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21 09:01:07

  最近兩日,朋友圈被一則小測試刷屏:你的性格像《都挺好》裡的誰和誰?

  這部家庭劇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何以至此?

  在我看來,不僅因其折射出了各色人生百态,大家都從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更和其連鎖引發的原生家庭、婚姻、養老,甚至教育話題有關。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蘇明玉,向自己的伯樂——老蒙推銷那段嗎?

  她先是推銷自主創辦的英語培訓班,老蒙以過了學習年齡為由拒絕;接着,明玉很快以“有針對幼兒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将目标轉向其孩子;得知老蒙兒子出國後,斷定他是成功人士,有出國洽談業務的需求……

  最終,明玉成功激起老蒙興趣,将自己推銷了出去。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1)

  ​

  這背後,不僅有她的锲而不舍,更有她對産品的熟知,以及長期察言觀色的經驗累積。

  換言之,明玉的口吐蓮花,出色推銷,皆是她前期足夠努力,不打無準備之仗之功。

  誠如瑞典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所言:

  “隻有準備充分的人能夠即席表演!”

  2

  準備充分,底氣與信心的源泉

  還記得,詩詞大會上,那個年僅16,才華橫溢的姜聞頁嗎?

  她是那麼的淡定從容,讓康震教授調侃“自己是不是過分活躍”,董卿驚疑“自己是不是不夠穩重”;

  她又是那麼的自信滿滿,面對董卿高二學習如此緊張,還有時間參賽的疑問,她四字回應:學有餘力。

  董卿說:

  “我們都是人,為詩詞大會也好,為《朗讀者》也好,都是要做充分準備的,沒有一個人是在台上信口雌黃的,我從來不敢這樣。”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2)

  ​

  我們且來看看姜聞頁的準備:

  5歲時,讀過的書,壘起來相當于她的身高;

  10歲時,讀過的書,摞起來有兩個她那麼高;

  現在,讀過的書,能鋪滿整個籃球場,詩詞儲備更是達到驚人的1500首。

  教育學博士邁克·貝克特爾有言:

  “事先做好準備,平時多留意收集信息;準備越充分,你就越自信 。”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成功後,會産生良性情緒,這一情緒,正是自信心的來源。

  而準備充分,又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由此可見,即便通過邏輯推理,也不難得出“準備充分,是底氣與信心的源泉”這一結論。

  3

  準備充分,方可融會貫通

  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願意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深入探讨、研究的,自然是我們所熱愛的專業與方向。

  不難發現,當我們為一件事,孜孜不倦努力,做足準備後,成功也就成了順便之事!

  正如那句脍炙人口的網紅語錄所言:

  踏實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3)

  ​

  電影《天下第一針》,向我們講述了北宋醫家、中國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的傳奇故事。

  他融會貫通,得出了“紮針的深淺,應和人體身高成比例”的結論,成功鑄造出人類針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銅人,被皇帝親筆禦封為天下第一針!

  放眼翰林醫官院,高手雲集,為何是他王惟一,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成為後起之秀?

  這,自然是他,做足功課的結果:

  對《醫心經》等醫學著作,爛熟于心,反複推敲;亳州參拜華佗,對其針灸醫學思想浸淫至深,不恥下問;繪制、研究人體穴位圖,廢寝忘食……

  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如果說,書讀百遍,是“其義自見”的基礎,那麼,準備充分,便是融會貫通的本錢!

  4

  準備充分,生命才有更多外延

  當下,報興趣班的多如牛毛,堅持下來的,卻鳳毛麟角。

  朋友十歲的女兒莉莉,便是舞蹈班裡,為數不多,堅持下來的一位。

  學校校慶時,莉莉被安排獨舞。盡管以她的水平,隻需彩排出現,便足以應對。她非但沒有如此,還在排練時主動增加故事情節,力争出新。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莉莉的表演,獲得滿堂喝彩。

  著名作家博多·舍費爾說:

  “幸運其實隻是充分準備加上努力工作的結果。”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4)

  ​

  周傑倫的金牌搭檔方文山,起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影人。

  未能如願的他,很快轉向歌詞創作。他憑借優美委婉,畫面感滿滿,華麗不妖娆的歌詞,很快成長為繼林夕之後,華語樂壇最優秀的創作者。

  角色自由切換,且有此成績,并非天分,而是他的充分準備。

  家境貧寒,學曆不高的方文山,無論是餐館服務員,還是紡織廠維修工, 始終堅持大量閱讀,勤勉筆耕,如癡如醉。

  充分的準備,乃成功的締造者,讓我們的生命有更多外延!

  5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既然準備充分,益處良多,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讓他們早日具備這一意識呢?

  我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着手嘗試:

  一、以身作則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如此寫到:

  世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

  同事小磊,工作效率,絕對有口皆碑,提前完成當日任務,早已司空見慣。問起秘訣,他坦言,小學開始,便養成一個習慣,堅持至今。

  即,将第二天要做之事,如要背的書、寫的作業,提前寫在便簽紙上。

  對将要付諸行動之事,提前知曉,會在不覺中形成心理暗示。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

  “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研究發現,當人們對某一環境形成心理暗示,便會一直被這個環境所“同化”,提前進入角色。

  換言之,做足準備之于我們,就猶如寒玉床之于楊過,會讓我們在不覺中進步,領先于同齡人。

  這一切,皆歸功于他的父親。

  要知道,小磊提前在便簽紙上寫下明日任務的習慣,可是從父親那裡“複制”而來。

  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要做的,便是以身作則。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5)

  ​

  二、善講故事

  若是現在問起,你現在還能記起的課文名稱,我想《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皇帝的新裝》一定赫然在列。

  不為别的,就因為這些文章,皆由寓言或童話故事構成。要知道,不管是兒童抑或成人,都對故事情有獨鐘。

  故事常常寓教于樂,自帶治愈療傷、啟迪提升功能。

  八歲的洋洋,在作文競賽中,輸給了同桌航航和班長,獲得季軍,耿耿于懷。看到悶悶不樂的兒子,爸爸思來想去,決定以寓言故事開導于他:

  森林王國,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賽中,畫眉鳥以悠揚婉轉的歌聲,力壓群雄,奪得桂冠。

  八哥和鹦鹉,甚是沮喪,均發誓來年要一雪前恥!然而,一年的時間中,兩鳥的表現卻大相徑庭:

  八哥常立志,如複讀機般,逢鳥便說自己一定要打敗畫眉;

  鹦鹉立長志,不停拜訪百靈等歌唱老前輩,請教歌唱技巧,回家練習。

  “你猜,來年的歌唱比賽,它們誰可能奪冠?”

  爸爸問。

  “當然是鹦鹉了!”

  “是不是因為它做了一年的精心準備,有信心會赢啊?”

  洋洋猛勁地點頭,若有所思。

  “爸爸,幫我買幾本課外讀物吧,我也要為下次比賽好好準備,争取一舉奪冠……”

  爸爸說:

  “奪不奪冠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态度,懂得為将來之事早做準備,厚積薄發!”

  父母也需要多多積累,學會講故事,為孩子們的“準備”而準備起來!

  三、反差對比

  2003年,“非典”爆發那會,學校大都閉門停課。後來,疫情被控制,學生重回課堂。四年級的班主任張老師,為了趕上進度,要求學生預習功課,提前準備。

  無奈,很多學生置若罔聞。

  頭疼不已的張老師,決定給學生來個突然襲擊。她根據要求預習的内容,出了一張簡單的考卷。成績揭曉,嚴重兩極分化:要麼接近滿分,要麼“大鴨蛋”一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身體會,實實在在的結果,才最具說服力!

  正如有句話說的: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反差對比,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大法寶!

  6

  

  王者與強者的區别在于:強者隻擁有強大的力量,而王者則兼具力量與智慧,懂得凡事做足準備。

  顯然,強大的力量遠不如萬全的準備。

  練好翅膀,做足準備的鳥,才能展翅翺翔,直沖雲霄;

  根系發達,做足準備的樹,才能高聳入雲,枝繁葉茂;

  自信穩重,做足準備的人,才能成功登頂,所向披靡。

  家長們千方百計地将孩子送入名校,找尋名師,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這三點(從教會孩子懂得)(6)

  ​

  何為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無非就是讓孩子保持好奇天性,善于思考,勇于嘗試,擁有凡事做足準備的意識。

  萬有引力,為何會被牛頓發現,難不成真的是被蘋果砸出的靈感?

  若不是他善于思考,做足準備,這世上也隻是多了一個被砸哭的孩子罷了!

  去火-育兒生活分享記錄短視頻APP

  去火是一款育兒生活分享記錄軟件,是一個育兒生活30秒記錄短視頻APP。用戶可通過軟件選擇喜歡的歌曲,拍攝或融合音樂,分享育兒文化和樂趣、傳承和分享幸福瞬間。

  App Store及安卓應用市場搜索“去火”

  去火APP下載量突破新高!去火:帶娃上火就用去火APP

  如有更好的建議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