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意思是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引證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形容言語極有分量,能起決定性作用。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複相士。”
“一言九鼎”這個詞語中的“九鼎”究竟有什麼樣的來曆呢?
原來,“九鼎”的來曆,與我國曆史上夏朝的開國君主夏禹有關。夏禹,姓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也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大禹治水”故事的主角。
夏禹的父親,名叫鲧,是堯帝手下的官員,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因為采用“堵”的方法,勞民傷财修建河堤,卻導緻河水越漲越高,肆虐為患,曆時九年仍未完成,最後被堯帝所殺。
鲧死後,夏禹繼承父志,擔任司空職務,仍然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在總結父親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大禹改堵為疏,疏通水道、引河入海,平息了水患。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赢得了民衆的愛戴。

後來,帝舜将王位禅讓給大禹,自此開啟了夏朝的統治。大禹稱帝後,為人不驕不躁,十分謙卑,還專門在塗山召開大會,檢讨自己的過失。
大禹對諸侯們說“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衆,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将洗耳恭聽。”
這件事,史稱塗山之會,一般被史學界認為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為了紀念塗山之會,大禹用各方諸侯進貢的青銅,鑄造了9個大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九鼎”,分别象征着大禹劃分的九州: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此後,“九鼎”,就成為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九鼎”曆經夏朝、商朝,傳到秦朝的時候已然不知下落。秦始皇聽聞傳言“九鼎”沉沒在泗水之下,還專程派人打撈,可惜徒勞而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