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每日為您推送平江最新最有趣的内容
作者:李圖報
平江有相當多的民衆信仰神佛,傳統的信神民俗深深地植根于民間。這種信神民俗沒有因解放初期被當作封建迷信批判而消失,也沒有被“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的暴風驟雨所摧毀!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近幾年來,國家強調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寫入了憲法,傳統民俗習慣得到尊重,信神民俗在遭受重創後頑強地複興。據國土部門2007年調查,平江縣當年共有各年代修建的各種神廟847處。其中,按建築時間分類,建于明清期間的314處,建于民國時期的112處,建于1949年~1978年的42處,建于1978年後的379處,改革開放後30年内新建神廟數量占神廟總量的45%。2007年後又新建了很多神廟。這個事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的信神民俗具有深厚的群衆基礎。
一、信神民俗形成原因
源于無法解釋的奇異自然現象:受社會科技發展水平和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民衆無法解釋一些奇異自然現象是民間産生信神民俗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1989年農曆4月的一天下午,火辣辣的太陽高挂天空,城西村村民嚴發祥和淩西文突然發現大仙山上空出現一朵五顔六色的蓮花狀彩雲逐漸向空中騰起,嚴發祥急呼衆人觀看,大家觀後感慨不已,一緻認為此乃神明顯應。
源于民衆對英雄聖賢的敬仰與崇拜:平江民間建的神廟中,絕大部分是祀奉包拯一類的治世名臣、孝子及關公一類殉國戰将等百姓喜歡與敬重之人的廟,這些神廟中數量最多的是城隍廟,每個村至少有一座城隍廟,城隍神基本上都是曆朝皇封的名将名臣;還有相當數量的廟内祀奉着平江人民敬仰的未被封為城隍神的名将名臣。例現縣境内有相當數量的包公廟、關聖帝廟和唐代平定安史之亂時以身殉國的睢陽太守許遠與張巡等36員戰将的廟祠及漢朝中興28将之一的名叫馬武的馬元帥廟等。
源于民衆祈求解脫困苦的願望:在生産力水平和民衆生活水平低、民生狀況差的時代,人們在生活陷入困境、疾病纏身或遭遇天災人禍、自身無力解決又得不到社會救助時,迫切希望能有外力幫助解脫困境。而神通廣大、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佛正好迎合了這種心理,滿足了這種要求。信士隻要到神佛案前燒炷香、磕個頭、許個願,心理就有了神佛可保佑其消災避難、解除困苦的精神支持。程序簡單,花錢不多,至少可緩解心理上的壓力,因而受到民衆的歡迎。隻要民間還存在憑自身能力難以解脫的困苦、社會還不能為所有遭受困苦者提供全面救助的情況,求神拜佛的行為就不會終止。
源于民衆希望善惡有報的心理:神佛信仰相信人世間存在和遵循因果報應規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神佛就是執掌懲惡揚善的主宰。信神民俗認為對人們深惡痛切的人世間的各種害國害民惡行,神佛均能明察秋毫,記錄在案,決不寬恕。某些惡人會在其生前受到神佛懲罰,或令其受國法制裁,或令其受疾病、破财、短壽等項懲罰。對那些因各種原因在生前未受懲罰之惡人,神佛采用令其下輩子變豬變狗、當牛作馬、斷子絕孫;或将其死後打入地獄,永世不得翻身的方法進行懲罰。例如介山廟存的《慈悲觀音寶忏》就清楚地寫着“生前上不忠君、下不孝親、……、不畏天地、不懼神明、大鬥小秤、殺生害命、傷天害理之人,命終之後,永堕無間地獄。”而對行善之人,神佛既可使其今生健康長壽、升官發财、子孫繁衍,又可使其下輩子繼續投胎做人。信任神佛能懲惡揚善是神佛香火旺盛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源于民衆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無論什麼社會,平等都是相對的,不平等總是絕對的。事實上,不同的人在身體狀況與能力、升官發财的機遇、社會地位和權力、财富與生活水平、壽命長短、生男育女等多方面都不平等,這些不平等自然地使民衆産生強烈的不平衡心理,成為一種影響社會安定的矛盾。而追求平等是人的本能。當某些民衆深惡痛切的以損害公私利益方式肥己暴富的惡行沒有及時受到必要懲罰時,少數人會盲目效仿,铤而走險,追求非法利益,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危害民衆利益和社會安甯。大多數人不敢犯罪,但又心存不甘,總希望有一種超乎自然的力量來鏟除世上的不平等,幫自己獲得應得的利益,改變自己的命運。《陳公昭顯真人行實經》滿足了信士的這種心願:“凡有祈告,無不感通,祈病者,即保安康,祈壽者,即獲延齡;求男者必賜弄璋;求女者必招賢淑,求名得名,求利得利,祈福福至,禳禍禍消。”這種希望神佛主持公平正義信念天長地久的積澱,逐漸形成信神民俗深厚的群衆基礎。不少忠厚老實的民衆,就将改變命運、獲取社會平等待遇的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成為神佛的忠實信士。
源于勸善維穩的社會需求:希望能安居樂業、社會和諧是民衆的共同願望。但社會的穩定要由社會全體成員個人的善惡決定。善人得勢則社會穩定,惡人得勢則社會動亂。人剛生下來時處于不善不惡的中庸狀态,在善良環境内受善教育就變善,在作惡環境内受惡影響就變惡。但即使是國家管理者也無法察覺到所有的人白天黑夜是行善還是作惡。社會便産生了從思想上引導人們行善和用無處不在的神佛來監督人們善惡言行的方法。平江民間曆來用“要修陰功、積德行善”勸導人要多做善事和公益好事,用“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警語告誡人們不要作惡。神廟内更獨具匠心地用懸挂的牌匾、楹聯營造出一種勸人積德行善的氛圍,把勸人棄惡從善的意思表達得淋漓盡緻。可見勸人積德行善、宣揚神佛能懲惡揚善對加強家庭教育和維護社會穩定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能被社會接受。勸人積德行善與神佛能懲惡揚善的自然結合,便逐漸轉化成對神佛的信仰。
二、民間敬神習俗
敬神常識:神廟中的大多數神是一尊木雕或泥塑的菩薩,少數神僅為一塊寫着某某神名的木匾,既不會說話也不會寫字,人神溝通即将神的意思傳達給信士的主要方法就是問卦。縣城介山廟等規模較大的神廟内有專人幫信士敬神問卦,不願或不便請人敬神問卦的信士想自己親自敬神問卦,就需懂卦象卦意。
卦與卦象:一般神廟均備有一種叫作卦的求神工具,是将一個長約二寸、直徑略小于一寸的竹蔸或一端尖小的硬質彎曲木頭沿對稱軸鋸成二半而制成(偶見專業神職人員使用銅鑄的卦)。蔔卦時,雙手将二塊卦圓面朝外、平面相對合起,輕輕向上抛出,卦自然落地,二塊卦随機組合成如下四種卦象:當卦呈現一塊卦平面朝地、一塊卦圓面朝地的卦象時,稱為聖卦;當卦呈現二塊仰的卦象時,稱為陽卦;當卦呈現二塊仆的卦象時,稱為陰卦;當卦呈現至少有一塊卦豎立的卦象時,稱為馬蹄卦。
問卦與卦意:敬神者将自己所祈求的事分成若幹種發展方向及結果,分别蔔卦,每卦隻問一種結果。凡卦象呈現聖卦、陰卦的,表示是神明主張和贊成問卦人這樣做,一聖一陰表一般贊成,雙聖雙陰表強烈主張。凡神明不主張和不贊成信士這樣做,會顯示陽卦;神明堅決反對信士做的事,會顯示馬蹄卦。
規範的拜神方法:一尊一尊地依次叩拜,時間不夠時也可向每尊神佛合掌作三個揖。
跪拜姿勢是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小孩寄名:小孩生下來後,常因抵抗力弱而患各種疾病。民間信仰神佛者認為,從小孩生下來至“上大運”(一般為12歲)這段時間内,存在很多危害小孩健康成長的“關”、“煞”,這些“關煞”随小孩出生日期時辰(俗稱“八字”或“命”)而産生,每個小孩有多少個“關煞”完全由命裡注定,凡命裡注定有“關煞”的小孩若不采取防範措施,輕則患病,重則夭亡。例若某小孩某年齡有“深水關”,若不小心照看,有可能溺水;若某小孩不幸撞“煞”,則會害病甚至出意外。這些“關”、“煞”讓人防不勝防。為使小孩健康平安長大,民俗的傳統辦法就是到“介山老爺”那裡去“寄名”,又稱拜“介山老爺”做“幹爺”。具體方法是:到介山廟請人做一道“寄名疏”,再買一件小和尚衣,然後将小和尚衣置于“介山老爺”案前,焚香秉燭跪拜,懇請神恩降敕護身、解除關煞,給予寄名,并當場焚燒“寄名疏”,寄名程序即告完成,将敬過神的小和尚衣拿回家給小孩穿上,小孩即可消災脫難。待小孩年滿12歲後,再到“介山老爺”案前上一道“脫名疏”,并将小孩穿過的小和尚衣交回“介山老爺”座前。
縣城及周邊的民衆中有相當多的小孩在“介山老爺”處寄名,有些家庭甚至祖孫三代都拜“介山老爺”做“幹爺”。
求簽問事:神廟内均備有“家下”、“本命”、“求财”、“謀望”、“婚姻”等18種神簽。
這些神簽,是由廟内懂得相關知識的工作人員,将社會居民關注的重要事情分成上述18種類型,再分析每種類型的事情可能遇到或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與結果,将每種可能情況與結果寫成幾句偈語(簽文),再将每種偈語都用一張長約三寸寬約一寸的紙條(稱簽)印制若幹,并将每種簽文編一個數碼,就形成一個包括各類事項的各種可能結果在内的“簽”庫;然後根據每種類型有多少種結果,每種結果用一根編有數碼的竹簽代表,将同種類型的所有竹簽裝入一個竹筒(稱簽筒)内,18種不同類型的事就有至少18個簽筒。
抽簽時,求簽信士本人(或其親友)應跪拜神案前,将需詢問事項禱告于神,求神明指引,然後抽簽。抽簽方法最少有如下二種:一種方法是先找到所問事類的簽筒,持簽筒搖動,第一根從簽筒中自然掉出來的竹簽就是受神驅使而彈出的與求簽者所求事項對應的簽;另一種方法是用問卦方式确定抽取哪一支竹簽。具體作法是抽簽者按竹簽序号逐支問卦,凡問到某支簽卦像同時顯示聖卦和陰卦時,即是與求簽者所求事項對應的簽。再持竹簽從“簽”庫中兌換印制好的與竹簽數碼相同的簽文。由于“簽”是由信士從“簽筒”中的衆多“簽”中随機抽取的,故求簽人抽中的“簽”的内容,就是神明對該求簽人詢問事項的答複。
舉辦神佛生日慶典:各廟均為所祀之神舉行壽誕慶典,神佛壽誕慶典活動的内容主要有祭祀典禮、敬神、求簽、許願、還願、捐功德、吃壽酒、觀光等。
香火旺的神佛的壽誕慶典活動期間,一般均擺1~3天随到随吃的壽宴招待前來參加慶典的各方信士。例2010年5月24日“介山老爺”壽誕,四方信士蜂擁而來,介山廟從早到晚開流水席招待前來參加慶典的信士,三天共吃了1170桌宴席。參加慶典的總人數達到12000餘人。
求神治病:人生隻有一死,但人在世的幾十年内卻有可能患幾次、幾十次甚至超百次病。除了最後一次病死外,絕大多數病都能治好。
信仰神佛的人患病時,多在求醫治病的同時求神保佑;也有的人平時不信神而在病得很重,醫院治療無效或無錢繼續治療時轉而求神治病。
神佛治病有多種方式:小毛小病喝敬過神的茶、水:不少信士凡遇身體不适,即備好茶葉供于神案上,并跪拜于神案前,将自己身體情況禱告于神,祈求神佛庇佑,保護安康,然後将敬過神的茶葉帶回家泡水喝。
重症病人到神廟内抽藥簽吃藥:有些神生前是名醫,善治疑難雜症,死後被民衆尊為神。神廟工作人員将那些治療疑難雜症的處方分别單獨制作成藥簽,供生病信士照簽抓藥吃。由于抽藥簽吃藥者大多是醫院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症,而藥簽又是專治疑難雜症的處方,所以,有些幸運患者抽一簽就吃藥對症,很快康複。不太幸運者要多吃幾張藥簽才能抽到對症藥簽,雖費時費錢較多但也能好;而那些真的身患絕症者,當然神仙也治不好!因這些藥簽能治好病,其他非醫神仙的廟内也争相傳抄仿效,故現今神廟大多可抽藥簽。
此外,求神治病的方式還有到神廟念經、上鎖打噜(念第四聲)等。
燒平安香:又稱燒頭香。是信士在新的一年内燒信士本人敬神的第一炷香(不是燒某廟或某神的第一炷香)。大年初一淩晨(除夕12點後),信士們紛紛前往神廟上平安香,點吉祥炮,并許下心願,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萬事如意。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一般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燒一炷香稱為謝神佛香,可以保佑你一生平安吉祥。燒二炷香稱為步步高升香,可以保佑夫妻白頭偕老,家人事業興旺,步步高升,平安幸福!燒三炷香稱之為功德圓滿香,保佑全家世世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福祿無窮。
祈福祈壽:俗話說: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說信神要虔誠,要在内心對神真誠信賴,在平時就要堅特誠心敬神,不要等到有病有災再去求神拜佛。又因神佛的靈驗看不見、摸不着,所以神佛信士認為,對神佛(的靈驗)信則有,不信則無,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祈福祈壽是信神的一種常見形式。相當數量的信士将自己的榮華富貴、禍福兇吉寄托在神佛身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敬神,祈求神明保佑;甚至有少數信士将菩薩接到家裡來敬,早晚上香,日夜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及全家人清吉平安,升官發财、健康長壽,甚至依心願生男育女等。
捐燈油錢:信士平時向神廟捐款捐物的行為通常被稱為“捐燈油錢”。為表明對神佛的虔誠,信士除購買香紙鞭燭敬神外,還要向神廟捐款捐物,在經濟上對神廟的建設和日常開支給予支持。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修建和維修廟宇或雕塑、裝裱神像時捐錢捐物;二是平時信士直接向神廟捐燈油、盤香、神紙及其他神廟需要的用品用具,以滿足早晚向神佛像前上香、點油燈的需要;三是不定名目的捐款,也統稱為“捐燈油錢”。有些經濟條件好的信士,幾乎年年都成千上萬地捐款給神廟。四是捐工,在修建廟宇或神廟舉行活動時義務去幫工。
許願還願:許願還願也是信神的一種常見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在平常無災無病無事情況下祈求神明賜福時,随口許願。二是在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時許願,有不少信仰神佛的人在去辦某件重大的事件時多事先求神保佑,承諾若能辦事成功,則必定還願;有很多信士在遭受災害或疾病時求神保佑,承諾若能消災避禍或病愈康複,則必定還願。辦事前事先求神保佑多可在心理上獲得辦事成功的信心。
還願方式有燒香放炮、唱戲、捐款、再塑金身、重修廟宇等。
平江神多廟多信神的人也多,各地信神敬神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本人非專業宗教神職人員,本文僅是記錄了一些常見的信神敬神現象,遠不是全縣信神民俗的全部。
(作者系加義鎮人,縣房産局退休幹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