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戰争劇,不僅讓人看得蕩氣回腸,而且還能對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愛國教育作用。近年來,影視行業蓬勃發展,各類戰争劇出現在大衆的熒幕上,總體來講拍得差強人意,說句不客氣的話,拍得是非常差。
抗日題材是戰争劇中出現最多的,但絕大多數影視劇不僅沒有拍出抗日的艱辛和困難,而且還出現了各種雷人的鏡頭,例如“手撕鬼子”,褲裆藏雷的畫面,這不僅是對觀衆們的不尊重,更是對抗日烈士們的不尊重。
近期,新版《大決戰》已經上線了一段時間了,整體風評差強人意,存在多處硬傷,讓許多軍迷感到失望,直言還不如三十多年前制作的電影版《大決戰》好。出現這種情況,新版《大決戰》中的導演和演員都需要反思一下了。
新版《大決戰》中存在的幾處硬傷 人物與曆史形象不符合
大決戰是一部需要嚴謹對待的影視作品,畢竟是講述了國共生死決戰的三大戰役,影響力很大,盡量不能出現一些低級錯誤。可從這部劇來看,存在着許多硬傷,第一個硬傷就是人物與曆史形象不符合。
這裡說的人物與曆史形象不符合不單單指的是演員的外表,外表不像也能理解,畢竟這方面沒法改變,很難找到一個與曆史人物形象相近或者類似的演員出來。
不過,即使外形上無法找到與曆史人物相近的演員,但在人物性格,外表明顯特點,人物脾氣方面,總能夠表演到位吧,可事實上,新版《大決戰》中許多人物性格,外表明顯特點等演得一塌糊塗。這方面,明顯是導演和編劇們缺乏對曆史人物的了解,拍攝的時候沒有充分結合曆史來拍。
作為國軍在東北戰場的主要将領之一,範漢傑的形象應該是老成持重,他深受蔣介石的敬重。從網上随便搜索一下範漢傑在錦州被俘虜的照片,會發現他身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白胡子。一縷白胡子在範漢傑的下颚,像是一個仙氣飄飄的老者。
可新版《大決戰》中的範漢傑,不僅年輕了不少,而且連胡子都沒了,整個下颚光秃秃的,像是用了激光脫毛一樣非常幹淨,顯得非常有科技感。直到錦州被破,成了解放軍俘虜的時候,才長出了很多胡子,這顯然是非常不符合範漢傑的曆史形象。
除了外形外,新版《大決戰》中的範漢傑在形象上與曆史人物相差甚大。劇中的範漢傑,沒有讓大家看到他老成持重,德高望重的形象,整個人看起來比較輕浮,在老蔣面前賣力表演,像極了一個“跳梁小醜”。
當然,除了範漢傑之外,新版《大決戰》中還有許多重要角色與曆史存在很大的偏差,如抗日名将衛立煌,特務頭子戴笠,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等,他們在劇中的形象可以說是與曆史人物相差甚大。
劇情拖沓,非重要場面和虛拟人物太多 筆者看《大決戰》前,對這部劇抱着較大期望的,畢竟該劇是大型戰争曆史劇,筆者也是一個曆史愛好者,此前對八一制作《大決戰》電影非常有好感,看了許多遍,因此更加期待影視劇《大決戰》帶給我更多視覺上的突破。
相信看了新版《大決戰》後,許多軍迷和筆者的感覺是一樣——劇情太拖沓了。劇情過于拖沓,既然是講三大戰役,就直奔主題好一點,過于拖沓的劇情,會影響整部劇的精彩程度。
使用一些虛拟人物,平民人物來體現出解放軍親民的形象,在衆多關于解放戰争的題材劇中,這樣的鏡頭非常多。電影《大決戰》中,也摻雜了少量平民和官兵接觸的鏡頭,演得很和諧,貼切。
可新版《大決戰》中的那些虛拟人物的鏡頭貌似過多了一些,與戰争無關的場面過多會導緻該劇偏離主題,造成視覺疲勞。新版《大決戰》中,摻雜了大量平民過苦日子,國民黨官兵投誠等非常重要的鏡頭,這樣浪費時間導緻劇情較為拖沓,沒有帶給人一種緊湊感。
結語 新版《大決戰》中,存在着較多問題,整部劇的表現應該是讓人失望的。除了人物與曆史形象不符,劇情拖沓,虛拟人物過多外,還有諸如大決戰場面太小,不像是一場大決戰外,還有台詞太生硬了,有些像舞台話劇的味道,這些都是能帶給觀衆的直觀感覺。
當然,演員們也很努力,他們非常認真地在演這部新版《大決戰》,這種敬業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将來拍攝類似于這種戰争劇的時候,希望導演和編劇能夠多花點時間,全方位來研究一下曆史人物,或許這樣,能拍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