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神獸終于歸籠了。
這幾天我和米粒爸,還在假期模式向上學模式過渡切換中。
每天工作結束後,回家陪娃、輔導作業,然後才是自己的時間。
不過對于家有小學生的家長來說,這所謂的短暫自由,大部分也都花在了娃身上。
米粒适應上學節奏倒挺快,開學這幾天尤其對語文感興趣。
我推測是假期計劃裡固定的紀錄片時間的功效,壓箱底的方法依然有效,米粒媽感到相當欣慰。
大語文之路漫漫,從學科幹貨:
【識字】《一年級自主閱讀哈利·波特?如何讓孩子識字量大增》
【拼音】《幼升小,拼音才是壓垮親子關系的最後稻草》
【作文】《不過這一關,小學作文難于上青天!》
到老母親必備雞飼料:
【紀錄片】
《央視拍的大語文紀錄片真是絕了!強推!》
《這7部大語文神片,寒假彎道超車必看!》
《贊爆!這6部曆史紀錄片,值得孩子刷N遍!》
《有了這6部紀錄片,還怕孩子學不好語文?》
《亮家底:是時候讓你們看看老母親的私藏了!》
【古詩詞】
《7歲孩子能背1200首古詩?他們的秘密被我扒到了》
【經典電影】
《看完這8部經典名著電影,寒假語文突飛猛進》
米粒媽已經小有所成地攢了個大語文資料庫,評價還都不錯。
感謝大家的認可,老母親的痛點果然都是相通的
這讓我更加鬥志滿滿地決定深挖下去,把這小小資料庫持續擴充。一邊給米粒同學學習,一邊分享給大家。
這麼多資源裡,反響最強烈的要數紀錄片了。
是不是陪着娃一塊看,然後共同欲罷不能?(反正我是)
不少米粉們直呼過瘾,讓米粒媽繼續分享不要停,于是我再給大家帶來4部“國字号”紀錄片,中國命名,必屬精品。
《中國》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
曆史講不盡,情懷道不完。
《中國》,這部恢弘命名之作,從春秋至盛唐曆史故事裡挖掘對當今中國有着深遠影響的人與事,回望過去,警醒未來。
這是很多人眼中2020年最棒的紀錄片,不誇張地說,米粒媽覺得看完它,每個娃都能對曆史說出點啥來。
先來說說制作班底,出品方湖南衛視,芒果台的聲名大家都不陌生吧,幾乎可以說是質量保證。
主創人員曾參與過《河西走廊》、《大國崛起》、《複興之路》、《舌尖上的中國》、《我從漢朝來》等等多部經典的制作,講故事的能力杠杠的。
重點來了,旁白配音是周濤 何炅!國民主持的聲音一出來,瞬間代入,米粒媽覺得每集1小時特别快地就看完了。
老粉都知道,我對畫面質感好的紀錄片尤其偏愛。《中國》的色調和展現都堪稱大師級别,不費眼特别舒服。
1-4集,講述的是從春秋至秦,百家争鳴到大一統國家的形成曆程。
5-8集,講述的是漢朝、南北朝文明發展及朝代變叠,思想碰撞。
9-12集,講述的是隋唐建立與中華盛世。
雖然是真人演繹的方式,但《中國》采用的是紀實化的表現方式,沒有戲說,去掉劇情,客觀地展現史實。
舉個例子,孔子思想的形成。
地圖方式講解背景:
孔子求教:
孔子與老子觀點讨論:
杏壇開講:
“六藝”形成:
叙述清晰直接,比看書更好理解,比看動畫更加嚴謹,米粒媽覺得可以被稱作“活的曆史書”。
不過,看之前米粒媽也有擔心,大人們已經帶着已有知識,看起來肯定不費勁。孩子會不會排斥?
還好米粒接受得很快,一遍看下來,他說雖然不是全部細節都記得住,但看懂沒啥問題。
米粒最愛是最後一集——《大唐盛世下的繁榮氣象》。
用他的話說,那一幀幀鏡頭,“像博物館裡看到的畫”。
《手造中國》
宏大曆史結束,米粒媽想給大家安利一些精緻的。
衆所周知,中國許多各種手工記憶都在世界前列。
特别是,瓷器。
China這個詞語,也是來源于瓷器,說它是中國的國家名片,一點也不為過。
《手造中國》就是一部圍繞瓷器的人文紀錄片。
制瓷工藝流程和要點是情節開展與劃分主線,制作組走訪了百位工匠,篩選出20多個代表匠人,以制瓷工匠的日常生活為主體去講故事。
更難走的路也要有人走,這些工匠,在看起來枯燥、複雜、繁瑣、勞累的制瓷程序裡的認真堅守。
米粒媽首先要提示大家,别怕枯燥,每集隻有25分鐘,一共就5集,看起來不費事兒。
米粒同學看完給我的反饋是:好神奇。
第三集《畫心》,毛筆在匠人們手裡簡直就像長在了一起,複雜的花紋分分鐘都就勾完。
第四集《守藝》,一件瓷器的邊飾與主體是分開畫的。看似簡單的一條邊飾,要求手穩眼準,要思考整體布局,還要給主體留好展示的空間。
老師說畫了40年,感覺現在才畫得剛剛好。
看到這些米粒媽總是感動得想落淚。
寶劍鋒從磨砺出,一件事情做到極緻,一定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摸索。看起來慢,其實正是給如今什麼都要快的節奏敲一個警鐘。
成型的瓷器要經過千挑萬選,不好的瓷器會被直接敲碎,決不允許魚目混珠。
永遠追求精品,永遠奔向完美,米粒媽覺得《手造中國》尤其适合讓孩子感受什麼叫“匠心”。
感性的傳遞有,理性的知識也不少。
許多關于曆史發展與常識科普的點都是打散穿插在叙述過程中的。
每個匠人的例子都是超棒的作文素材,這些例子用在作文裡,相同的主題也能顯得更有說服力和新穎性,快給孩子存下來哈。
《四季中國》
看完了精神代表瓷器,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中國文化符号——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一節氣一集,短短20分鐘,《四季中國》就是這樣從多個角度講述每個節氣的形成過程、特點與影響。
新華社CNC制作,常居中國的英國人江森海擔任旁白。
是的,這是一部給國外看的中國紀錄片。
(全英文旁白,中文對話,學習大語文的同時還能練英語聽力,一舉兩得啊)
《四季中國》的素材包括全國各地高清拍攝、中國風動畫、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定制原創背景音樂等等,米粒媽想把它稱作“美的享受”。
晚上拉上窗簾,看一集這個太舒服啦。
bug就是因為太好看,很容易耽誤睡覺時間,友情提醒大家把握好這個度。
恰好現在驚蟄剛過,特别适合看第3集。
驚蟄,萬物複蘇,蟲鳴鳥叫,正是奮鬥的好時節(不由自主地想打雞血)
有的地區會吃芋頭,祈盼農耕順利。
有的地方會團圓荟聚,期待來年平安、幸福。
還借機科普了用竹造紙、客家文化等等,曆史、地理、自然一個不落下。
《美麗中國》
四時美景沒看夠?
别急,米粒媽給大家分享這部《美麗中國》,CCTV&BBC聯合攝制,可以說是集中外之精華。
豆瓣高達9.3分,曾經獲得第30屆“艾美獎新聞與紀錄片大獎”最佳自然曆史紀錄片攝影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音樂與音效獎,呈現的是絕美紀錄片。
山林,郁郁蔥蔥。
高原,一望無垠。
海洋,遼闊深邃。
地大物博,風光無限,動物、植物、人類生活、自然地貌都有展現,米粒媽感覺有點像《人類星球》 《動物世界》的結合體。
大量航拍鏡頭,能看到我們平時看不到的角度。
每集聚焦一片區域,并沒有特别限制的連貫性,所以先看哪集都可以。
動物迷米粒一直目不轉睛,看完就問我什麼時候再出去玩,我和米粒爸對視,都讀出了彼此眼中也很想去的信息。
(算了,開學了,還是先學習吧)
旁白節奏非常央視範兒,節奏舒服清晰。
因為是聯合攝制,和《四季中國》一樣,也曾用于國外播放。
所以為了讓對中國文化和地理認知沒有那麼熟悉的國外朋友也能看懂,《美麗中國》整體也都非常好理解。
如果娃年齡還不大,可以先看中文旁白的,等高年級後再看英文版的,既能作為休閑時間的娛樂,還能加強英文語境的适應。
語文這個學科,有時确實是真的讓人撓頭。
應試語文和大語文并存,大量的閱讀,豐富的知識特别重要。
但作為親生老母親,娃學不進去的時候,他難受,我心疼。
所以米粒媽一直都非常推薦大家,通過紀錄片去提升孩子對于閱讀和學習知識的興趣,枯燥的文字用動态的畫面去表達,能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算算到現在,大語文相關的紀錄片米粒媽也推薦了有幾十部了,但我覺得還不夠,看到好的我還會不斷給大家挖掘出來。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于雞娃幹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