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神明住,不知神明住何處。宅神、門神和竈神,全憑三尊把家護。
說起道教的神明,可謂是虛空法界無處不在。而與人生活有關的神,也是非常之衆多。最常見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三尊神,在我們建房築宅安家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住在每家每戶之中,來保護人口清潔,宅舍光明,阖家安康了。他們三位尊神就是“宅神、門神和竈神”。那麼我們今天先來談談這“一家之主”的竈神,東廚司命竈王爺。
竈神,全稱是“九天司命東廚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竈君”、“竈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竈王爺”。神誕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三。每年臘月廿三晚升天奏事(南方大多在臘月廿四),除夕則返回人間。據其寶诰稱“位司喉舌,經理庖廚”,既掌管飲食,又主宰禍福生死。
一、竈神信仰起源
竈神信仰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籲瑣之子黎為竈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竈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因掌管人們飲食,賜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竈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
竈神左右随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随時将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于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臘月廿三就是竈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禀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竈”,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竈神”。
謝竈之期也分階層,關于何時謝竈,民間有所謂“官辭三”、“民辭四”、“鄧家辭五”。又稱“忘了辭五,别辭六”,就是說,二十三、二十四沒辭,就辭五,但千萬不要辭六了。
“官”指官紳權貴,習慣于年廿三謝竈。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竈,“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竈,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
二、祭竈習俗
我國古代早就有了祭竈的習俗,《禮記·月令》已有記載。秦朝将祭竈神作為“五祀”之一。到了漢代,祭竈成為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如司馬遷在《史記·武帝本紀》中記載:“于是,天子始親祠竈。”南北朝以後,對竈神的信仰已成為民間的習俗。隋唐以來,竈神信仰日益普遍,一直延續到近代。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述:竈神每月最後一日上天,為的是向天尊彙報人們的善惡功過。罪大的“奇紀”,減壽三百天;罪小的“奇算”,減壽一百天。《易内戒》也有類似的說法:竈神每月月底上天,向司命神報告人的過失。司命神根據竈神的彙報,按照過失大小來剝奪人的壽命,最少三天,最多三百天。竈君的職權就這樣逐漸擴大,由管一家飲食而變為操一家生死禍福,并且随時記人功過善惡。
三、竈王來曆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出自《漢書·郦食其傳》。裡面說到:“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的是說做君主的以百姓為最重要的事。而對于百姓來說,吃飯就是其最重要的事了。的确如此,在古代農耕文明的社會中,吃一頓飽飯,吃一頓好飯,并且頓頓能吃飽,頓頓能吃好,這的确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吃”就成了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且必要任務了”。
從最開始的“露天吃”“生着吃”,到逐漸的“建房吃”“弄熟吃”,以至于後來“填飽肚子吃”“治病養生吃”“修道服食吃”等等,“吃”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和相當的重要性貫穿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所有曆史。但是無論怎麼吃,都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自己有的吃;第二,不用為吃愁;第三,吃完不生病且能保持健康,這成了人們所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人間關注這件事,天上同樣也關注這件事。天上有“天廚”“雲廚”,也就是天庭的廚房。天上的廚房由神明主掌,那人間的廚房為了解決那三個問題,所以也需要有神明來主管這事。于是乎“竈神下降”,古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竈神。
後來我們就在《禮記》禮器篇孔穎達疏中看到這樣一段文字:“颛顼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竈神。”于是竈神就正式在這個階段于人間顯化露名了。也有“黃帝作竈,死為竈神”的記載。總之竈王爺就這樣的來到了人間,住在每家每戶,處理着“有的吃、不用為吃愁、吃完不生病且健康”等種種的問題了。
四、竈神職責略考
竈神上通于天阙,下入于幽冥,中可以察人情萬事,錄人功過。于庚申甲子日均要奏上蒼,由三屍神總結彙報。東晉葛洪《抱樸子内篇》的《微旨》稱:“月晦之夜,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
《東廚司命燈儀》中有句稱,“竈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在天為七元之使者,遞日奉萬事于宸庭”,“叠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
清代的《敬竈全書》則稱,竈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五、當今社會,竈神也要“安奉”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物質社會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下,人們對于“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然而“高”也隻限在物質享受與金錢上。城市裡不乏有“家中不開火,“市”上無炊煙”的現象。不在家做飯,去飯店吃,即省時省力又好吃又好看。人們似乎忘卻了自家廚房的美和烹饪的香,忘卻了廚房竈台對于居家人的特殊重要性。
古代起竈生火煮飯是寓意着家庭的興旺與幸福。人口多并且很幸福才會炊煙袅袅,家中才會其樂融融。廚房都忘卻了,就更别提竈神了。不過還好,還有部分城市農村依舊保留着祭竈供竈的習俗。這不單單是一種有神論,更是一種傳統文化中對“家”概念的認可與信奉,是對先民們“家和”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家家都有竈神,“一家之主”的竈神保佑着一家的安康,祝福着一家的美滿,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