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08:22:29

新近頒布使用的部編本《語文》,不僅大大增加了古詩文的篇數,而且進一步要求學生課外大量讀書。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不少人擔心這是不是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語文教材連滾帶爬)1

應該說,确實有加重學生負擔的可能,但未必一定會加重負擔。關鍵是怎樣引導學生的閱讀。對此,教材總編溫儒敏提出一個有趣的見解:鼓勵孩子“連滾帶爬”地讀。“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

這一說法,很有價值。“連滾帶爬”地讀,首先是讀書時暫不去查字典,而是通過字詞的上下文猜測這個字詞的意思。溫儒敏講:“小學生認字還不多時,要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不能碰到生字生詞就查字典,可以根據前後文意思猜着那生字生詞讀下去,隻要大緻能讀,就不要中斷,最好一鼓作氣讀下去。這樣才有讀書的興趣,也才讀得快,讀得多。想想,我們小時候讀《西遊記》等小說,不就是這樣跳讀、猜讀的?”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語文教材連滾帶爬)2

讀書确實需要“識字”,但有一些字暫時不認識,也并不妨礙讀書。周谷城曾講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說,識字不是文字教育的基本,而且識字與讀書在心理上是根本不同的兩種心理過程,甚至于會相互沖突。因為讀書重了解意義,識字往往斤斤于形音的認識。讀書時太重形音,則讀不快,甚至于不易獲得全篇意義。反過來說,一篇文中或一本書中有若幹字不識,隻須大意可懂,盡可以不去管他,至于字的音不識更不重要,技術字的形記的清楚,也情有可原。”這是有深刻道理的。

特别是少年兒童的閱讀,更需要保持一種強烈的興趣,而讀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馬上去查字典,不僅閱讀時時被中斷,而且也體驗不到“猜測”而發現的喜悅,讀書的興趣會大半消失。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語文教材連滾帶爬)3

跳讀、猜讀,這是溫儒敏的經驗,也是中國學人讀書的共同經驗。如作家冰心回憶童年讀書生活時,講過她讀《三國演義》的情形:“我囫囵吞棗,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許多字形,因着重複呈現的關系,居然字義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到興趣,一口氣看完《三國志》,又拿起《水浒傳》和《聊齋志異》。”

閱讀确實是一個不斷“猜測”的過程,憑借自己猜測到一個字的意思,會有喜悅之情,有成就感。人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不完全會做的時候更有興趣。一本圖書,待書中所有的字都認識之後再讀,這已經是晚了!

允許讀錯,不計較錯讀幾個字,以求取閱讀的高速度、大數量,這是很聰明的做法。作家賈植芳講到自己小學讀書的情形時也說:“在進入高小時,一位同學從家裡拿來一本石印本的繡像本的《封神榜》給我看,書裡的字雖然許多都不認識,但書裡的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卻大體看得懂,并且使我入了迷。也可以說,以此為契機,書開始對我具有吸引力,因此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需要,最終由一個山野的頑童變成了一個知識分子。”他也是在“書裡的字”“許多都不認識”的時候,開始讀這些書的。

錢谷融回憶小學讀書時,說:“四書五經之類我沒有什麼興趣,也讀不懂,最能吸引我的自然是小說。不知怎的,我第一部拿到手的竟會是半文不白的《三國演義》……那時我大約正讀小學四年級或五年級,看《三國演義》,自然也是似懂非懂。但故事情節是看得懂的,而且很有興趣。”“讀過《三國演義》以後,我對小說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就把家裡所有的小說書,一部一部地找來讀。那時也不能分别好壞,自然更不懂得選擇,隻能碰到什麼就讀什麼。像《七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說嶽全傳》《封神演義》《野叟曝言》《金台平妖傳》……等等,就都是小學裡讀的。”這也是“連滾帶爬”閱讀的一個例子。

語文課本56頁拼讀訓練(語文教材連滾帶爬)4

這種情況,古人也早就有過。周作人講,嘉慶時人鄭守庭《燕窗閑話》中就寫道:予少時讀書易于解悟,乃自旁門入。憶十歲随祖母祝壽于西鄉顧宅,陰雨兼旬,幾上有《列國志》 一部,翻閱之,解僅數語,閱三四本後解者漸多,複從頭翻閱,解者大半。歸家後即借說部易解者閱之,解有八九,除夕侍祖母守歲,竟夕閱《封神榜》半部,《三國志》半部。這位學人初讀《列國志》時“解僅數語”,但讀着讀着,就“解者漸多”,再從頭閱讀時,已是“解者大半”。

孩子隻要多讀,養成酷愛閱讀的習慣,當初即使是讀錯了字,日後也會糾正過來的。據楊绛說,錢锺書小時候酷愛小說,“家裡的小說隻有《西遊記》《水浒》《三國演義》等正經小說。锺書在家裡已經開始囫囵吞棗地閱讀這類小說,把‘獃子’讀如‘豈子’,也不知道《西遊記》裡的‘獃子’就是豬八戒。書攤上租來的《說唐》《濟公傳》《七俠五義》之類不登大雅的,家裡不藏。锺書吃了酥餅就孜孜看書,直到伯父叫他回家。回家後便手舞足蹈向兩個弟弟演說他剛看的小說。”後來,錢锺書成為大學者,自然不會再把‘獃子’讀如‘豈子’。當初雖然有的字錯了。

“連滾帶爬”地閱讀,确實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讀書方法,值得提倡。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責編:王子墨

編輯:朱曉帆 王遠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