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費下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這篇課文反映了作者冰心童年時代的有趣生活。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賞肥皂泡的樣子——感受肥皂泡的樂趣”的順序構建文章,結構清晰。而且文章通俗易懂,用詞準确、精美。但由于學生語言積累的現狀,不易理解,抓住一些關鍵詞句理解文本,這将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有兩年半的學齡,他們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的能力,對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的表達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導學生了解吹肥皂泡的順序,不會很難。這篇課文内容離生活較近,很多學生也曾做過這個遊戲,這為學習本課提供了必要條件。但由于學生在遊戲中往往不注意觀察肥皂泡的形、色的變化,這又會對學生感受作者細緻入微、用詞準确地描寫肥皂泡的理解産生困難,所以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理解、品味。
三、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内容,學會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詞語,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2)自己吹肥皂泡,觀察肥皂泡的樣子,并能試着說一說自己吹的肥皂泡與作者吹的有什麼不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體會吹肥皂泡的樂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第3、4、5自然段,學習抓住關鍵詞語,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難點: 教學難點是體會吹肥皂泡帶來的樂趣和作者的情感。 對重點段的處理:(教法)
課文第3自然段重點寫“怎樣吹肥皂泡”,尤其把“吹”“提”“扇”的過程交待得非常清楚。教學中如果僅限于學生找到“吹”“提”“扇”這些動詞,那麼“生活中的樂趣”“學習中的情趣”又從何體現呢?在感受了“吹泡泡”需要“吹”“提”“扇”之後,我反問:隻要這樣做,就能吹好泡泡嗎? 再讀讀課文,找一找吹泡泡還需要什麼“竅門”?學生對這個“竅門”非常感興趣,紛紛品讀着課文,思考着,尋找着,當學生們發現,需要“慢慢地”吹,“輕輕地”提這些竅門時,喜悅自然洋溢在了他們的臉上。此時我繼續引導學生感受:“慢慢地”“輕輕地”多麼簡單的詞語用在這裡卻是那麼地恰當、準确,缺一不可。當學生們感受到,如此普通的詞語卻再次發揮着關鍵而神奇的作用時,對語言文字的情趣,已在他們的心田萌發。此處的教學設計以小見大,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情趣。
第4自然段對肥皂泡的顔色形狀進行了具體的描述。“五色的浮光”“輕清透明”“玲珑嬌軟”“脆薄”“光影淩亂”等詞語準确地寫出了肥皂泡的特點。為了尊重學生的認知,從情趣出發,我采取讓學生用“組詞”的方法理解“輕清透明”。“輕,輕重,表示肥皂泡的重量很輕很輕。”“清,清澈,肥皂泡壁很幹淨,沒有雜質,透明。”雖然這些解釋不夠準确,但足以說明學生對語言文字“輕清透明”的理解,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為了進一步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确與恰當,我又從情趣出發,引導學生結合句子比較“輕輕透明”“清清透明”“輕清透明”有何不同。學生在反複地朗讀比較中,逐漸感受到隻有 “輕清透明”才能幫助我們想象出肥皂泡“清澈透明”“輕悠悠”地在空中飄舞。
課文的第5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理解“送上天去送過海去” “飄過大海,飛越山颠”感受肥皂泡給作者帶來快樂與自豪,帶來希望與幻想,對于三年級學生有些難度。那麼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挖掘、把握和運用教材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在此我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課文内容之後,運用多媒體創設了想象和表達的情境:這美麗的肥皂泡,輕輕地飛起,帶着我的心願飛向遠方。我希望,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發展,情感在不斷的升華。此時學生對自己美好願望的表達,足以說明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
五、學法
學生兩次親身實踐,邊吹肥皂泡邊觀察,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喜悅心情。
六、本課安排了以下幾次口語訓練
1.說一說,自己吹的肥皂泡的樣子。
2.把自己在吹肥皂泡時的新發現,介紹給大家。 試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想象:這美麗的肥皂泡,輕輕地飛起,帶着 我的心願飛向遠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