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3:46:38

朋友最近打電話跟我訴苦,作為父親,自己跟上中學的兒子簡直沒法交流,兩個人動不動就争吵。

有一天早上,兒子起床後就悶頭不說話,洗臉時還喘着粗氣,看得出情緒不對。直到吃完早飯,父親告訴兒子,今天車限行,不能送兒子去上學。兒子馬上就說:“爸,我不去上學了,我要休學!”父親聽到這話非常生氣:“我不送你,你可以騎車去,怎麼一點苦都吃不了,動不動就要休學,至于嗎?”

結果又引發了一次争吵,最後兒子怒氣沖沖地進了自己房間摔上門,并且把門從裡面反鎖上了。

父親被關在門外,心裡特别難受。他想不明白,怎麼一句話就引發了一場沖突呢?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1

我跟這位父親說:“你們的問題出在溝通上,不會聽不會說的溝通方式,好比打仗時用的戰術不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真正是兩敗俱傷。”

“不會聽不會說”的溝通方式

1. 孩子說出的話,多半是在表達感受,父母沒聽懂

孩子很難分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我們在溝通時常常以為說出帶有“要”、“想要”、“需要”這些詞的表達就是在說我們的需求或決定,其實隻是在表達我們的感受,或者提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溝通時我們特别容易在此産生誤解,引發沖突。

兒童心理學奠基者,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在《孩子:挑戰》中寫了這樣一個例子;

約翰尼和狗在客廳玩,撞壞了台燈,媽媽很生氣,跟孩子說:“今天下午你不許去遊泳!”約翰尼說:“我才不在乎。”

約翰尼其實很在乎,但他的驕傲讓他不承認,他的表現其實是在反抗媽媽。

他說的“我才不在乎”其實是“你不能用懲罰使我就範”。

魯道夫·德雷克斯提醒我們,當孩子大喊“我恨你”時,他其實是在說:“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很不高興。”當孩子不斷地問“為什麼時”,他其實是在說:“關注我。”我們要聽到孩子話語背後真正的含義,如果我們沒有聽懂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對我們失去信任,産生防衛和抗拒。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2

在這對父子的沖突中,孩子說出“我要休學”這句話,其實想要表達的“我讨厭上學,我不喜歡每天上學、寫作業”,這是在表達他對上學寫作業産生厭煩的感受。但是孩子的父親沒有聽懂孩子的這句話背後的真正含義,理解成孩子做出了一個決定,由此産生了焦慮和憤怒,說出質疑的話,讓孩子對父親失去信任,繼而引發了後面的沖突。

2. 父母回應孩子的話,常常是溝通的“絆腳石”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想方設法地幫助孩子,這些“幫助”反而會制造出更多困難,讓孩子更難以表達他們的感受、做出自己的決定或解決問題。

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列出了12種常見的“幫助回應”方式,比如說“你這樣太自私”這種評判和責備的話,比如說“你肯定能成功”這樣贊美和鼓勵的話,等等,它們其實是溝通中“絆腳石”。如果我們在孩子經曆問題時用這些方式去回應,就會阻礙溝通目标的達成。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3

P.E.T. ——溝通中的12種“絆腳石”

在這對父子對話中,父親說出的那句“我不送你,你可以騎車去,怎麼一點苦都吃不了,動不動就要休學,至于嗎?”裡面就有好幾種溝通的“絆腳石”:建議、評判、責備,讓孩子感受到“沒人喜歡我”的恐懼,最後拒絕溝通,反鎖上了房門。

我切身的體會是我和兒子一起學遊泳的經曆。開始時,我跟兒子說:“别害怕!你很棒!你能學會!”但是越鼓勵他越往我身後躲,還是不敢下水。輪到我自己下水時,我對水也充滿了恐懼,這個時候我聽到教練說:“别害怕,有我在,不用擔心。”我立刻就體驗到這些溝通中的“絆腳石”的厲害,因為這些鼓勵的話反而讓我更加沒有信心,甚至對自己很失望。

有效溝通,父母記住這五步

當孩子遇到問題、困難或者表達強烈的感受時,我們要用下面“會聽會說”的溝通方法去協助孩子,實現有效溝通。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4

1. 先把自己轉到協助者的位置上

當孩子面臨問題或者表達強烈感受時,我們要成為溝通中的協助者,幫助孩子表達問題和困擾并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不過在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準備好去協助孩子。原因有很多,例如趕時間、正在忙其他事,或者自己本身也在受問題困擾,這些時候我們無法立即去關注孩子。但是我們沒有準備好協助孩子最常見也最容易引發沖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很生氣,我們自己産生了很強烈的情緒。

此時我們常常會急于表達自己的憤怒,就像這位父親給兒子的回應一樣,最後雙方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争吵。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5

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學家楊傑在《讓孩子心悅誠服》一書中告訴我們:

當我們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時,通常有兩個努力的方向:要麼,控制他人,讓他人符合自己的意願;要麼,改變自己的想法,接納他人的行為。

通常沒有人喜歡被控制、被強迫,因此,通過改變他人來撫慰自己的情緒,遲早會引起對方的反抗,結果會引發矛盾和對立。

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則是一種健康和理性的處理情緒的方法,這更容易使我們達到人際和諧的狀态。

這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一樣重要。

調整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刻意練習:先将孩子的客觀行為和我們主觀的評判做分離,再從那些評判中去看自己持有哪些念頭,這些念頭才是讓我們産生怒氣的重要原因。當我們看清了自己的念頭,再看待孩子的行為時,就會趨于冷靜和客觀。

比如孩子拿了小朋友玩具,跟父母說這是他撿的。客觀描述的行為應該是:孩子沒有告訴我這是他拿的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父母主觀的評判是“撒謊”。我們一旦給孩子打上了這樣的标簽,就會引發我們内心的恐懼,擔心自己教育失敗、被人指責的等情緒就會出現,這也是我們産生怒氣根本原因。

在開頭提到的父子沖突中,這位父親其實早已注意到孩子有情緒,卻沒有想到自己應該去協助孩子,當孩子表達強烈情緒時,他卻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去評判孩子說的話,如果這位父親調整自己的想法,把自己轉到協助者的位置,就會用到下面的“聽”和“說”的技巧了。

2. 用積極傾聽降低孩子的情緒溫度

“會聽”是有效溝通中的關鍵要素之一。“會聽”指的就是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去聽孩子說話,這能緩解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認識到真正的問題,協助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6

當孩子表現出強烈的情緒時,他内在的感受會壓倒理智的思考,此時他的情緒進入“高溫”區域,我們通過積極傾聽可以緩解和降低孩子的情緒高溫,讓孩子恢複理智。

說出要休學的那個孩子,在說這句話之前,情緒一直處于上升階段,他洗臉時就在喘粗氣控制自己的情緒,聽到父親說今天要自己騎車去上學時,他的情緒被點燃,溫度開始急速上升。父親當時顯然沒有意識這一點,回應他的那句話又正好踩中了溝通中的好幾個“絆腳石”,結果雙方的情緒都被引爆了。

運用積極傾聽的關鍵點是:把注意力聚焦到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和評判标準出發,去評估孩子說的話,而是覺察孩子要表達的感受,然後用包含這些感受的話去回應孩子。比如:

孩子:我要休學!

父親:你讨厭去上學。

孩子:我不想騎車去。

父親:你覺得太辛苦了。

孩子:老師就知道作業和考試。

父親:考試和作業讓你厭煩了。

孩子:每天作業要寫到很晚,都沒時間玩遊戲。

父親:你希望有自己的娛樂時間。

……

這裡隻是舉例來說明父母如何對孩子的話進行積極傾聽式的回應,幫助我們從中體會積極傾聽的關鍵就是用孩子的感受去回應他。在這樣的溝通中,孩子看到自己的理由被理解,感受被接納和允許,他的情緒溫度就很容易降下去,恢複理智。

積極傾聽就是帶着同理心去傾聽孩子,我們需要尊重并接納他的現實處境和真實感受,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得對他所說的一切表示贊同。就好像你去朋友家裡做客,走進朋友的房子,讓他帶着你參觀,并不代表你要在裡面生活,也不必覺得那個房子很漂亮一樣。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7

3. 用“我信息”清楚表達自己

“會說”是有效溝通中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會說”不僅意味着要盡量用“我信息”來表達自己,還要注意我們說話的語氣。很多時候我們說話的語氣會刺激孩子做出過分的行為,如果我們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朋友說話的語氣一樣,那麼溝通就會順暢很多。

所謂的“我信息”就是開放自我的信息,他表達的是我們真實自然的想法、感受及其強度,直擊要點,比如:

我知道你不喜歡繁重的課業

我對此很生氣,我想冷靜一下再說

今天我不能開車送你

當孩子的行為對我們造成了困擾,我們會用面質性的“我信息”來表達自己對孩子行為的感受,這會在避免責罵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傷害或影響,并促進他勇于負責,這在改變孩子行為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

當我聽到你說要休學,我真的很震驚,也很無助

你說讓我給老師請假,我真的覺得很難堪,我不知道怎麼開口

你沒打電話說不回家吃飯,我做好飯等了1個小時,我真的不喜歡這樣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8

但是,很多人在溝通中最常用的卻是“你信息”,很少表達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比如我看到孩子自己沖過路口沒有等我一起走,我内心實際上是“你自己過路口,我擔心有危險”,但表達出來的卻是“你真不聽話,我要揍你”。

4.在“聽”和“說”之間切換

盡管用“我信息”表達自己能減少孩子的防衛和抗拒,但是我們面質孩子的行為,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他感覺很愉快。孩子即使得知他的行為給我們帶來了麻煩和傷害,他的第一反應仍然是讓我們知道是他自己現在遇到了問題,所以在很多時候還是可能會引起争吵。

此時我們需要在“說”和“聽”之間進行換擋,用積極傾聽承認他心煩的情緒:“我看見你起床後就很難受,我想聽聽你的感受。”降低他的情緒溫度,當孩子感覺到被傾聽和接納時,他的情緒溫度就會再次降低,然後父母再發出“我信息”表達我們的需求和感受:“當我聽到你說要休學時,我真的很震驚,也感覺很無助。”

在一場溝通中,這樣的“聽”和“說”的換擋可能要反複很多次,直到最後我們和孩子的情緒都恢複平靜,雙方可以理智思考,我們進入最後解決問題的環節。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9

5.先界定雙方需求再尋求解決方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先要界定出雙方的需求,重新确定需要解決的真正的問題是什麼,然後雙方合作一起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确保最終能滿足雙方的重要需求、解決彼此之間的沖突,維持良好的關系。

在界定需求時可以用這個問題“這能為我/你/我們帶來什麼”去引發我們和孩子的思考。記得要用“我信息”陳述自己的需求,用積極傾聽來确定孩子的需求,最終确保雙方需求無誤。

比如孩子說要休學,其實是想要更多的娛樂時間,這個需求可能在積極傾聽階段就呈現出來了,如果沒有的話,此時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對這件事的具體考慮:“休學能為你帶來什麼?”

當界定了需求,雙方重新确定需要解決的真正的問題,比如這對父子的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有更多的娛樂時間。

此時鼓勵所有人都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法,然後從中選擇雙方都可接納的方法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缺陷或者新情況,雙方再做調整。

該怎麼給父母說我想休學(兒子說我要休學)10

比如這對父子的沖突,可能的解決方法有:孩子停掉正常課業之外的學習競賽的備考;孩子每月可以有2次無理由請假機會;家裡做幾個情緒提示牌“别煩我”、“求安慰”、“撐不住了”等,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心情不好時就可以用來貼在自己的門上,告知對方自己的情緒狀态;制訂一個小階梯式的情緒調整計劃,每天寫下變化,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對自己增強信心;父親對自己的溝通方式多加練習,每日複盤,等等。

父母與孩子之間“不會聽不會說”的溝通方式是引發沖突的最主要原因,父母要學會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去聽孩子說,盡量用“我信息”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反複使用換擋技巧,隻有雙方情緒緩和、心情平複後,我們才能解決彼此之間的沖突,維持良好的關系。

參閱書目:《孩子:挑戰》、《P.E.T.父母效能訓練》、《讓孩子心悅誠服》、《積極養育法:十堂課教出樂觀自信的孩子》、《讓孩子心悅誠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