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由中間劇場出品,八排一座制作,改編自八零後華人藝術家郭婧的獲獎繪本《獨生小孩》(The Only Child)的自制多媒體創意劇《那個小孩》,将于10月29日至30日、11月5日至6日,在中間劇場演出8場。據介紹,該劇經過國際藝術家創作團隊緊密協作,曆時兩年,采用真人與虛拟動畫交互表演的方式,舞台上完整使用裸眼3D技術,将偶型操作、面具表演與動畫影像完美結合,保留原著繪本無字無言的叙事力量。
《那個小孩》排練劇照。 中間劇場供圖
《獨生小孩》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北方城市,情節充滿想象的同時,也真實再現了屬于獨生一代群體的共同記憶:雙職工家庭工作繁忙的父母,經常獨自在家消磨時光的小孩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看帶大的孩子……2015年,這部繪本從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在郭婧看來,“繪本對我來說不光是給小孩看的,我還想給這個世界發一點小光,盡可能正面地去影響一些生命。” 郭婧渴望将自己成長經曆中的疏離與孤獨感描繪,引起獨生子女的共鳴。2019年,通過中信出版社的引薦,中間劇場聯絡到郭婧,得到了這部繪本的舞台劇授權,并同時開啟了制作籌備。
制作團隊将目标鎖定了已數次合作的西班牙Voilà工作室創作團隊。此前合作的多媒體作品《我要飛,去月球》《看不見的朋友》深受中國觀衆喜愛。不同于他們以往創作,《獨生小孩》原作的特别之處在于繪本中沒有對白,導演米蘭達和加西亞拿到這部繪本後,很快理解了原作想要傳達的意義,并驚喜于這部繪本呈現的神秘夢幻的感覺。“實際上不僅在原著發生地,全世界範圍内的小孩子都有獨自在家的孤獨時刻,比如有些國家有稱作帶鑰匙的小朋友那一代,是因為他們經常就被爸爸媽媽單獨留在家,就必須身上挂一個鑰匙。”在主創團隊看來, “關于這個劇本的改編創作,我們力求做到最大可能的去尊重原著。雖然這個繪本,包括我們這個舞台劇,整體主題是憂郁思鄉或是含着孤獨情緒的,但故事主角依然在這個過程裡有冒險和童趣的部分。”
西班牙Voilà工作室創作團隊會根據排練廳反饋意見進行技術調整。 中間劇場供圖
與《我要飛,去月球》《看不見的朋友》中采用背後投影的技術形式不同,《那個小孩》使用兩塊幕布,創造出一個裸眼3D的變幻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兩塊幕布的結合,幕布畫面與演員的配合,演員佩戴面具,偶型操作,一切更加創新,也更加有難度。制作人潘藝認為,“當戲劇創作無法全員現場排練的時候,一切都比想象中困難。但正因為無法親臨現場,西班牙創作團隊在偶型制作完成後飛往英國與設計師進行現場測試,同時做了特别充足的準備,把反饋給排練現場的要求細化到每一秒鐘、每一個音效、每一個視頻。”
據悉,在首輪8場演出結束之後,中間劇場還将攜手多媒體創意劇《那個小孩》的聯合出品方“三聯生活實驗室”“中信出版集團”及合作夥伴“凱叔講故事”一起,帶着多媒體創意劇《那個小孩》去往全國的更多城市。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