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粵西①有令性悅谀②,每布一政,群下交口③贊譽,令乃歡。
一隸欲阿④其意,故從旁與人偶語⑤曰:“凡居民上者,類⑥喜人谀,惟阿主⑦不然,視人譽蔑如⑧耳。”
其令耳之,亟⑨召隸前,撫膺⑩高蹈,嘉賞不已,曰:“嘻!知餘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⑪之有加。
注釋廣西有一個縣令喜歡别人奉承他,每發布一項政令,手下的人都異口同聲地稱贊,這個縣令就非常高興。
有一個差役想讨好他,故意在旁邊跟别人閑聊說:“凡是做官的,大都喜歡别人奉承他,隻有我們的長官不是這樣,對别人的贊譽不放在眼裡。”
縣令聽見了,連忙把這個差役叫過來,手撫胸口高興地手舞足蹈,對他不停地贊賞,說:“啊!知道我心思的人隻有你,你真是個賢能的差役啊!”從此對他更加地親近。
文言知識
說“亟”:“亟”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本義是“極點,盡頭”。
“亟”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上文中的“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拍馬屁”。
奉承話是人人都愛聽的,民間就有句俗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不過,赤裸裸地阿谀奉承,不但過于淺薄,也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拍馬屁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拍而無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對方受用無窮,卻又毫無察覺。
下面欣賞二則古時上等的“谀”。
其一
清代才子袁枚二十多歲就名滿天下,官拜七品縣令。赴任前,袁枚向自己的老師尹文端辭行。
尹文瑞說:“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
袁枚回答道:“學生什麼也沒準備,就是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文瑞聽了非常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
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的人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當袁枚出來後,同學們問他與老師談得如何?
袁枚說:“高帽已送出一頂。”
其二
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的父親諸葛瑾和你的叔叔諸葛亮,哪一個更厲害?”
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答道:“我的父親。”
孫權又問:“你的叔叔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了南蠻。而你的父親隻是我這裡的一名普通官員。你為何有如此的論斷?”
諸葛恪說道:“我的父親知道應該跟着誰幹!”
出處明·劉元卿《應諧錄》
啟發與借鑒
每個人都需要誇獎和贊美,這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需求。适當地贊美别人,不僅可以獲得好人緣,更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在得到别人贊美的時候,需要保持冷靜,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要能分辨出哪些是别有用心的谄媚。這些人阿谀奉承的背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被他們的媚言所迷惑,就容易頭腦昏昏,喪失警惕,從而犯下錯誤。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