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翻譯:
山不一定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在于深,有龍就能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間簡陋的房子,隻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聞名。青苔碧綠,爬上了台階,草色青蔥映入簾裡。在一起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學者,彼此往來的沒不識字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也可以浏覽珍貴的佛經。這裡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也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我的身心。這猶如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像西蜀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3、賞析:
(1)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托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隻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别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3)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随筆是經過反複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複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麼“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麼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裡(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劉禹錫在哪裡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