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農曆臘月廿三,是北方的小年。從這一天起,人們就開始忙活起來,購年華,打掃、洗涮……一直要忙到除夕。
小年的習俗和由來這樣說: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屍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屍神做了記号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屍神見陰謀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獨占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将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号。這是從百度上查閱到的小年的由來。
而筆者在結識的武術好友群卻看到别樣的小年來曆,出自明代朱元璋之手。
故事簡要為:朱元璋年輕時很窮,過年的時候,他身無分文,想在肉鋪裡賒幾斤肉過年,老闆不肯,他說那賒一個豬頭吧(古代豬頭很便宜),老闆說,豬頭也不賒。
朱元璋無奈,随手在街道牆壁上寫上一首打遊詩:
可憐可憐真可憐!
别人有年我無年,
賒個豬頭要現錢,
有朝一日當皇上,
老子要過兩個年。
朱元璋後來真當上了皇帝。
這一年快過年了,他想起當年寫在牆上的打遊詩,為了體現天子的金口玉言,他立即下旨,從今年起過兩個年,一個小年,一個大年。當時已是臘月二十二了,就确定第二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
古代交通不便,聖旨傳到南方遲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也稱“交年節”、“竈神節”、“祭竈節”等。小年的民俗活動主要有掃塵、祭竈等。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中國南方大多數地區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中國北方大多數地區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準備幹幹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祭竈在我國民間有幾千年曆史了,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比較傳統的說法是:在古時候,小年也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民間祭竈,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竈。造也,創食物也。”《辭海》對“竈君”一詞,有這樣一段記錄:《莊子·達生》竈有髻。司馬彪注釋:“髻,竈神,着赤衣,狀如美女。”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竈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過小年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東漢,東漢崔定《四民月令》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關于小年祭竈,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有晉周處所作的《風土記》:“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範成大的《祭竈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等等。小年也是阖家團聚的日子,家庭宴飲,燃放鞭炮,其活動類似過大年,隻是不出門拜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