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買到劣質産品,痛斥不良商家,投訴、差評……類似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又是一年剁手季,摩拳擦掌的你是否察覺到缤紛購物頁背後的危機四伏?姑娘們的口紅、孩子們的小黃鴨,還沒上桌的梭子蟹……它們都可能有“毒”—— 超标的有毒化學物質。
從超一線城市到四五線“下沉市場”,随各大電商平台的滲透,這些“毒”也流遍全國。《社會創新人物系列》第四個故事,我們關注民間環保組織“無毒先鋒”創始人毛達,看看這位75後環境史博士,如何通過撬動電商平台,為中國消費者和更多地球上珍貴的生命“去毒”。
一身白大褂,一頭愛因斯坦式灰白卷曲假發,裝模作樣戴起護目鏡,一手拿口紅樣品,一手拿X射線熒光分析儀。“大家好,我是‘無毒先鋒’的毛博士......”話沒說完,他又笑了場,累計第七次NG,次次栽在開場白上。
一間借來的化學實驗室,桌上排開試管架和從各大電商上買來的銷量十萬以上的爆款口紅。這是民間環保組織“無毒先鋒”的創始人兼學術主任毛達,正在拍攝一則短視頻。
閉眼想開場白的“毛博士” (來源:謝雯雯)
為了更貼近年輕群體,毛達決定借力時下人氣頗高的的短視頻平台。“人設”也得有趣些才可能吸引年輕人目光,以上“科學怪人”的裝扮,便是他和團隊商讨後的創意。
這位生于75後的環境史博士,面對新時代的傳播工具,卻着實犯了難。
“檢測結果顯示,這款口紅的鉛含量12000ppm,超出國家标準1199倍;鉻含量是1800ppm,超出國家标準……而這款口紅在電商平台中強調自己‘天然’、‘無毒可吃’、‘孕婦可用’ 。”
“超1000倍的毒口紅實際上就在吃鉛。”
磕磕絆絆過了開場白的坎兒,毛達終于能松一口氣,解釋重金屬化學專有名詞難不倒,國家标準也爛熟于心。為了最終不到五分鐘的素材,毛達特地從北京大東邊奔波到大西邊。
剛剛踏入“四十不惑”年紀的他,如今有了新的困惑——如何學會表演。或者說,毛達更迫切想知道的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驗毒”視頻在短視頻平台上成為“爆款”。
成為“中國産品驗毒師”,死磕“隐形污染”
換下科學怪人裝扮,毛達恢複了平常雲淡風輕本色。一身素色棉質衣服、踏一雙運動鞋,戴着普通近視眼鏡,手拿一個飽經滄桑表面凹凸不平的保溫杯。
75後博士卻有一顆想做“爆款”的心。毛達希望,通過他的短視頻,通過替普通消費者充當“中國産品驗毒師”,能有更多人知道“隐形污染”的存在。
毛達說,大家目前熱衷談論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其實談的是承擔污染的環境媒介。有一種污染,已經悄然跨越了媒介。
“一種有毒化學品,可能今天在水裡,明天在空氣裡,後天進入土壤,然後到人們的食物裡。” 鉛、汞、镉、二噁英、鄰苯二甲酸酯......有毒化學物質埋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毛達在“二噁英實驗室”(來源:受訪者提供)
口紅中鉛過量将危害智力,危害孕婦肚中胎兒大腦發育。梭子蟹裡镉過量,将導緻腎結石、骨質疏松和骨骼萎縮。芭比娃娃、小黃鴨玩具中的鄰苯二甲酸酯等增塑劑對肝腎有毒,過量會引起兒童性早熟。
國内外也有更多的學者和科學家試圖讓身邊的有毒化學物質的危害更加“顯性化”、“貨币化”。例如,北京大學環科與工程院劉建國課題組2019年1月研究指出,2010年,中國由于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學品(增塑劑)暴露,導緻直接社會經濟損失約達572億元,以男性不育疾病負擔最嚴重。
但目前,除了少數“镉大米”、“癌症村”、兒童血鉛等大規模事件,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近在身邊的有毒化學品,更沒有成體系的數據記錄它們,其中的很多,甚至尚未被國家認證為“有毒”。
面對“隐了形”的化學品污染,毛達卻不打算坐視不管。 他想做的,是為中國“去毒”。2017年,毛達創立“無毒先鋒”,希望能夠讓有毒化學品成為環保工作的一個重點領域,從源頭上對化學品進行管制。
有毒“镉大米”的出現到底是誰的錯?(來源:視覺中國)
畢竟,現在市面上的産品測評和“驗毒”都隻是權宜之計,要求每位消費者都成為“産品驗毒師”來規避危害,并不現實。
危害健康的有毒産品,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被生産和售賣。
污染随電商一同“下沉”
不過,管也要有策略地管。有毒産品是個龐大的體系,從生産端到消費端鍊條特别長,其中充斥着資本、法律、社會的博弈。“無毒先鋒”需要找到一個支點,來撬動體系的改變。
毛達和團隊想到了電商平台。
電商處于連接下遊消費者和上遊生産、供應商的中間環節,如果能推動電商有意識、有機制地不再接收和售賣有毒産品,上下遊都将感受到“信号”。
極光大數據《2018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電商用戶家庭每月在電商上的花費占家庭總支出的21.9%,中國頭部電商中前九名電商的月活用戶(MAU)已超億人大關。16-35歲人群為電商的主力用戶,占比達85.1%,其中16至25歲人群占比近四成。
電商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日常消費的重要渠道。從超一線城市到四五線“下沉市場”,随着各大電商平台滲透全國,隐形污染也跟随流遍全國。年輕人是電商使用主力,也因此最有可能成為受害的人群。
《電子商務法》經人大委員會會議通過(來源:中國人大網)
2018年8月,中國首部界定電商平台經營者法律地位、權利、義務與責任的《電子商務法》正式出台。其中,消費者安全保障方面,電商平台對關乎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産品與服務的審核義務,從三審稿時的“連帶責任”、到四審時的“補充責任”,再到最終變成了折中、模糊的“相應的責任”。
法文字眼的細微修改,背後藏着電商平台、社會公衆、法院等各方利益主體間的厮殺博弈。
在法律上的責任界定仍較為謹慎的情況下,“無毒先鋒”希望通過日常的科普和倡導,加強電商作為平台經營者的責任承擔。
艱難推進:電商是敵人嗎?
“第一次見面,氣氛有些緊張。” 毛達回憶起與中國某超大型電商平台公關初次見面的場景,對方似乎懷疑他是競争對手找來的“打手”,“明明那家平台這種問題也很多,我們為什麼不報?”
那次,毛達無意間的檢測中發現這家電商上買的銷量超10萬的小黃鴨玩具“有毒”。
後來,毛達和團隊又從中國多家主流電商平台上,大批量購買了一些大銷量日用産品,交到第三方機構“驗毒”,并整合各地市場監管局、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
确實不單單是一家電商的問題。
22款送檢的寶寶洗澡時玩的小黃鴨,73%檢出增塑劑含量超标110~417倍。10款銷量10萬以上的口紅中,幾乎一半(4款)産品鉛含量超過國家最大允許限制的4.8至1199倍。他們送去“驗毒”的中秋節的月餅塑料托盤、萬聖節用的僵屍牙,還有梭子蟹、化妝品等産品,檢測結果都“有毒”。
送檢的電商小黃鴨樣品(來源:中國綠發會)
此外,“無毒先鋒”經統計發現,三大電商平台上銷量排名前300款的小黃鴨,隻有一半産品有3C認證信息發布。在其抽檢的5款擁有合規3C認證的塑膠玩具産品中,作為檢查指标之一的增塑劑依舊嚴重超标。
3C認證即“強制性産品認證”,要求對涉及人類、動植物健康安全、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的産品進行認證。這一認證制度從2009年9月已開始實施,原以為能保障消費者健康,卻在此時幾乎形同虛設。
發現問題嚴重性,毛達和同事們開始找客服、打監督投訴電話,嘗試一切可能渠道聯系電商平台,還向毒小黃鴨廠家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結果呢?起初,他們連電商公關的面兒都見不着,從監管部門也沒收到理想反饋:商戶已提供3C認證信息,不予立案。
“無毒先鋒”隻好根據檢測結果,聯合中國綠發會發布了一份化學品安全調查報告。因為投放了電商廣告,大部分媒體甚至不願意報道此事。一家主流媒體主動找到毛達,結果是發稿當天就被撤了稿。
直到幾家網絡媒體開始以“有毒!”、“危害兒童生殖系統”、“導緻兒童性早熟”等醒目、刺眼的标題報道,深圳一家電視台跟進,電商公關才露面,主動聯系了毛達。
深圳财經生活頻道關于電商“毒小黃鴨”問題的報道(來源:電視台報道截圖)
後續接觸的幾家電商中的一家派來了品控部門,“他們做得比較好,沒把這當成公關事件。”
毛達認為,這遠遠不應該隻是公關部門的事情。電商也并非他們想要打擊的“敵人”。
除下架有毒産品、自查等訴求外,現階段,毛達想做的,是推動電商平台在三年内建立起一套監管體系,真正做到有意識、有機制地向有毒産品說“不”,讓毒小黃鴨再也不能“遊”進中國孩子的澡盆。
不過,目前的結果看起來并不理想。各大電商給予“無毒先鋒”的反饋斷斷續續,能夠回應的也基本停留在“下架”階段。
“看不慣專家說假話”
很多人不會想到,毛達本科讀的是跟環保基本不沾邊的工商管理專業。他甚至坦言,研究生轉向環境學,基本是機緣巧合加上個人選擇。當時,因為“想出國讀書”,毛達在發展學和環境學之間,選擇了看起來沒那麼“虛”的後者。
2004年,澳洲環境學碩士畢業回國的毛達正式投入環保事業。
2007年前往北師大進修環境史博士期間,他把北京大部分垃圾處理設施,分類回收的、填埋的、焚燒的跑了個遍。
他曾目睹垃圾焚燒廠旁村民在污水和臭氣中無法搬家的絕望生存狀态,曾用照片和文字記錄城市周邊的污染亂象。2011年,他為居住在垃圾焚燒廠邊的普通家庭出庭舉證——他們剛出生的兒子被診斷為腦癱。
證明環境損害與受害者健康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向來是環境訴訟案中的難題,法院認為此案中的因果關系舉證不足,案件以原告敗訴告終。
毛達在河北一處民間垃圾回收點(來源:受訪者提供)
二審敗訴後,毛達曾向《京華時報》采訪者透露,他并不後悔。 “拿自己的知識去觸碰現實問題,可能是最好的學術研究,這樣才可能逼迫學者進行更深的思考,也挑戰着學者的良知和真正的學術突破能力。”
“如果讓我說實話,我是最看不慣專家說假話”。同樣作為“垃圾專家”的毛達這樣直白解釋自己堅持的動力。
“(垃圾混合焚燒産生的)二噁英是世界一級緻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都定調了,而且把理由說得很充分,他們非說證據不足!”
他覺得,人生在世不能隻相信“強因果”,很多事情也好,污染也好,不能因為現階段證明不了因果關系就當不存在、不重要。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他不希望自己孩子以後隻能在繪本裡看到溫順可愛的“阿呆鳥(信天翁)”。他相信,天空、海洋、土地的環境都是有限的,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不能無節制的生産、消耗和污染。
毛達與兒子讀的《11隻貓開餅店》繪本中的“阿呆鳥”(來源:受訪者提供)
踏上新征程!
2011年,毛達聯合夥伴共同發起“零廢棄聯盟”,搭起一個公益組織、環保人士的合作平台和行動網絡,目前集結了超過100個個人和團體成員來推動中國的垃圾分類管理、循環經濟事業。
2017年,在毛達和他的同道們不懈努力多年以後,國家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他很振奮,自己和夥伴們奮鬥十餘年的垃圾分類管理議題,終于獲得了更實質的國家政策支持,也有更多政府、市場資金注入。
“零廢棄聯盟目前運作比較成熟,我可以暫時往後撤一撤了,但化學品方面很新,還沒什麼人做。”
毛達選擇再做一次開拓者。
在早年死磕垃圾處理,與說假話、片面話專家争辯的時候,毛達便關注到了垃圾焚燒産生的二噁英等高毒污染。他發現,這些有毒化學品,正在以一種更隐蔽、更慢性的方式危害地球生命。
轉攻有毒化學品的他,現階段更多時候是被“無視”的。“無毒先鋒”未掀起巨大波瀾,也尚無法言說何種顯著成就。
毛達定下的所謂核心策略處處碰壁,各大電商平台“商業大戰”愈演愈烈,要推動他們花時間、成本自建短時内無法帶來“競争力”的監管機制并非易事。
想要借助新時代傳播工具進行公衆倡導的他,也還未能成功參透年輕人的心思。心心念念的“爆款”,還沒有到來。
毛達解釋電商爆款口紅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危害(來源:謝雯雯)
在某流行短視頻平台,“無毒先鋒”目前的粉絲數隻有略顯單薄的300餘人,最火的一則作品僅獲得10條評論。
每年緊貼“雙十一”所做的倡導、為大家整理的“雷品清單”,也在雙十一前夜瘋狂的鼠标點擊聲和倡導推文寥寥閱讀數的反差下,顯得有些徒勞和悲壯。
科技裹挾着時代不斷向前發展,新事物不斷湧現,傳播工具、政策風向可能繼續變化,本該“四十不惑”的毛達,未來大概率還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經曆更多無措和笨拙。
不過,通讀環境史,又曾在垃圾議題鏖戰中迎來過“曙光”的毛達,早已摩拳擦掌,做好了又一次長期戰鬥的心理準備。(文/方澍晨 謝雯雯 責編/謝雯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