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于當地農民燕道誠于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笃宜聽到這個消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
2、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開始對三星堆、月亮灣一帶開始大規模發掘,發現三星堆本是人工土台,周圍分布12平方公裡的同時期遺址,遺址圍繞着邊長約1.8公裡至2公裡左右的推土城牆。
3、這一系列遺址被稱為“三星堆遺址”,其中第一期位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又被歸入“寶墩文化”;第二期與第三期系從第一期發展而來,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相當于中原地區的夏商王朝時期,也是整個三星堆遺址最輝煌和燦爛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