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光提醒:你想知道依戀人格是什麼嗎?每種依戀方式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戀愛關系、友誼、育兒甚至世界觀的呢?你又是哪種類型呢?一起來看看吧!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關系是如何影響你的?又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68年提出的,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該理論表示人們會形成依戀模式的社會關系,一切都基于和父母或者撫養者的相處經曆以及他們對于其需求的回應程度。主要有四種依戀類型:全依戀、回避型、癡戀型以及破裂型;一般來說可以做去下描述:
全依戀:他們的需求在小時候被完全滿足,就會覺得人們都很善良并且值得信任,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回避型:這類人的童年被父母忽視,你覺得别人不好,但覺得自己很積極并且隻相信自己。
癡戀型:癡戀型也叫矛盾型,你的需求沒有被試試滿足,你開始過于重視愛并且懷疑自己的價值。
破裂型:破裂型是指孩子在混亂和暴力的家庭中長大,這些人一般都很受傷變得情感麻木,沒有任何安全感可言。這也叫做不安依戀。
現在我們再深入一點,談一談依戀類型對生活的五種影響。
第一 感情
破裂依戀的人難以維持有意義的感情,因為他們會将童年不健康的模式延續到長大,尋找相似點是人類的本能,哪怕那個相似點是消極的,畢竟相似點就意味着舒适;回避型會猶豫與人親近并且在長期承諾上有問題,擔心被抛棄,他們會和對象保持距離,好在被抛棄前離開;相反,癡戀型人會極度渴望親密關系,他們會緊緊貼在對象身邊,依附在上面,由于不信任别人,他們會容易嫉妒、控制。
第二 親近的朋友關系
全依戀的人更加友善外向,很容易就能交上朋友;回避型的人則傾向于自己呆着,不和親友走太近;矛盾型對于拒絕異常敏感,他們很容易變成老好人,渴望社會認可和被受歡迎。
第三 伴侶
不論親子關系是不是很糟糕,我們會傾向于找到與父母類似的伴侶。回避型會找到容易忽視感情需求的那類人,焦慮矛盾則喜歡感情上不滿足的伴侶,讓自己成為全身心投入感情的人,實際上研究顯示,回避和破解型更容易陷入含有暴力的感情。
第四 養育後代
功能失調的家庭留下的傷痕是很難愈合的,能夠很好地調解情緒的人,背後一般都有健康的家庭;回避型的人會長成情感距離很遠的父母,不知如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會過于強調獨立和自足,告訴孩子沒有人會一直幫你;同時,矛盾型的父母最可能打壓孩子,他們控制欲強、嚴格、過于強勢。
第五 世界觀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教會我們值得被如何對待,期待别人如何對待我們。全依戀的人們外向,因為他們長大時就相信人的善良,他們可以輕松與人交往,自如面對親密關系;回避型會很小心周圍的人,充滿懷疑,他們認為世界可能是一個冰冷且嚴苟的世界;矛盾型覺得問題都是再自己,太粘人、自找麻煩、沒有自尊等等,不斷的尋求确認。
你的童年以及和父母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你,決定了你的想法,以及你對他人的态度。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并不需要對自己的要求過于嚴格。你必須從自我入手,接受自己的缺點,且同時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你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你也不是一無是處。當你遇到一件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後,你可以多給自己加加油,比如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的,其他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也可以。當你多感受過幾次,自己以為會失敗但是卻成功的事情之後,你的緊張焦慮感就會慢慢消失。袒露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别人并不會因此看低你,反而會覺得你很有勇氣,你也會收到他人的認可和贊同。
小時光提醒大家: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沒有人是注定要孤獨終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