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文綜40題質量分析

高考文綜40題質量分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9:02:40

  大河網訊(記者 許會增 王佳)6月8日,河南省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文綜、理綜試卷有何特點?難點在哪裡?對今後考生備考有哪些啟示?大河網特邀鄭州外國語學校的多位名師,點評今年的文綜、理綜試卷。

  【科目】

  政治

  【名師】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政治備課組長 周濤

  【點評】

  第一眼看到政治試題,感覺猶數年未見的老友,脾氣秉性依然如故,但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卻充滿濃郁時代氣息。簡單地說,就是保持穩定、有所創新、突出應用,試題難度與往年基本持平。

  從試卷結構上看,題型和分值基本穩定,但是主觀題中考查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試題由往年的一題兩問,變為單獨的兩個試題。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曆史備課組長 楊玉梅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曆史教師 林聰

  【點評】

  今年高考曆史試題延續了2014年以來的風格,具體來說,呈現以下特點:

  首先,試卷結構穩定。保持12道單項選擇題、2道必做材料分析題、1道選做(三選一)材料分析題的試題類型與分布。考查中國史與外國史比例約為2:1,考查古代史,近現代史的比例、政治經濟思想史的比例基本穩定與高中曆史教學實際相符。

  其次,試題較為平和。繼續貫徹降低材料長度和難度的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減少了考生的閱讀障礙,利于考生從容進入試題、快速進入考試狀态。

  又次,注重主幹知識。選擇題第24題考查分封制、25題考查漢初政治制度、27題考查明清經濟,31題則涉及資本主義政策的調整、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全球化和多極化等多個高中曆史主幹知識。

  再次,不避熱點問題。選擇題第30題涉及抗日戰争、材料題42題關注民族主義、選做題第45題瞄準工資改革、第46題則考查中美關系、東亞秩序。

  最後,突出考查發現問題的能力。今年試題尤為注意通過表格和數據的形式呈現材料,比如選擇題25、26、29、33題等,注意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發現問題,一直以來的創新題型42題則通過14—17世紀的中西曆史事件對比表格,要求學生自行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曆史信息,自拟論題并加以闡述,以考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體來看,今年的試題以知識為出發點,以能力為落腳點。既有利于高校選拔,又有益于下一階段高中曆史教學的改革——着力培養學生的曆史學科核心素養。

  【科目】

  地理

  【名師】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地理備課組長 夏林義

  【點評】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Ⅰ卷文綜地理試題相對比較平和,相對于2015年和2016年,難度有所降低;入題得分容易,得高分難;注重對地理學科素養、學科能力和地理基本原理的考察,充分提現了“信息切入、能力立意”的命題要求。

  一、對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高,“慢審題,快答題”是答好試題的關鍵

  比如37題,必須充分理解“山地苔原帶下不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争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随着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争減弱,物種多樣性升高,在更高的海拔區域,适應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和圖6才能回答(1)苔原帶遭受幹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幹擾的垂直強度;同樣第(2)也要知道苔原帶的物種的垂直分布規律,方能回答。第1—3題中的圖片綠化狀況與2017年3月25日結合,知道3月為春季,“雜樹隐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應該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可以說沒有哪一道題可以輕松回答,隻有通過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用相應的地理知識,同過分析、比較才能得出答案。

  二、以能力立意為主,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地理事象、探究地理問題的綜合能力

  第4—5題中,通過對德國海德堡印刷産業集聚的現象考察工業集聚的好處、工業發展的區位;第6—8題中,必須調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利用水循環和水平衡的原理來探究地理要素的變化;36題通過材料,知道劍麻的生長自然條條件、我國快速發展的海洋航運業導緻船纜需求大,進而得出我國國内劍麻産需矛盾大的原因。通過圖文還探讨了該區興建劍麻農場的有利條件;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原理分析當地從中國興建劍麻農場獲得的利益。

  整套題目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使試卷有很好的區分度,所有考生都能入題、思考、答題,得到與自身能力相對應的分數,但是得高分很難。

  三、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體現了地理特色

  試卷圖文并茂,接近生活。共有圖6幅,包括景觀圖兩幅、剖面圖兩幅、坐标圖、地理位置圖各一副。除37題外,所提供的信息接近生活,考生并不陌生,甚至是多數考生親身經曆,利于考生答題。體現新課程理念,強調了學以緻用。

  幾乎每一道題都貫穿人地關系主線,比如1—3題中的城市道路綠化,4—5題的工業生産活動,6—8題的我國西北幹旱區的生态環境,9—11題的地膜保溫,36題的劍麻種植,43題古村落旅遊發展,44題的怪柳入侵等。從小區域切入,利用圖文信息,自然地理入題,逐步考察人類的工農業活動、環境問題,環環相扣。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整體性、區域綜合性、實用性的特色。

  四、個别試題設計可以進一步優化

  比如37題的(1)、(2)設問點過于集中于苔原帶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物種變化,其答案主要來自于對材料中的那幾句話的理解,分值多達12分,不利于試卷的區分度。第(3)問設問寬泛,“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原因”,問題有“地表溫度特點”、“地表濕度特點“、“地表溫度特點的原因”、“地表濕度特點的原因”共四個,何況地表溫度還有最高、最低、平均溫度之說,可是該題總分隻有6分。

  【科目】

  物理

  【名師】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物理備課組長 鄭孝發

  【點評】

  本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對物理過程的分析能力及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試卷與2016年高考試卷相比,在形式、内容、難度上有相似性;部分試題情景新、設問角度新,體現高考題的創新性。強化了對當前學生能力的考查,體現了選拔性。從考題及學生的反饋看,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均體現了從易到難的編排。本試題有利于選拔學生、有利于今後的高中教學;在試題内容方面,從基礎性、綜合性、創造性入手,合理地設計了試卷的難度,與高考大綱有很好的契合度。

  選擇題與2016年相比,計算量減少了,以理解、推理、半定量計算為主,不需要解方程就能得出答案。實驗題繼續保持一力一電,但電學實驗設計由近幾年的“半設計”變為“全設計”,部分學生感到電學實驗難度大。計算題的25題(20分)是字母運算,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體現了選拔功能。選考題難度與上一年相當。對于新增為必考内容的3—5,在試題中有所體現,考的很簡單,比往年放在選考中考的還容易,這與考前的分析是一緻的。

  總之,今年的考題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察,重視對能力的考察。有利于課改,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走出題海。在新一輪課改、教改來臨之際,對教與學兩方面都有很多的提示和指導作用。

  【科目】

  化學

  【名師】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化學備課組長 曾維舉

  【點評】

  從整體上看,2017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難度與2016年相當,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試卷題量适中,考點選擇合理且與往年相比略有變化。其中大題聯系生産生活實際,問題設置角度新穎,重視“雙基”考查的同時,突出“能力”考查,體現了較好的區分度。具體表現在:

  一、試卷結構穩定,重視“雙基”考查

  雖然今年的化學考綱有較大的變化,但從試卷結構來看,化學卷任然由七道選擇題和四道大題組成(其中選做題由三選一變為35、36二選一),滿分100分。考點選擇上,注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考題設置起點高、落點低,涉及知識内容包括:必修I、II、選修4和選修3、選修5的二選一。平時對課本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和基本方法應用熟練的同學更容易在本次高考化學中脫穎而出。

  二、知識點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突出“能力”考查

  縱觀化學試題,試題基本遵循“穩中求變、立足基礎、突出能力、銳意創新”的命題指導思想,全卷設計合理、難度适中,覆蓋面廣。

  1.試題背景聯系生産問題切入關聯實際

  試題背景充分體現化學學科實際應用價值,設問角度新穎,考查了學生閱讀信息、分析的能力,以及學生聯系生産、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26題凱氏定氮法為切入點出題,突出體現了“起點高,落點低”的高考命題思想,第27題用钛鐵礦生産兩種锂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涉及了通過分析圖像和圖表,考查反應條件的選擇和原因分析,考查了元素化學的基本規律和反應方程式,延續了曆年高考借“化工”考“元素”的命題思路。

  2.注重學科主幹内容考點略有變化

  試題所涉及的内容、類型及命題思路與往年基本保持一緻,客觀題考查了化學學科素養、同分異構體、實驗基本原理和操作、電化學、元素周期律以及酸堿中和滴定等,以往高頻考點阿伏加德羅常數(NA)今年卻未出現。主觀題考查了化學實驗、無機化工流程、化學反應原理的應用等。如28題考查了利用平衡原理選擇反應條件和平衡常數的計算。

  3.重視實驗能力,變中求新

  如第26題以學生比較陌生的凱氏定氮法為背景,在考查化學基礎知識、原理的同時,以能力立意,考查了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實驗基礎知識和計算能力。

  4.信息量适中,計算量減少

  試題内容以學科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如:第26題“凱氏定氮法的實驗步驟的叙述相關信息”是應對該實驗題的關鍵,第28題“熱化學硫碘循環水分解、熱化學硫碘循環硫化氫分解制氫”的原理圖就是解決該題目的重要信息,隻要學生讀懂圖表信息,解決好題目中的問題易如反掌。今年的化學試卷中計算量偏小,大概10分左右,這樣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更加突出化學學科素養和學科特點的考查。

  5.選做題中,選3結構題以鉀(K)、碘(I)兩種元素為基礎,保持了往年知識點比較分散的特點,整體難度不大,但拓展點卻未立足課本,告訴學生“KIO3晶胞為鈣钛礦型”, 鈣钛礦型晶胞課本上沒有,學生并不熟悉,所以該信息對學生解題沒有價值,隻能讀晶胞模型解題。選修5有機選修題,涉及到環狀物質的合成,但思路及方法與往年并沒有太大差異,雖有羟醛縮合反應、炔和烯成環反應等陌生反應,但考點仍舊分布在官能團性質、反應類型、有機物命名、有限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反應方程式書寫、簡單合成等基本知識點上。

  三、針對2017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特點,對于2018年的高考複習備考有一些想法:内容方面依然需要回歸課本,狠抓“雙基”,尤其是高頻考點、主幹知識,重視化學基本方法的應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然後再适當拓展。具體做法如下:

  1.突出主幹知識(特别是元素化合物性質和轉化),知識點複習要全覆蓋。

  2.訓練綜合應用雙基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化學思想以及化學與生活、環境等聯系。

  4.加強基礎實驗能力的訓練,增加學生對一些常見化工生産的了解。

  5.重視化學基本方法的應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淡化高難題型和特殊方法的練習。

  【科目】

  生物

  【名師】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生物備課組長 劉玲

  【點評】

  今年的生物試題整體比較平和,難度适中。大部分題與學生平時訓練題的風格差别不大,是對學生生物學科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有效評價。具體表現為以下特點:

  始終堅持對生物學核心概念,核心素養的考查。重視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基本方法,重點知識重點考。如選擇題1、2考查細胞,5考查過敏反應,6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化。簡答題仍然圍繞代謝、調節、遺傳展開,今年沒有出現生态學簡答題,取而代之是一道實驗設計題,與往年不同,也體現了實驗設計的重要性不斷增強。

  基礎知識考查重在對教材的深入挖掘,看似與平時練習題相似,實則不同,考查學生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靈活性。如選擇題5考查種群數量變化,最佳捕獲時間為常見考點,但是曲線圖并不常見,學生若不認真看圖的橫縱坐标,容易做錯。如29題設計實驗确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38題總結艾弗裡的實驗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什麼啟示。這是教材前言部分——科技探索之路的内容,而前言容易被忽視。

  重視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題目在書外,答案在書内。如選擇題3和4,都以科學實驗為背景,既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也考查識圖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29題占10分,完全是一個大型實驗題。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去年也考查了遺傳的實驗設計,大型實驗設計題在近兩年出現頻率較高。

  對理科生規範的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生物部分出現了6處“原因是”。29題完全是一個大型簡答題。理科生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說清為什麼。不僅要理解知識本身,也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素養。把心裡想的叙述準确、規範,用精準的生物學語言表達出來,才能得高分。

  生物學科最重要的複習材料就是教材,今年仍然和曆年一樣出現了直接對教材原話的考查,屬于典型的識記性内容。如31題内環境的作用,38題大腸杆菌的優點,都是教材原話。

  今年的高考試題再次給我們以後的複習提了個醒:不要沉迷于題海戰術,不如更多的立足教材,深挖教材,沉下心,去深刻理解知識的内涵,抓住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生命科學素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