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名著及其作者簡介

名著及其作者簡介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4-09 07:11:04

  

  

  《紅樓夢》書名的由來

  《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說還有《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钗》等書名,但都沒有《紅樓夢》更符合原書旨意。原書的“凡例”說,“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說,整部小說寫的就是紅樓一夢。“紅樓”和“朱門”一樣,是古代王侯貴族住宅的代稱。不言而喻,“紅樓夢”就是說紅樓貴族的顯赫無非南柯一夢。

  清代作家曹雪芹通過對寶黛愛情的悲劇以及賈、史、王、薛四大貴族家庭從興盛到衰敗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傳統封建意識對人性的禁锢以及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曆史趨勢,宛若就是一出“紅樓夢”。

  《水浒傳》書名的由來

  《水浒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該書的作者是施耐庵,而書名卻是羅貫中起的。

  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由于他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僅供職兩年,便辭職回蘇州老家,一面教書,一面根據元人話本《張叔夜擒賊》寫作《江湖豪客傳》。脫稿以後,施耐庵對書中的大部分情節均很滿意,但覺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改書名為《水浒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拍着大腿,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浒’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意,且合詩經裡‘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遂将書正式定名為《水浒傳》。

  《西遊記》的由來

  《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文學名著。《西遊記》源于如下史實:唐代佛學大師玄奘(俗稱“唐僧”),為了剔除佛經的謬誤,弄清佛教的根本,決定到佛教聖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經。貞觀元年(627年)唐僧離開長安(今西安)西行,經蘭州,到涼州(今甘肅武威),然後西奔瓜州(今甘肅安西),出玉門關,進入400公裡的荒漠。他以驚人的頑強毅力,克服了數不清的艱難,曆時十八載,行程2500公裡,親曆110個國家,于貞觀十九年正月,帶着650多部佛經回到祖國,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歡迎。唐太宗李世民還在洛陽行宮召見了他,并親自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3月初,他奉诏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十餘萬字的《大唐西域記》。書中介紹西域諸國的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等等。

  後門徒慧立、彥琮編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在描繪他克服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南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當取經故事串聯起來。明小說家吳承恩在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經過再創作,寫成《西遊記》。

  《紅與黑》的由來

  《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

  1827年司湯達在一份“司法公報”上,看到一件情殺案的報道:鐵匠的兒子裴爾特天資聰明,儀表英俊,布蘭格牧師一心想使這個才華出衆但社會地位低下的青年人出人投地,便幫他進了學校,後又推薦他做了富人米舒的家庭教師。米舒的太太對裴爾特關心備至,經常和他促膝交談,十分投機,久而久之兩人在不斷接觸中産生了火熱的愛情。由于女仆告密,裴爾特隻好離開米舒家。後來,布蘭格牧師又介紹裴爾特到一個名叫德·考爾松的貴族家裡當秘書,考爾松小姐對他又一見鐘情。原來的情婦米舒太太對此大為嫉妒,給德·考爾松寫了一封信揭發此事,裴爾特再次被解雇。裴爾特在絕望中産生了報複之心。一次,趁米舒太太在教堂做彌撒,裴爾特向她開了兩槍。法庭以預謀殺人罪判他死刑。

  司湯達此時正在寫一部題為《于連》的小說。在這起新聞的啟發下,他把原創作中主人公于連的命運和裴爾特的命運聯系起來,并把保皇黨反人民的陰謀事件當做故事核心,通過這個愛情悲劇來展示查理十世統治下法國社會的深刻矛盾,描繪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面貌,寫成了《紅與黑》這部世界名著。

  為什麼叫“紅與黑”呢?在法國“王政複辟”時期,南方小鎮——維立爾市鋸木工場主的兒子于連·索黑爾,把學好拉丁文當做進身貴族社會的階梯。他野心勃勃,從小就向往飛黃騰達、出人投地。他狂熱地崇拜拿破侖,一心想像拿破侖那樣穿上“紅”色軍裝。但是這個悲劇人物的個人奮鬥目标隻能是空想。在嚴酷的教會惡勢力猖獗的現實面前,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穿上教士的“黑”色道袍。于連崇尚個人奮鬥,結果沒有當上大主教,隻穿上了教士的道袍。這個在法國革命的最後時期努力為個人奮鬥的青年,最終因愛情毀滅了自己,走上了斷頭台。

  司湯達用“紅”與“黑”,代表主人公尋求的不同的發迹之路,但兩條路都未能走通。作者用《紅與黑》的書名,反映了封建王朝沒落無助的景象。

  《老人與海》書名的由來

  《老人與海》描寫的是一位捕魚的老人,在海上漂泊了幾天,終于捕獲了一條大魚,但又被鲨魚給吃光了。書中表現出一種孤獨奮鬥的悲怆人生,作者海明威因此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作家海明威自幼熱愛大海,喜歡捕魚。旅居古巴期間,他經常駕駛快艇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有一次,他和大副弗翁蒂斯遊弋在比那爾德裡奧時,看見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正在捕撈一條大馬林魚。馬林魚拚命掙脫,老人和孩子已累得筋疲力竭,漸漸不支,眼看魚就要溜走了。這時,海明威上前想助一臂之力,不料老人很倔強,不但一口拒絕,還出言不遜,諷刺了海明威一通。海明威非常尴尬,隻得袖手旁觀。離去前,他吩咐随從将一些食品留下,供老人和孩子充饑,自己則在一旁掏出筆記本,記下所見所聞,為日後創作積累素材。果然,這個倔強老人的形象觸發了海明威的靈感,他終于以老人為模特兒,加上自己的捕魚經曆和想象,寫出了世界著名小說《老人與海》。

  《悲慘世界》的由來

  法國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是一部被譽為“社會的史詩”的文學名著。

  《悲慘世界》是以真實的事件為藍本而創作的,當時一個貧苦農民因偷了一塊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出獄後又因黃色身份證而不能就業,這深深觸動了雨果,他花了17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巨著。在“作者序”中雨果指明了創作目的:揭露因法律和習俗造成的壓迫,暴露這個世界如何因貧困使男子潦倒、因饑餓使婦女堕落、因黑暗使兒童羸弱,企圖使小說對社會問題的解決有所裨益。

  1845年,雨果開始全神貫注地創作這部小說,初名為《受苦的人們》。作品于1842年2月接近脫稿,但歐洲大陸爆發的1848年革命使他被迫中斷了寫作。7月,王朝被推翻後,他被選為制憲議會的成員。然而,1851年,共和國總統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做了皇帝,建立帝制,對共和主義者大肆進行鎮壓。雨果因發表反政變宣言隻好流亡國外,定居在大西洋的傑西島上,這時他才繼續寫小說。他在原稿的基礎上充實了内容,深化了主題,于是《受苦的人們》擴展成為規模巨大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

  《牛虻》書名的由來

  這個書名和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有關。

  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因觸犯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被法庭處以死刑,罪名是用哲學腐蝕青年。臨刑時他說:“假如諸位提出條件說,隻要我以後不再從事哲學研究,就可以釋放我的話,那我要回答說,隻要我活着,我就堅決不放棄哲學研究。真正有意義的行動是不應當考慮生命危險的。我被派遣到這個城市裡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

  這番話強烈地震撼了後世愛爾蘭女作家艾麗·伏尼契的心靈,她為蘇格拉底忠于信仰、甯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所感動,當她着手開始寫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鬥争的小說之時便打算将這種精神加進去。她按照那句話,把自己書中的主人公亞瑟取名為“牛虻”,又用這個名字做了小說的書名。《牛虻》出版後,一度激勵着世界廣大青年,成為一部不朽的經典名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