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如今的中國車市,月銷一萬餘台的成績似乎隻能在及格線附近徘徊。
畢竟遙想當年,哈弗H6在2016年底就曾創下過月銷8萬餘台的曆史
紀錄;而就算結合最近幾個月的銷量數據來看,月均一萬台的成績也隻能排到國産SUV榜單二十名開外的位置。
但在去年的11月和12月,WEY旗下VV5和VV7兩款車型連續兩月銷量同時突破了一萬台大關。而正是這看起來稀松平常的一萬台,卻在汽車圈裡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中國消費者的豪華品牌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每每提及豪華品牌這一概念,多少都會讓人覺得有些距離感。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豪華品牌與價格昂貴之間都被劃上了等号,以至于價格貴一度成為人們對于豪華最淺顯的定義。
那究竟應該如何定義豪華呢?就目前的豪華品牌而言,隻要概括一下它們的共同點便能得出答案。就比方說更堅固的車身、更有質感的用料、更強勁的動力、更全面的安全配置、更周到的售後服務等等。如果說普通品牌車型所能提供的僅僅是将你從A點送達到B點,那麼豪華品牌則是讓你的旅途更加舒适。
所以之于“豪華”二字,除了體現在更好的硬件上,還體現在一台車的附加值上。但就目前的汽車市場而言,為了豪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由于悉數掌握在合資品牌手中,其對于豪華品牌車型也有着絕對的定價權。在過去,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最近這幾年中,因為彼此間激烈的競争,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也開始不斷下探,但往往是以嚴重的簡配為代價。
當然,此般局面對于主機廠而言其實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高逼格和小衆化這兩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對品牌形象是有積極影響的;但另一方面,高昂的價格也直接限制了潛在的客戶人群,同時也會對銷量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精品路線和薄利多銷,似乎總是一對矛盾體。
為了終結合資品牌的暴利時代,也為了給中國的消費者帶來觸手可及的豪華,WEY選擇了第三個選項,那就是将豪華與性價比相結合。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用“輕奢”來定義WEY似乎更加精準。與普通的汽車品牌相比,WEY旗下車型的品質更加出色、設計更加考究,同時還保持了觸手可及的定價;而與傳統的豪華品牌相比,WEY在提供了幾乎一緻體驗的同時,售價卻優惠了一大截。所以對于日漸年輕化的消費人群、尤其是經濟壓力較大的年輕人而言,WEY輕奢的定位既可以帶來更加豪華的使用體驗,又不會額外帶來過重的負擔。
綜上,WEY的願景,就是成為普通中國消費者能夠買得起的豪華品牌。
意義重大的破萬
基于WEY是自主豪華品牌這一前提,再來看VV5和VV7連續兩月銷量突破一萬台大關這一事件,便不難體會出其中的特殊意義所在。
長久以來,15萬元都被認為是自主品牌車型的價格天花闆。在過去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曾經有不在少數的自主品牌車型都曾嘗試突圍,可最終的結果卻均以失敗而告終。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耐人尋味的。從硬件層面來說,早期的自主品牌車型與合資品牌間确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同級别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車型放一塊,前者能做的就隻有大打價格戰,以低一級别的價格來換取銷量。而長此以往,便使得人們對于自主品牌的定位産生了固有觀念,即無論車型本身的産品力再怎麼突飛猛進,可在合資品牌面前始終還是低人一等。
如果說硬件上的問題容易解決,那麼品牌層面的問題顯然更加棘手。就拿日系三巨頭舉例,豐田本田日産的綜合實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在進軍高端市場時,依舊推出了各自的豪華品牌。
而長城也面臨過類似的情景,即車型本身的實力足以上探更為高端的市場,但無奈消費者對于哈弗品牌走高性價比路線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而想要改變這種認知,其難度可不是一星半點。
于是乎,長城推出了第一款以創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國汽車品牌WEY,并以長城汽車發源地中國保定的标志性建築保定直隸總督府大旗杆為标志。可以說為了WEY,無論是魏建軍還是長城,都下了一次重注。
當然,單靠新品牌和新Logo顯然是無法撐起兩款車雙雙破萬的月銷量的。究其根本,産品力所占的比重顯然會更大一些。
比如外觀上,VV5和VV7均采用了WEY專屬的家族設計語言,淩厲兇悍的造型已然自成一派;比如内飾上,頂級的設計和用料能夠同時滿足視覺、觸覺、嗅覺的三重感官享受;又比如看不見摸不着的NVH工程,卻能在高速行駛時還給你最初的靜谧體驗。
另外安全也是WEY品牌車型的重中之重。在美标小重疊碰撞試驗中,第一款取得GOOD評級的自主品牌車型便是VV7;而在美标的車頂靜壓考驗中,VV5也以高于标準的成績通過了測試。至于常規的那些主被動安全裝備其實無須贅述,對于主打安全牌的WEY來說,無論是在VV5還是VV7上,均被列為了全系标配。
全新的品牌形象再加上過硬的産品力,可以說WEY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不隻是長城的勝利
在很多人看來,VV5和VV7月銷量連續兩月破萬,已然是對WEY品牌成功的最好證明。但實際上,這并不僅僅是長城或是WEY的勝利,而是屬于自主品牌的一次大捷。
VV5的官方指導價為15-16.3萬元,VV7的官方指導價為16.78-18.88萬元。所以顯然,兩者都打破了所謂“15萬元天花闆”的魔咒。而在以往,這部分市場主要由合資品牌B級車以及緊湊型SUV所占據,那随着VV5和VV7的月銷破萬,也說明WEY成功在15-20萬元區間的細分市場站穩腳跟,打破了一直被合資品牌壟斷的局面。
另外,WEY的勝利也給衆多自主品牌做了一次教科書般的示範。如果有興趣翻閱一下資料,便不難發現之前自主品牌每每試圖沖擊高端市場,總是在現有品牌的基礎上直接推出高端車型;而WEY先推高端品牌再推高端車型的操作,想必會被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所學習。
所以WEY的成功,可以說是吹起了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沖鋒号。而與此同時,WEY也不僅僅是中國豪華品牌的開創者,更是領導者。
AL頻道小結
其實在上市之初,許多人并不看好WEY品牌,認為其會重蹈許多自主品牌的覆轍。但無論如何,WEY還是用實際表現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WEY品牌對于未來亦有着長足的規劃。比如今年将推出的首款新能源SUV P8,并在後續帶來更多新能源産品,以滿足綠色出行的目标;以及之後所規劃的VV6、VV7x等車型。另外,WEY首款純電車型XEV已具備L3等級的自動駕駛,并計劃在兩年内達到L4級别。
在WEY的規劃裡,VV5和VV7的成功顯然隻是個開始。因為正如魏建軍所言,WEY不僅要做中國豪華SUV的開創者,而且還要做中國豪華SUV的領導者。隻是無論今後如何,VV5和VV7的雙雙成功,注定會被載入中國汽車的史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