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了了
鈴木健仁在他的《人際關系趣談》中提到,人際關系的建立,歸根結底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有一顆善于理解他人的心。
什麼叫做善于理解他人的心?
其實就是保持一種換位思考的狀态,當你想要支使你的朋友或者同事甚至是親人去做某件事時,你先要想一想換做是你,你願不願意去做這件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自己不願意去做某件事情,那就不要強求别人去做。
夏目通利有句話說得好:人類自我實現的意識很強,因此要有接納别人的雅量,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處處透着斤斤計較,或者總是盛氣淩人,那麼他必将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其實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面相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好相處。
如果一個人的面相十分溫柔,那麼人們就會覺得她一定很好相處,與之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的面相看着就很兇,那麼人們一定就覺得她不好相處。
不過這種面相也不一定就是天生的,如果你後期願意自我修養,你也會獲得一種氣質上的溫柔。
那麼如何做到自我修養呢?隻要牢記下面兩點就可以。
不越界大學生的宿舍生活有一個必備品,就是挂在床前面的遮光布,這種遮光布的遮光能力有從普通遮光到加厚遮光的不同等級。
如果遮光布的主人是比較介意燈光或者外界影響的,那麼他就會選擇加厚的。
如果遮光布的主人是比較大大咧咧的性格,對外界的環境不是那麼敏感的,那麼他就會選擇一個普通款的,僅起到一個遮擋隐私的作用就行。
這種遮光布的存在有什麼作用呢?
有人會回答說是為了遮光,當然這也是它的功能之一,但是其實它的背後還有另外一個隐藏的深意。
大學不同于高中,也不同于初中,它不是家附近的小孩上學的地方,也不是一個鎮的小孩上學的地方。
大學,是一個彙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的地方。在大家住到一起之前,彼此都不認識,生活習慣、日常作息……都不一樣。
但是,開學的時候總歸要住到一個宿舍裡,本來大家就很陌生,還要幾個人住在一起,難免會需要一些磨合的時間。
在彼此完全不熟悉的情況下,就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此時,遮光布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當一個人拉上遮光布的時候,就意味着她進入了自己的空間,不管他睡或沒睡,宿舍裡面的人都不能再去打擾他,不能跨過遮光布這條“界”。
這種互相不越界的行為,會大大的減少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應該借鑒這個原理,時刻關注别人的“遮光布”有沒有拉起來,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随意的跨越這條界線。
要知道,很多時候,一旦越過了那條界線,往往種種表象都會被撕裂,雙方都會露出本性,打破精心粉飾出的太平。
不強求
古語有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人們應該加以學習和發揚。
但是,人們也要保持進步和思考,“勿施于人”的難道僅僅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麼?
自己喜歡的,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強加給别人麼?
答案是否定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雖然不是全部要按照對方的喜好來,但必定是要适當考慮對方的喜好的。
就像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相約去上洗手間或者相約去吃飯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因為大家的生活節奏一樣,都要在課間十分鐘解決個人問題,所以可以互相陪伴。
但是,進入大學或者說進入職場之後,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息規律,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用餐都不一定,這種時候你就不能強求他們和你保持同頻。
其實,不強求别人,很大程度上也是避免進入自我内耗的情緒。
舉個例子,當你想要邀請你的朋友和你出去玩時,對方拒絕了你,說“明天沒有空,改天吧,我到時候約你”,這個時候如果你坦然接受,那麼你的心情就不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改天約”到底意味着什麼,知情識趣的人會心照不宣就此打住,再也不提此事。
假如你這個時候開始不停的詢問,“為什麼”“怎麼了”……這樣的話題,不僅讓對方不舒服 ,還會讓你陷入一些沒必要的情緒之中。
例如:“她為什麼不和我去玩”“她是不是讨厭我”,久而久之,對雙方都很不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彼此尊重對方的習慣和喜好,不要去強求别人和自己保持同頻率的生活。
時光情感課堂: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定要切記兩個原則:不越界、不強求。
因為,隻有懂得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找到一種相對舒服的社交狀态。
尊重對方,就是尊重自己,理解對方,就是理解自己。隻有自己内心不強大的人才會一直影響到别人,所以要記得做一個内心強大的人,這樣有利于擁有良好的社交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