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是清代文學家詩人王應麟說的,出自他的《三字經》。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剛初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全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一本給小孩子啟蒙用的讀物。
這句話是與孟子的性善論相一緻,都認為人在剛出生時,天性就是善良的,隻是後天處的環境、受到的教育不同,于是人的性格就發生了善惡。與之相反的是荀子的“性惡論”,他認為人出身本性是不好的,經過後天的環境,一些人受到好的教育變成了善良的人,一些人依就保持惡的品性。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其實是強調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性格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先天的,即出生就具有的,另一個是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因此,人們一定要重視環境和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