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08 00:11:44

  【兩山堂說書】

  行書筆畫的筆勢、起收和肥瘦技法特點

  ——以米芾王铎行書為例

  …………………………

  在行書藝術技法方面,筆勢、起收和肥瘦技法是行書的基本筆法,貫穿行書的單一筆畫(橫、豎、撇、捺、點)和複合筆畫(折、豎鈎、彎鈎、橫鈎、斜鈎、卧鈎、豎彎鈎、豎提)的書寫。本文以米芾、王铎行書為例,探讨筆勢、起收和肥瘦的技法特點,為書法學習與創作提供參考。

  一、筆勢

  行書筆畫的筆勢技法特點是:以勢為主,因勢生形。

  筆勢是具有聯系性的筆畫趨向,在行書中主要通過收筆的牽絲引帶和回筆過渡、起筆的順筆尖入、筆畫之間的連綿等來體現。臨習行書,要把握好筆畫與筆畫之間呼應聯系的筆勢趨向。筆畫的收筆要“送勢”(向下一筆的起筆處引帶);下一筆的起筆要“借勢”(承接上一筆的引帶筆勢)和“順勢”(順着上一筆的引帶方向而入筆)。

  由于筆勢不同,具體的筆畫形狀、結構體勢、書寫方向、筆順有所變化。如米芾行書中“幸”字幾個橫的不同收筆、“卉”字的撇寫為右下書寫的豎、“茂”字中三個撇的不同勢态;王铎行書中“平”字兩個橫的不同收筆、“耳”“取”兩字中下橫和右豎的不同筆順和勢态等。

  臨習米芾和王铎等古代經典行書時,要“得勢”,有生動的書寫性筆勢。不能片面追求筆畫、結構的形似,更不能小心描畫以求逼真。尤其是原帖中那些引帶性的連筆,不完全連上也可以;那些引帶性的牽絲,也是可長可短的。

  二、起收

  行書筆畫的起收技法特點是:點入、順入的起筆,引帶性的收筆。

  點入,即将筆從紙的上方稍快點落、着紙起筆,一落即行。根據前後的筆勢關系,有從左上、右上等不同的點入方向。如米芾和王铎行書中“來”字的上橫從左上方點入,下橫從右上方點入。落紙後馬上按特定筆畫走向行筆,如橫畫向右、豎畫向下等。

  米芾和王铎行書的淩空點入之筆,呈現輕重、方圓等豐富筆畫形态。初臨習時宜稍輕起筆,熟練後可稍重點落。得勢即可,絕不摹畫外形,避免停滞頓筆。

  順入,即承接上一筆(或上一字的末筆)的收筆方向,順勢尖筆輕入。如米芾和王铎行書中的“中”字,起筆的豎可借上面來勢而順入;而中間長豎并非順着上面來勢起筆,所以必須稍重點入。

  帶收,即收筆引帶送勢。收筆不作逆收和頓收,不能斷勢,按送勢趨向牽絲引帶,或戛然提收,淩空送勢。臨寫字帖中那些沒有牽絲形态的收筆時,也宜引帶出鋒書寫。

  點入、順入的起筆和引帶性的收筆不受固定筆畫規範的束縛,避免了拘束緊張的心态,使行書的書寫輕松靈活。

  三、肥瘦

  行書筆畫的肥瘦技法特點是:肥瘦對比的弱化、簡約化。

  在典型的楷書(如唐代顔真卿、柳公權楷書)中,橫豎兩端粗重,中段較細,撇捺等有較大的粗細肥瘦對比,轉折處骨節般隆起。而在米芾、王铎等古代經典行書中,這些地方的對比是弱化和簡約化的,尤其避免了停滞性的粗肥的頓筆。如米芾行書中“車”“真”等字;王铎行書中“戰”字的橫豎和轉折、“遂”“起”字的走之的捺筆等。

  筆畫與筆畫之間也不作肥瘦對比,整個字的筆畫之間肥瘦協調。如米芾行書中的“走”“臺”等字。

  單一筆畫的肥瘦、筆畫之間的肥瘦相對均勻,不作明顯對比,但又有微妙的肥瘦變化。而引帶牽絲和出鋒之筆的尖細 , 又使單一筆畫、筆畫之間産生了自然而适當的肥瘦變化。

  這種弱化肥瘦對比的簡約化運筆,有利于書寫的順暢、筆勢的運動和結構的松活、靈動、開張。這樣,也避免了裝飾性的誇張和做作的描畫,有利于提高書法的審美格調。

  ————————

  參見宋民《米芾行書要領精講》《王铎行書要領精講》。江西美術出版社,2019。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1)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2)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3)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4)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5)

  行書常用的基本筆畫有幾個(行書筆畫的筆勢)(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