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
1、早期瓷器底足處理不太細膩,有火石紅,露胎處有一圈細密的旋環痕迹。康熙民窯器中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牆同面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許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現台階的形狀,其折角處極為挺直,俗稱“二層台”或“台階底”。雙圈足也在這一時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龍折沿洗、印盒居多,裡圈都較外圈矮,兩圈間露胎無無釉,圈足寬厚。
2、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沒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經過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狀,但沒有後期雍正青花的滾圓,少見火石紅,胎釉結合很緊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緻。當時還出現用精細淘洗的漿泥制成的瓷胎,俗稱“漿胎”,産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體偏輕。
3、晚期底足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