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崇禮賽區雪上項目的舉辦地氣溫會達到零下20℃,觀賽需要注意保暖。圖/IC PHOTO
随着北京冬奧會臨近,許多希望現場觀看冬奧會的觀衆開始選購觀賽所需的各種服裝、配件。不少消費者在采買禦寒保暖裝備的過程中,對于什麼樣的産品才能達到防寒、保暖、防風的要求并不了解,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貴的就是最好的,買完之後發現不能達到效果。
觀衆現場看冬奧會該穿什麼樣的裝備?購買防寒、保暖裝備時重點關注哪些标準?新京報記者分别采訪了行業專家、專業裝備測評及品牌方,請他們給消費者提供一些可參考建議。
一件長款羽絨大衣是雪上項目觀賽者的必備之選。資料圖
上衣
觀賽雪上項目建議穿過膝羽絨大衣
冬奧會冰上和雪上項目的舉辦環境不同,消費者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溫度、天氣狀況确定穿衣的種類。
“考慮到冰上項目在室内舉行,溫度相對較高,可以穿長款羽絨服加一件毛衣,和日常出行沒有太大差别。不過,像崇禮、延慶賽區雪上項目的舉辦地,氣溫會達到或低于零下20℃,從觀賽的角度看,主要是靜态保暖為主,這就對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戶外裝備媒體人馬刺表示。
馬刺建議,觀看雪上項目的觀衆最好采用三層穿衣法,即外層為過膝的羽絨大衣,中間層為抓絨或薄棉服,最内層穿速幹排汗内衣。
内衣選擇高領或半高領的美利奴羊毛是最佳方案。資料圖
選擇速幹排汗内衣時,建議消費者購買保暖排汗的産品。選擇标準上,高領或半高領的美利奴羊毛是最佳。美利奴産品一般會标注指标:g/㎡,代表每平方米美利奴羊毛重量,分為150g、260g、300g、320g和380g五個等級,一般260g/㎡的産品可以作為中量級冬季内衣,320g/㎡和380g/㎡的屬于寒冷環境下的内衣。此類産品标牌會标注使用環境,選擇适用冬季的即可。另外,也可以選擇化纖類材質,但一定避免選擇普通棉質類。
中間層為保暖層,靜态保暖主要選擇抓絨、棉服或羽絨三類。抓絨透氣性比較好,保暖效果一般,需要選擇厚一點。棉服分為中間層和外穿棉服兩類,一般選擇中間層;羽絨選擇輕薄款,一般初冬季節選擇的輕薄款羽絨服充絨量在40~90克。
最外層羽絨服,在選擇時,要注意看蓬松度、含絨量和充絨量三個指标。馬刺建議選擇充絨200克以上,帶連體帽子的産品,面料以防風、防水為主。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紹,羽絨服的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羽絨的蓬松度一般以12.5厘米起步,16厘米為較好,20厘米為很好,對應部分羽絨服标注的國際标準蓬松度數值分别為500、650、800。另外,在蓬松度相同的前提下,充絨量越高,保暖越好。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絨服充絨量為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為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戶外穿着的羽絨服充絨量至少要在180克以上。
選購羽絨服時要注意産品的含絨量、蓬松度等。資料圖
因不同項目的場地溫度不同,波司登品牌銷售人員建議,消費者在5℃/20℃的條件下,可以選擇輕量鎖溫的産品,蓬松度在600 、含絨量90%、充絨量130g-150g。在-15℃/10℃的條件下,選擇中厚保暖産品,長款産品蓬松度600 、含絨量90%、充絨量200g-300g。如果在-30℃/-10℃條件下,選擇加厚禦寒的産品,蓬松度600 /800 、含絨量90%、充絨量均在200g以上。
褲裝
最外層一定要兼顧防風防水透氣功能
“相比上衣,因為腿部活動相對較多,在選擇褲裝時可以比上裝稍微薄一些。”馬刺建議,褲裝搭配最好是分為三層,裡層排汗内衣,中間為保暖的抓絨或者棉褲,最外層要特别注意防風、防水和透氣功能,當然中間層也可以和外層是一體的。
裡層排汗内衣和中間層的選購可以參考上衣相關産品的指标,消費者可以直接選擇整套的産品購買。選購最外層産品則一定要兼顧防風、防水和透氣的功能。
褲裝最外層一定挑選防風、防水面料。資料圖
據了解,當産品面料的空氣滲透率為5l/㎡/min(每分鐘穿過每平方米面料的空氣值)或更低時,透氣性超過5000g/㎡/24HR(每天每平方米一克水蒸氣),防水指數為10000mmH₂O(毫米水柱壓強)産品能達到防風、透氣和防水的功能。
很多産品并不會在标牌上标注詳細的數據指标,一般會标注産品的防水面料。據中國服裝協會專業人士建議,普通消費者在選購産品時可以關注一些防風防水指标比較高的面料。目前,國内市場占有率70%左右的防水面料是GORE-TEX,也是價格比較高的産品。據KOLON SPORT的銷售人員介紹,其GORE-TEX面料的褲子價格在1000元以上。
另外,該專業人士建議,消費者也可以選擇eVent、Neoshell和SympaTex等面料,盡管市面上相對較少,但性價比較高。
馬刺表示,如果消費者對防風、防水等數據标準不是很了解的話,也可以選擇标牌上有GORE-TEX或者WINDSTPPER字樣的産品,這樣的産品完全能夠達到嚴寒條件下防風防水的效果。
在雪地上活動需要穿一雙保暖又防風防水的鞋子。資料圖
鞋襪
除了保暖吸汗,防水功能不可忽視
不少消費者習慣穿單靴,這并不适合在-20℃的環境下長期站立穿着,觀賽者搭配的靴子要注意保暖和防水兩方面。
防水方面,根據鞋履防水方式的不同,消費者可以選擇GORE-TEX材質、全皮材質或者橡膠靴等。但無論選擇哪種防水材質,一定要有足夠的填充物。據了解,目前3M的Primaloft(人工棉)和Thinsulate(新雪麗)是填充在靴子内襯和外殼之間的使用最多的合成材料。
按照保暖指标,輕到中等重量的靴子有200g/400克的填充物,而重型寒冷天氣靴子的填充物要多得多。有一些品牌會為其冬季靴子提供舒适度或溫度等級。比如有的雪靴标簽會顯示額定值為 -4℃或者更低,除了産品自身的科技、材料應用外,消費者選擇的标準應以填充物的重量多少和面料為主。
除了選擇合适的鞋子外,消費者冬奧觀賽還需要選擇保暖的襪子。
襪子選擇上要考慮保暖和吸汗兩方面,最好選擇厚的羊毛襪。羊毛襪有不同的厚度,不同品牌也有不同的體系。以Smartwool為例,劃分為超輕、輕量、中量級、重量級和超重量級系列,對應産品會更厚。消費者先選定品牌後,了解産品的厚度體系分類,一般選擇中量級或重量級産品即可。
高科技羊毛襪可持續發熱9小時。資料圖
另外,市場上也有用高科技金屬絲發熱的羊毛襪和棉襪,兩種材質的産品均采用锂聚合物電芯,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不同之處在于,羊毛襪産品具有透氣、保暖的功能,最長可實現9小時持續發熱,而相對低端的棉襪持續發熱時間在6小時左右。
如果消費者覺得鞋襪還不足夠保暖的話,通過高科技金屬絲發熱的鞋墊将會為現場觀賽的保暖再加一層保險。這樣的鞋墊配置了锂聚合物電池,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能帶來6小時的持續發熱。
發熱手套。
配件
冷帽、手套、頭巾一樣也不能少
除了保暖、防風的衣服和鞋履外,冰雪賽事從業者李哲建議,消費者觀賽還需要準備一些其他配件。
首先是頭部、臉部的保暖。觀賽者需要配備能把耳朵遮住的雙層的冷帽,材質上可以選擇羊毛或者毛線,但一定要選厚款的産品。另外,在大風條件下,臉部保護也非常重要,魔術頭巾具有較好的透氣、吸汗功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其次,手部保暖離不開手套。李哲建議,手套産品可以選擇加棉或者加絨的,低溫環境下,并指手套的保溫效果要優于五指手套。當然,消費者也可以選擇科技感十足的發熱手套。據了解,這類産品有針對冬季戶外、室内特種作業的多功能作業手套,也有專門針對觀賽人群拍照設計的産品,這類産品基本可以持續保暖7小時。
發熱手套。
另外,觀賽者還可以帶一個保溫水壺,放一些可樂姜湯之類的飲品,一方面可以補充熱量,另一方面還可以發汗,幫助身體保持溫度。
李哲也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産品将科技、材料等作為營銷噱頭,産品價格非常高。另外,也有很多是針對專業人士的産品,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普通觀賽者選擇裝備時能達到觀賽防寒、保暖的目的就可以,沒必要選擇特别高端的産品。
新京報記者 王繼松
編輯 韓雙明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