放,奇雄飄逸,氣勢淩曆而悲中見豪著稱。樂府和歌行體筆法多變,空無依傍,想象力豐富,達到了任随性情而變幻莫測的神奇境界。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李白詩歌語言風格淺析)1

一、李白詩歌語言風格

李白的詩歌,又因其語言風格獨特,氣勢磅礴,輕快明麗而成為唐朝詩壇的一股清流,一直影響着曆代文人,甘之如饴。在運用語言方面,李白是奇才,他能化腐朽為神奇,把簡單的意象,變幻出神奇的魅力,故有“詩仙”之稱。他的想象,空無依傍,他的誇張,奇特而大膽,他詩裡的意境,超出了維度,無端、無止境,天馬行空。他語言的張力,變化無窮。他的詩歌,他既能做到自然流暢,潇灑清麗,又能表達出搖曳生姿的意趣來,這才是後人難以超越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自然明快、潇灑清麗、自然天成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詩歌中自然明快的語言,情感濃郁,主觀情緒強烈,最多表現在五絕與七絕之中。人人都能吟出的那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低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自然明快,朗朗上口。據考,這首詩寫于唐玄宗開元14年的秋天,也就是公元726年,時年李白26歲;李白是春天遊曆至揚州,秋,病卧揚州。人在窮困病苦的時候,感情最脆弱,也最容易思念故鄉,此時的李白,病卧異鄉,寫了千古思鄉名篇《靜夜思》。

這首詩裡,作者用最平淡的語言,最親和的意象,簡單、自然暢快地表達,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毫無矯揉造作之氣,卻表達出了遊子心中對故鄉的那種眷眷深情,這種特定環境下抒發的特定感情,自然而深情,渾然天成,如今被廣泛傳誦。

同年,李白寫的另一首七絕《峨眉山月歌》也把這種明麗輕快,自然天成的藝術手法推崇到極至。“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裡,詩人夜裡行舟至峨眉山,頭頂半輪明月,順流向下,表達了因思念朋友,不能相見,還得遠下渝州的思念之情。山景,月影,清溪,流水,形成一幅唯美的夜景圖。情、景、思融為一體。最關鍵的是,這首詩裡,有五處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驿,長江三峽,渝州寫在這首七絕裡,毫無痕迹,渾然天成。

李白詩中多表現出明豔的色調。清淺明亮的顔色是主流,少有壓抑沉悶的主題,這種風格在其山水詩和送别詩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輕快明麗,又語出自然,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二)誇張極盡其妙,想象力天馬行空

詩人之中,李白是能把誇張用到極緻的人。李白詩中的誇張手法運用起來,順手拈來,自然和諧,情、景、境合一,運用獨到。如今我們能随口道來李白詩句中用了誇張修辭手法的句子,“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等等。把誇張修辭手法用到了極緻。沒有李白,我們不敢相信,白發能長到三千丈;沒有李白,我們不知道廬山的瀑布有如此的氣勢,沒有李白,我們更不知道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等等。

李白詩歌言語中的想象力,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筆傲淩滄州”(《江上吟》)如此豐富想象力的大概也隻有李白;如此豪情的大概也隻有李白。擱筆,可以搖動五嶽,詩成,可以讓江水臣服。如此大氣,如此狂傲,如此的想象力,豪情萬丈,世間一切,不足為惜,一切都唯我所用,為我所有,為我所動!充分顯示了李白的豪情與才氣!

李白詩中,還有一種魔幻的力量,天上人間,來去自如。如“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古風》),“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簡單的語言,天地之間已融進一個維度。危樓高聳入雲,已與天堂融為一體,場面闊大,意境恢弘,描寫的淋漓盡緻。“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李白語言的麻幻般的潇灑,還在于會借力,他能借助大自然中所有的物象,來表達他詩中想表達的情懷。就像那句“白發三千丈” (《秋浦歌》),突然這麼橫空劈出的一句,驚心動魄。白發為何有三千丈長呢?然後再來句解釋,“緣愁似個長”,道出了原因,一個愁字又力撥千斤,寫出了詩人當時苦悶的心境。

這首詩歌出自李白《秋浦歌》組詩中的第十五首,大約寫于天寶十三載(754),時年,李白已經54歲。已經離開長安十餘年,當時政局動蕩,李白的才華也是一籌莫展,人生也是失意落寞的時候,心情郁悶,寫下這組組詩,把愁悶的心情推到極緻。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李白詩歌語言風格淺析)2

(三)語言自然工整,精簡錘煉

一個詩人的偉大,其創作才華,不僅體現在作品在文人之間影響的深度,還在于文學圈子之外,作品流傳的廣度。李白的作品,語言精練工整,朗朗上口,深入人心。以至于口口相傳,口口相傳,最後變成了成語和今天的網絡流行語。

今天,人們常常用到的這個成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是出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年磨一劍”,“抽刀斷水水更流”,這些廣為流傳的句子,都是出自我們這位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有些原詩句,被後來人直接拿來用的,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古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上李邕》)。類似這樣的千古名句,李白留下不少。如“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複來” (《将進酒》)。這些精練的語言,把人生的得意時的豪情,失意時的豁然,柔情蜜意,功夫自然成等各種情懷展現地淋漓盡緻。直到今天,每個落寞的人,得意的人,失意的人,在經濟困境時,在豪情萬丈時,都能借用李白的詩句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

隻有千百倍錘煉的語言,才有可能成為成語,被後人接納和使用。他的詩歌語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希望“錘輝映千秋”(《古風》)。這位偉大的詩人做到了,而且還會一直光耀下去。

(四)筆法多變,空無依傍

李白詩歌語言可謂是變化多端,像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長可短,可大可小,魔力十足。其詩歌表達的情感也是可喜可悲,悲中見豪,淩曆萬分。如“白發三千丈”“我來竟何事”分别是《秋浦歌》和《沙丘城下寄杜甫》的開篇,就這麼突然,毫無征兆、淩曆地劈下來,無依無傍;然,接着又娓娓道來,解釋原因,迂回曲折,似驚濤駭浪之中,在宛然地風平浪靜,那種急中帶緩,緩中又急的節奏,自是妙不可言。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這首遊仙詩更是把這種變化多端的筆法運用到極緻。首先,詩裡把天姥山的景緻描寫得玄幻迷離,氣勢磅礴,别樣仙境。“虎鼓瑟兮鸾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突然筆鋒一轉“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原來一切不過是南柯一夢,醒來自然消散,繼而轉向現實,感歎人生不過如此,“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最後又表達自己的不甘不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惆怅、豪邁之情,躍然紙上,悲中見豪,氣吞山河。

(五)抒情獨特,以我的視角,情景交融

李白天生一副傲骨,持才傲物,以我為中心,人在景中,情在詩中。世界以“我”為中心,在他的詩中多有體現,這也是浪漫主義詩人最大的特色,情感濃烈,以自我為中心。“舉杯邀明白,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這首《月下獨酌》,詩人與月,仿佛早已融為一體,似舊交故友,共同舉杯對飲,我唱歌月亮也跟着移動,我跳舞,影子也随形轉動,“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我們早就結交成了朋友,相約會在遙遠的銀河,這世間,萬物皆為友,天地之間任我遊!這種開闊意境,天地之間,不過而爾的大開大合的胸襟,大概也隻有李白能在輕松揮手之間,起筆落墨,就能發揮到極緻。

世間萬物,萬種景象,信手拈來,皆能入詩,或者輕盈,或搖曳,或大氣,或迷離,都能在李白的詩中幻化出别樣的風采來。唯我所用,唯我獨尊。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李白詩歌語言風格淺析)3

二、李白詩歌語言風格形成的原因

要分析李白詩歌語言形成的原因,我們必須追尋他的人生軌迹,了解他的性格特點,思想追求,人生抱負、及宗教信仰等,來找出他獨特語言風格的原因及依據。

(一) 詩性獨特與成長經曆有關

李白生活的年代,是中國唐代曆史上的唐玄宗和康肅宗時期。這時期的唐朝,由盛轉衰,處于轉折時期,激蕩的時代之潮和傳奇的人生經曆造就了李白非凡的詩歌成就和藝術造詣。李白一生,雖然一度被賞識,但很快被冷落,仕途并不順暢,李白對現實的看法是悲觀的,但李白一直有積極的人生理想,他既不願同流合污,又不願獨善其身。這種矛盾的沖擊恰恰成就了李白詩歌豪邁而不失悲怆的藝術個性。他小時候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年輕的時候又跟随道士修道,儒教與道教兩種思想的融合,一方面造就李白積極入世,想濟蒼生的願望,一面又影響着李白視金錢如糞土的價值觀。據曆代文人推測,李白應該出生在商人家庭,所以,用現代的話來說,李白應該是個富二代,不差錢!他花錢如流水、一擲千金的豪情在詩中也多有體現。“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這種視金錢糞土,良馬好雕,為了美酒也不足惜的豪情,足以證明,見過大場面,多少錢他也舍得花的豪爽個性。“千金散盡還複來”,這種豪氣,到今天,依然是多少人都不能及的。

另,陳寅格認為李白先世“本為西域胡人”[3],李白本也出生在碎葉,5歲才随父遷居蜀中,自小受西域文化的熏陶,擁有一定的西域民族的氣度,胸懷和性格特點。據記載,李白18歲師從趙蕤學習縱橫術,而縱橫術又以雄辯,縱橫恣肆為主要特點,這些就不難得出,李白詩中那種氣度的大開大合,誇張無止境的端倪來。

(二)廣泛汲取前代文人的詩歌精華

如果從詩歌創作的成就來看,李白就是曆代文人這片燦爛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雖然與杜甫并稱“李杜”,兩個人的成就在後來評價也是旗鼓相當;但論天資,論才華,還是李白略勝一籌。李白是寫詩天才,憑着天賦異禀,玩玩就能把詩寫出奇光異彩來。

但這麼聰明的孩子,也有偶像,也有崇拜的人。他的偶像便是早他三百多年的一位文人,是永明體[4]的旗幟,是南齊詩人的冠冕,這個文人便是謝眺。“大江流日夜, 客心悲未央”(《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宣城出新林浦向闆橋》)。如果不告訴你,這些詩句出自謝眺,是不是你也能讀出幾分李白的風采來?可憐這位才子,英年早逝,誣死于獄中,但他的詩歌在他後來的幾百年間,一直被人推崇。李白一生更是對他碎碎念。“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登上高樓,想起了謝公,這個謝公就是謝眺;“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脁樓餞别校書叔雲》)這個小謝,還是謝眺;看見美麗的月光,也要懷念謝眺,“長憶謝玄晖”(《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這個謝玄晖,還是謝眺,字玄晖,做過宣城太守。李白一生,無數次懷念謝眺。難怪後來王士祯評論李白:“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論詩絕句》)

謝眺是散文及山水詩的代表人物,而李白最擅長的就是歌行體和山水詩,這就是偶像的力量,審美力量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汲取了民間口語化的語言

李白以樂府體為主的古詩,尤其是七言歌行,如《将進酒》,《蜀道難》,《宜州謝眺樓餞别校書叔雲》等更是民間口語化明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如今,這些變成了我們現代流行的一首歌。還有那句“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原來,中國幾千年的酒文化一直是這樣,這種勸酒的場景似乎今天也能見到,從古到今,在民間一直是這樣地流傳。

李白一生遊曆過大半個中國,了解各地方的民俗風情,也熟悉各地的民歌,這對他的創作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也影響着他的詩歌具有通俗而又精練,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麗的獨特風格。

李白一生所寫的詩歌與他傳奇的人生一樣,以一個奇字了得。他的一生身世是迷,經曆也傳奇,詩歌更是奇字當頭,有奇幻的想象,有天馬行空的幻景,還有打破常規的奇幻色彩。“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正是他海納百川對各種文化的吸收,使其詩歌語言具有高度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李白詩歌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偉大傳奇,值得我們研究與學習!

談談李白詩歌的特征(李白詩歌語言風格淺析)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