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前有萬衆期待、來勢洶洶的《港囧》,後有粉絲衆多、特效緻勝的《九層妖塔》,誰也沒有料見,這個國慶檔的最大赢家居然是小成本、無明星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據初步統計,今年國慶檔7天票房報收逾18.5億,超過去年國慶檔的10.71億近一倍,成為史上最賺錢的國慶檔。其中,開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煩惱》以5.58億問鼎國慶檔冠軍。《港囧》則以5.47億排在第二,不過其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14.86億,刷新了内地影史的2D影片的票房紀錄。陸川的《九層妖塔》以4.63億排在第三,累計票房5.77億。
拼口碑《夏洛特煩惱》赢了
同樣是喜劇,同樣主打懷舊牌,《夏洛特煩惱》的最大對手顯然是《港囧》,但無論從宣傳聲勢、觀衆期待、明星加盟等各個角度來看,《夏洛特煩惱》都遠遠不是《港囧》的對手。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就是口碑。
正是緣于對影片質量的信心,《夏洛特煩惱》早在九月初就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路演,主創們瘋狂地連軸跑了近60個城市,所到之處收獲的全是笑聲和掌聲。在一次路演時,主演沈騰坦承,“我們可能沒有什麼票房号召力,但我們有的是對喜劇的熱忱,有的是讓觀衆發自肺腑大笑的決心。”
一向挑剔的豆瓣網友給《夏洛特煩惱》打出了8.4的高分,這個分數不僅遠超《港囧》的6.3分,而且超過了《煎餅俠》、《心花路放》、《泰囧》等一系列高票房喜劇。前期看過點映的觀衆也成為《夏洛特煩惱》的“自來水” ,自發地通過微博、朋友圈甚至口口相傳地推薦這部電影。
從檔期的選擇來看,9月30日上映的《夏洛特煩惱》巧妙地和《港囧》打了一個時間差,晚五天上映正好避開了《港囧》開盤強勁的勢頭,而就在《港囧》口碑出現争議時,《夏洛特煩惱》以幾乎“零差評”的口碑低調入市,醞釀爆發。從上映首日到10月7日,《夏洛特煩惱》實現了排片量從12.51%到31.93%的逆襲,并從10月4日起坐穩單日票房冠軍位置。其單日票房更是畫出了完美的逆襲曲線,從2310萬、4040萬、5100萬、6230萬、7900萬、9880萬、1.12億到昨天的1.14億,一路逆勢向上,在票房占比、排片量、上座率等數據上完成了對《港囧》和《九層妖塔》的全面超越。
國産片“叫好不叫座”突破了
有業内人士表示,今年堪稱國産好片的逆襲年,從春節檔的《狼圖騰》、暑期檔的《大聖歸來》,再到國慶檔的《夏洛特煩惱》,都在觀衆的口口相傳中實現了逆襲。觀衆對優質國産電影的渴望,讓“叫好不叫座”成為了曆史,“好片不再被埋沒,這無疑是國産電影最好的時代”。
《夏洛特煩惱》的成功看似“意料之外”,實際也在“情理之中”。這部影片改編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話劇,在話劇觀衆心目中早已是有口皆碑的經典喜劇作品,影片的每一個笑點、每一處節奏、每一個表演細節,都經過了話劇舞台的千錘百煉。其背後的開心麻花團隊更是專注做喜劇12年,從早期的話劇甚至有一場隻賣出了7張票,到如今已有超過10萬的會員,甚至還三次登上春晚的舞台,開心麻花的成功絕非偶然。電影版《夏洛特煩惱》隻是開心麻花團隊多年積累的一次爆發,也是他們從小劇場進軍大銀幕的一次成功嘗試。
作為創造這個奇迹的兩位80後導演,闫非和彭大魔對此卻非常冷靜:“我們還隻是電影界的小學生,懷着對大銀幕的敬畏心,我倆小心翼翼地交出第一份成績單,這兩天獲得了一些觀衆和業内前輩的認可,我倆受寵若驚。我們深知電影還有很多遺憾,感謝你們對它的寬容。”
有趣的是,作為同檔期的競争對手,《夏洛特煩惱》和《港囧》不僅類型相近,就連主題和賣點都有幾分雷同。影評人司馬平邦認為:“其實這兩部電影故事非常相似,都是失意的中年男人一心想找回初戀感覺的那點兒破事, 最後結果又都是良心發現,還是身邊的老婆更可靠,不過《夏洛特煩惱》玩得更幽默高級。”
而且,兩部電影都在喜劇之外大打青春懷舊牌。《港囧》裡一首首經典的香港金曲讓70後聽了心潮澎湃。而《夏洛特煩惱》則主攻80後觀衆,主人公夏洛利用穿越前的人生經驗,趕在樸樹、許巍成名之前把他們的金曲唱遍,斬獲“新生代華語音樂教父”的美名,甚至還與“那英”合唱當年的《相約98》,笑果十足。其中最為洗腦的莫過于黃渤獻唱的《一剪梅》和粵語版《屯兒》,影片對《一剪梅》的魔性演繹讓無數觀衆直呼“再也無法直視《一剪梅》”,而“華哥”颠覆演唱的粵語版《屯兒》更是讓人笑到“根本停不下來”。
娛評 《港囧》:“泰囧”和緻青春的混血兒
正如徐峥本人多次強調的那樣,《港囧》不是“泰囧”的續集,它更像是“泰囧”和“緻青春”的混血兒,一會兒讓你哈哈大笑,一會兒又讓你陷入對青春和現實的無限感懷。這讓人不得不再次對徐峥的高智商歎服,抓住了喜劇和懷舊這兩味最能治愈時下觀衆的良藥,《港囧》的票房還有何愁?這也似乎解釋了徐峥為何要苦苦邀約趙薇參演,畢竟是她的《緻青春》引發了持續至今的懷舊狂潮。
《港囧》一開篇就俨然是徐峥版的“緻青春”,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校園裡,徐峥搖身一變成了油畫系的徐來,藝術範兒的長發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接下來就是和文藝女神楊伊(杜鵑飾)的校園戀情,導演很巧妙地通過校園裡一幅幅手繪的電影海報展現兩人感情的升溫,《玻璃之城》、《阿飛正傳》、《甜蜜蜜》的經典畫面一下子就讓觀衆陷入濃濃的懷舊氛圍。然而,才子佳人也不能免俗地畢業就分手,趙薇飾演的富二代千金趁虛而入,徐來順理成章成了上門女婿,從此放下理想的畫筆開啟了内衣設計師的現實生活。
故事至此僅僅是個前奏,但寥寥幾筆的勾勒卻相當重要,因為徐來所有的“中年危機”皆離不開對青春的回望,無論是初戀未滿的遺憾、倒插門的憋屈,還是理想屈從于現實的無奈,甚至不孕不育的力不從心,最後都被他歸結為一個未完成的吻,為此,徐來踏上了尋找初戀女神的懷舊囧途。
接下來的故事開始回到“泰囧”的老路,徐峥一路狂奔,包貝爾這個“文藝青年”則替代了“草根二貨”王寶強一路作梗,引發笑料不斷。不同于上一次的泰國旅遊風光片,這一次的囧途完全是在向香港電影緻敬,兩人在追逐中一路遇到王晶、李燦森、葛民輝、苑瓊丹等香港電影的标志性人物,甚至還誤入片場,來了一場古惑仔大戰鐵頭人的戲中戲。片中的一系列動作戲份也讓人聯想到《警察故事》、《英雄本色》、《功夫》、《無間道》等經典港片。回字形的香港公屋、雙層觀光小巴、兩側霓虹閃爍的招牌……加上一首首張學友、譚詠麟、黃家駒、張國榮的經典老歌,這些殺手锏對看着錄像帶長大的70後80後來說,招招都命中脈門。想必,這也是徐峥在緻敬自己的青春吧。正如徐來在雙層觀光巴士上對着DV的那段“小馬哥”式的激情演講,“我就是想證明,我的青春真實存在過!”估計能喚起不少中年成功男士的共鳴。
當然,作為一部标準的商業喜劇,故事的結局自然要回到主流價值上來:初戀再美好,也已經時過境遷,隻有珍惜眼前人才是正道。徐來最後的選擇過程設計得相當刺激和巧妙,在摩天大樓工地頂層的一塊搖搖欲墜的玻璃闆上,簡單的三角關系演變成了重大的生死抉擇。一邊是初戀,一邊是老婆,到底應該先救誰呢?這恐怕是天下男人都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但徐峥在生死面前做出了最佳示範,也在最後一刻悟出了《大話西遊》中的愛情真谛,終于放下心結,和自己和解。
雖然整體來說,《港囧》并沒有給人意外的驚喜,但作為《泰囧》的升級版,《港囧》亦不失為合格的商業之作。其中既有徐峥對笑點、懷舊、煽情等商業元素的精打細算,也能看出他不甘于複制前作的用心和勇氣,在喜劇之中加入一些普世的情感元素和人生命題,這可能會是“囧系列”繼續往下走的一個方向。
如果硬要把《港囧》和《泰囧》放在一起比較,那麼後者就好比一個新導演進入市場的敲門磚,所以一切盡量向觀衆的口味靠攏;而前者則在框架允許的範圍内夾帶了一些導演的私貨,更加個人化。男主角徐來身上有太多徐峥的影子,文藝青年、成功男士、模範夫妻……但誰又知道,徐峥本人是不是也曾面臨徐來同樣的中年危機呢?至于結尾包貝爾獲得金像獎的垂青,會不會也是徐峥至今未完成的電影夢呢?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本報記者 李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