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料的選擇和前期處理進行B處理的翡翠一般選擇中低檔、中粗粒結構 和裂隙多的翡翠.如豆種、花青、白底青等原料,而纖維狀細粒結構和裂隙很少的翡翠一般不做此處理.對于進行處理的手镯原料,需用耐酸耐堿的不鏽鋼絲捆紮固定,其目的是防止镯料在處理過程中相互碰撞,特别是處理後镯料結構松化,易造成破碎.
酸處理将待處理翡翠原料放入濃硝酸和氫氟酸混合液中加熱.溫度範圍為90攝氏度—100攝氏度之間,如果溫度大于100度,酸液沸騰,極易揮發,短時間内酸液即失去作用.而在90度左右溫度下既可以加快反應速度發揮酸液與翡翠中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的作用去除黃色和髒底,又可以減少揮發延長酸液的使用期限.反應一段時間以後從酸液中取出翡翠原料放入清水中,提高溫度,沸騰後取出,重新換上清水,再加熱至沸騰.如此重複3—4次,目的是清洗掉滲入翡翠中的酸液,由于翡翠晶粒之間或裂隙中的着色物質被酸溶解帶走,從而使翡翠底色發白.發幹,不透明,這時翡翠結構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堿處理酸處理後經過清水洗滌的翡翠原料放入燒堿溶液中加熱至90度左右,既中和了酸液,同時由于強堿作用,加速裂隙的擴大從而進一步松化了翡翠結構,上述酸處理和堿處理的過程重複進行多次,可根據原料顆粒度的大小或結構的緻密程度進行調整,一般為數十天不等.由于翡翠的礦構組成不盡相同,酸處理時,翡翠樣品酸蝕速度和處理效率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翡翠甚至在酸處理後也不适合充填.一般來說雜質越多酸蝕速度越快.所需處理時間越短.同時,翡翠結構的松化和被破壞程度與原來翡翠的結構緻密程度有關也與強酸強堿的濃度和處理時間的長短有關.如果原來晶粒較細而緻密的翡翠原料浸泡的時間越短.其結構受到破壞程度就越輕;如果原來的結構較粗而松散,加上處理的時間又較長,其結構受到的破壞就較強.處理過程中由于酸堿溶液在反應溫度下易揮發,換液次數多,酸堿溶掖濃度高,成本就提高了.但處理時間可相應縮短;反之換液次數少成本相應降低.酸堿溶液因揮發而濃度降低導緻處理時間延長.因此為了達到淨化松化翡翠原料的目的,必須根據待處理原料選擇經濟合理的酸堿濃度、換液次數、處理溫度及處理時間.經過反複酸堿處理後的翡翠結構非常疏松,輕觸即有顆粒脫落,因此鋼絲固紮有效地減少了镯料的破碎率.
注膠充填處理酸堿處理翡翠的過程呈沿着顆粒間隙進行的因而導緻其結構疏松,充填樹脂不僅為了膠結已成為松散狀的結構提高其強度也為了這到增加透明度的目的.酸堿處理後的翡翠經中和清洗後放入烘箱中烘幹再移入高壓釜中,密封後抽真空,然後将環氧樹脂和固化劑二乙醇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熱降低其粘度然後加入高壓釜中.此時繼續保持抽真空狀态一段時間,然後關閉真空泵,恢複常壓再在高壓釜内加入一定壓力.其目納是為了使樹脂能完全進入翡翠松化的結構中,取出翡翠原料.加熱至其表面固化即完成B處理過程.處理後的材料可進行抛磨成型、雕刻等後期工序.
着色處理注膠充填處理前,可根據客戶需要進行染色處理,在原料表面點染顔料.顔料分為油溶和水溶兩種,分别稱為油性染料和水性染料;可點染也可浸染;可染同種顔色,也可以同時染多種顔色.染色後再進行注膠充填處理,更顯得自然柔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