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塞罕長歌》劇照 承德話劇團供圖
“把愛交給青山,今生無怨無悔。把愛交給綠水,久久為功不變。”深情的主題歌聲響起,掌聲經久不息。飽含詩意的叙事風格,獨具匠心的戲劇結構,生動鮮活的戲劇語言,入情入心的精彩表演,人們似乎又被帶到50多年前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幫滿懷青春理想的青年,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栖樹”的荒漠沙地上,爬冰卧雪,飲風餐沙,揮灑汗水和淚水,三代人,六十年,堅持不懈,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迹,展現了震撼人心的中國風範,書寫了感人至深的中國故事。
由承德話劇團創作演出的話劇《塞罕長歌》聚焦綠色發展時代主題,秉承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以佟保中為代表的塞罕壩“林場職工”鮮明感人的人物群像,藝術地诠釋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堪稱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此次作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參評劇目,演出後受到觀衆熱烈歡迎,也說明觀衆對優秀戲劇作品的渴望和喜愛。
主題開掘的時代性把握
《塞罕長歌》在主題開掘上,凸顯時代發展脈絡,并與人物精神相契合。當佟保中們因為兩年種樹的成活率幾乎為零而絕望地想要逃離時,《上甘嶺》電影的放映,恰如他迷茫的精神世界照進的一道光芒,銀幕上指導員的铿锵誓言“黨交給我們的這塊陣地,一寸也不能撤退!”如醍醐灌頂,深受觸動,使佟保中蓦然意識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改變當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為改變京津地帶風沙危害創造條件。”百感交集,發自内心由衷地表示要“像上甘嶺的戰士守住陣地一樣,守住塞罕壩,絕不撤退!”“上甘嶺精神”與塞罕壩精神一脈相承,成為人物的精神基調和底色,并一代一代赓續傳承。以後,無論馬蹄坑會戰,還是雨凇旱災,乃至在石質陽坡上的二次創業,住馬架子窩棚不知道冷,吃鹽水煮麥粒不覺得餓,一個坑一個坑地挖,一棵樹一棵樹地栽……終于使荒原變林海,這都是他們精神不倒的強力支撐。另一方面,在弘揚他們艱苦奮鬥、甘于奉獻的精神的同時,更挖掘出生态修複、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和科學發展的理性精神,使得這一模範群體的崇高精神風範有了紮實的現實實踐根基,厚重而堅實。
獨具匠心的戲劇結構
某種意義上說,戲劇是結構的藝術,《塞罕長歌》為了表現塞罕壩三代務林人曆時五十五年的創業史,構建了獨具匠心的戲劇結構,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又性格迥異的人物“群像”。在群像中突出“這一個”,在共性中刻畫個性,有的濃墨重彩,比如佟保中,以“逃離”開場,表現他内心的脆弱和迷茫;被救活後的無助和糾結;受上甘嶺精神感染,決心留下來時的釋然和堅定;妻子病逝,他強忍悲痛,抱着孩子上壩;中秋之夜,大膽追求愛情,向任曉君表白……一個磊落堅毅、敢愛有擔當的人物形象樹立在舞台上。有的則是簡筆勾勒,卻也各具色彩,令人難忘。在整體結構上,劇目以三個闆塊來表現五十五年的創業史,以佟保中一家人的故事作為主線穿起整個結構,選取典型事件凸顯時代特征。在舞台呈現上,則運用生動的形象語言對每個闆塊予以審美凝練,形成全劇恢弘渾厚的審美意蘊。以白毛風作為第一闆塊的形象語言,以馬蹄坑會戰作為典型事件,突出創業時的艱難。當他們為白雪下吐出的綠色喜極而泣時,我們亦被深深震撼。面對樹木蔥茏,中秋之夜,朗月之下,他們無限感慨,人生沒有白活。每一棵樹都記得,他們的汗水淚水,他們的期盼歡笑,甚至遺憾和依戀。幹旱可作為第二闆塊的形象語言。典型事件便是守望。小難天天有,大難三六九,一場嚴重的幹旱,十多萬畝即将成材的松樹成批枯死倒伏在山坡上,讓人欲哭無淚。總工程師又受傷住院,大家的情緒跌到了最低點。然而,“林場職工”的使命感讓他們再一次站起來,楊總工在醫院研究出容器育苗的可行性,重病的老場長唯一的要求是最後看一看林場;不懼孤獨寂寞,無怨無悔,把望火樓當成使命的佟剛夫婦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能受到正常的教育。這既是精神的赓續,也是使命的自覺擔當。如詩如畫的無邊綠意,是第三闆塊的形象語言。核心事件是二次創業,石質陽坡上種樹。當年随父母生活在望火樓,五歲隻會叫爸爸媽媽的榛子(佟小林)從林業大學畢業和同學一起回到塞罕壩,他們不願在前輩栽下的大樹下乘涼,決心将土層不過五厘米的十萬畝石質陽坡開發種樹。兩年實驗,一次次失敗……妻子想讓他回到林科院拿項目做課題……然而,從小的耳濡目染,他的根深紮在塞罕壩,魂牽夢繞,天涯海角難割舍,去留無需選擇。有科技創新的信念,有父輩經驗和精神的支持,久久為功,玉汝于成。那百萬畝林海,那陣陣松濤,那無邊的綠色,天然氧吧的生态效益,是最好的回答。三個闆塊,層層推進,全方位表現了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地球衛士”“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精神風貌,藝術诠釋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生動揭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二度創作上,多媒體的運用十分恰切,以前景紗幕、中景轉台、天幕的LED屏,立體地營造出豐富真實的藝術氛圍,視覺沖擊讓人如身臨其境。同時将三個闆塊銜接如行雲流水,卻又以白色、灰黃和綠色等鮮明色彩來分隔,層層推進。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将現實與理想,生活與精神水乳交融,形成全劇詩意充盈的藝術氣質和恢弘渾厚的審美風格。
細節充盈的詩性表達
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一部藝術作品真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細節的安排。《塞罕長歌》在整體恢弘叙事下,以更多生動感人的細節,賦予作品充盈的詩性和豐滿的血肉。表演者敏銳抓住并細膩表現出這些細節的情感溫度。當二嫂用雪把佟保中搓過來後,佟保中睜開眼虛弱地顫聲說“二嫂,我還活着?”這句話所傳達出的豐富的情感,令人潸然淚下。當大家眼巴巴盼着精心培育的樹苗發芽時,焦慮、擔心,失敗的陰影揮之不去。所以,當佟保中激動地跑來,眼含熱淚地說“楊總也哭了,楊總也哭了……”張莉的第一反應就是“又失敗了?”當聽說“白雪下面,長出了一片片嫩嫩的綠色”時,舞台上竟是一片哭聲!大屏幕上,一棵棵嫩綠的樹苗頑強地生長,塞罕壩終于長出樹了,漫山遍野,林木蔥茏,夢想成真,怎不讓人激動!中秋之夜,朗月清輝,佟保中吹着口琴,任曉君哼着歌走上山來。倆人聊着從前,突然她大膽地對他說“保中哥,你心裡一直裝着一個女人”“誰?”“我!”這個夜晚屬于愛情,朗月清輝下,白桦搖曳,松濤陣陣,露珠輕輕滑落,還有戀人的私語!在這樣的月光下,張莉願意跟戀人秦海生一起還賬。這個夜晚屬于思念。二嫂每年中秋都陪值班的丈夫在山上度過,可今年,才50歲的丈夫去世了,她要替丈夫值最後一次班!這個夜晚也屬于憧憬。韓大伯說老韓頭,在塞罕壩……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幾棵樹,這輩子,沒白活!
作品以對“樹”這一意象的提煉,書寫他們的綠色之夢,獨具意味。“樹”在每個塞罕壩人心裡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義。當然,種樹,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栖樹”的塞罕壩荒原上種活樹是他們的夢想和一生的事業。樹,曾讓佟保中們沮喪地想逃離;讓十九歲的高志失去了生命。男兒有淚不輕彈,樹,卻能讓他們喜極而泣;樹,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也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樹,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他們人生的形式。老韓大伯為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幾棵樹而覺人生無憾;重病 的老場長在彌留之際一定要到林子裡看看,走在越來越漫長的林中小路上,他說,自己的前世就是這裡的一棵樹……五歲的榛子隻有在林子裡才自由自在,他也是這裡的一棵樹;當二桃心疼兒子沒有新衣服時,說,眼看着林子一天天長大長高了,一個季節一個顔色,越看越好看……可榛子,還趕不上這樹,夏天穿春天的衣裳,冬天穿去年的舊棉襖……可佟剛的心裡,樹的安全比兒子的衣服重要,望火樓的電話隻能報告火情……長大後的榛子(佟小林)對妻子說,自己離不開這塊土地,連小時候爬過的樹也常常出現在夢裡!守了一輩子望火樓的佟剛夫婦,從沒有走出過這片林子。當兒子說要帶他們去城裡看看,他們說,哪也不去,就想天天守着這些樹,看着這片綠,一輩子也不想離開!結尾時,佟保中感慨道:種樹,就像養育孩子一樣,除草,治蟲,澆水,修枝,間伐……伴着這些樹,走了整整五十多年,樹長高了,長直了……人老了,腰彎了,背駝了……可換來了綠水青山,生态文明,創造了防治荒漠化的世界奇迹!
更喜歡音樂的穿插表達,第一闆塊的主旋律《我的祖國》令人熱血沸騰,也是主人公們的精神色調。“思緒拂過如詩如畫,美麗的高嶺夢中牽挂。生命的綠色慢慢升騰,你們的血肉浸入風沙。那一道道山梁一道道坡,林為情思風做馬,在遠方,自天涯,魂牽夢繞塞罕壩”。恰如主人公們的心境。“把愛交給青山,今生無悔無怨;把愛交給綠水,久久為功不變。牢記使命,聽從黨的召喚,艱苦創業,建設綠色家園。塞罕長歌行,銘刻在生命的年輪間”是對他們人生的如實寫照。
他們用五十多年的時間,與這些樹一起,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綠色戀歌,如何讓人不沉醉?!
(特邀作者:河北省文化和旅遊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趙惠芬)
責編:李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