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趙明誠去世時,李清照為什麼說他“素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有什麼典故?
這句話出自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金石錄序》,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講述了靖康之變前後,她與丈夫趙明誠生離死别的故事。
分香賣履說的是曹操去世前,給自己妻妾安排後事的典故。
而李清照卻說,自己的丈夫在去世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這是什麼意思呢?
李清照的父親與趙明誠的父親,分屬于北宋政壇的兩派。李清照父親李格非屬于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則對于蘇門所屬的元佑dang人恨之入骨。
蘇門的陳師道因為不願意老婆借用連襟趙挺之家的棉襖,外出被凍病而死,可見這兩種人走在一起并不容易。
大家腦補一下李商隐因為婚姻生活, 在牛李兩派中的遭遇 。
不過,來自于兩派家庭中的年輕人還是走在了一起,雙方的家長同意這樁婚事,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趙明誠也是當時的才子,與李清照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一起度過了多年賭書潑茶的幸福生活。
但是這一段生活,最終被戰争所打破。而他們的感情生活,也漸漸出現了裂痕。
在靖康之變以前,生活在北方青州的李清照和趙明誠,最早收到金兵的威脅。因此早早就準備南下了。
靖康二年三月,趙明誠因奔母喪先南下金陵,并且任江甯知府。 李清照收拾好家中的古董字畫古玩等珍寶後,也在淪陷之前南下。動身不久後,青州就被金兵占領,她知道,這一生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更加令人痛苦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任職金陵的時候,竟然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儒家的文化中,讀書人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作劉琨、張巡、顔真卿一類铮铮鐵骨的士人。
但是趙明誠身為最高長官,竟然在兵變時找了根繩子出城溜之乎也了。
可見不是所有讀盡聖賢書的人,都有骨氣“留取丹心照汗青”。
說到這裡,插播一段和李清照有一點類似的故事。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這一段話來自于《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是指後來指揮淝水之戰的東晉宰相謝安,兄女是他的侄女謝道韫。
在那個時期,最有名望的兩大家族就是王家和謝家。作為謝安的侄女,謝道韫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
和李清照有所區别的是,謝道韫似乎一開始就不太滿意自己的丈夫。甚至說:咱們謝家有這麼多英雄才子,我萬萬沒想到,天地之間竟然有王凝之這樣的家夥。
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凝之一生平庸迂腐,還信奉邪教,在孫恩攻打會稽時,這個家夥請鬼兵助陣,因而遇害身亡。
李清照在嫁給趙明誠的時候,估計想不到自己丈夫也有一天像“王郎”一樣窩囊吧。
我們最熟悉的李清照作品就是這首《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是對于臨陣脫逃的士大夫的一種羞辱。
除了這首詩以外,宋朝人莊綽在《雞肋編》中還記載了四個斷句:南度衣冠欠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又雲:南遊尚覺吳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
莊綽明确地說,李清照“作詩以诋士大夫”,而且““後世皆當為口實”矣。”
王導是永嘉之亂以後,司馬氏南渡後的肱骨之臣,輔佐司馬睿奠定了東晉的基業。劉琨是永嘉之亂以後留在北方抗戰的晉朝将軍,少年時和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的那個人。
北狩應悲易水寒,是指兩個倒黴皇帝還在北方受苦呢?這些南下的士大夫們卻不思進取。
李清照說,南宋看不到王導和劉琨這樣的人。言下之意,盡是些和我老公趙明誠一樣的窩囊廢。作詩還行,迎回二帝恢複中原是沒有指望了。
因此莊綽認為,李清照的這些詩诋毀士大夫。站在趙明誠的角度,老婆這樣評價他,他是什麼心情呢?
至于這幾首詩是不是寫在趙明誠生前,但是相信李清照一定表現出了這些意思,因此夫妻之間的感情漸漸有了裂痕。
五、分香賣履的悲哀
南下的路上,趙明誠又接到了任命,臨行前李清照問他,假如遇到危險了怎麼辦呢? 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
趙明誠“戟手”告誡李清照,那你先後扔掉自重、衣被、書冊、古玩等,但是祖宗宗器不能丢,你必須和宗器同生死。
“戟手”,用食指、中指指人,古代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李清照特意用了這個詞,不知是不是對于趙明誠的不滿。
二人最明顯的感情破裂,是在趙明誠臨死的那一刻。趙明誠離開李清照不久,就在金陵病發,等李清照趕到時,他意境病在膏肓了。
李清照特意寫到,趙明誠甯肯寫一首絕筆詩,也不肯給她留下什麼遺言。
取 筆 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分香賣履,典出三國時曹操的《遺令》:
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曹操臨死的時候,想到自己的這些夫人們,給大家的未來都做了一些規劃。
但是李清照的丈夫呢,在兵荒馬亂之中,一句話也沒有留下。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呢?
從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夫妻之間的感情變化 。和平時期,生活幸福美滿,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琴瑟相和,作為一代才女,她對于自己的丈夫非常滿意。
但是在國難當頭之際,自己的丈夫不但不是亂世中的英雄,還成了一個逃兵。從詩詞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失望,這可能就是夫妻感情變化的原因。
從文中使用的“分香賣履”這個典故可以看出,李清照對于趙明誠,還是在心中留下了一些怨恨。
@老街味道
春江水暖鴨先知,為何不是鵝先知呢?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落花時節又逢君,用落花時節而不用花開時節,是杜甫有意為之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