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1-20 11:36:20

  電影《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曾被評為日本年度最佳電影,導演是枝裕和。影片畫面優美,是一部關于生活的流動盛宴、關于美學的婉轉詩篇、關于成長的人生箴言,在四季流轉的自然場景中娓娓講述一個千回百轉的治愈故事。

  依山而建的古鎮鐮倉,住着香田家三姐妹:幸、佳乃、千佳。在父親的葬禮上,她們見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鈴,邀請鈴到鐮倉一起生活。暖陽灼灼、海風輕拂,四姐妹的故事開始上演。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1)

  1,原生家庭的缺陷,帶來潛意識不同,但内核一緻的痛楚 這部電影是關于家庭關系的對話、日常生活的細碎圖景、慢時光生活的精緻畫卷;亦是關于記憶與創傷、怨怼與心結、和解與寬容、隐忍與放下的成長故事。影片用無處不在的空鏡頭、長鏡頭展現臨海小鎮明亮熱辣的陽光、蒼翠蔥郁的植被、缤紛的櫻花大道、湛藍的海水、遼闊的沙灘、祥和安甯的生活場景。

  用這些美好的自然表象既去掩蓋、又去表達、更去療愈人物内心的情感黑洞。

  不負責任的父親、懦弱逃亡的母親,這些原生家庭的缺陷給三姐妹的行為和潛意識帶來了表現不盡相同,但是内核一緻的痛楚。被奪取的童年、被抛棄的羞辱、不被珍惜的丢棄、愛的缺失,這些糟糕的情緒感知導緻姐妹們情感匮乏,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

  長姐幸擔負起家長的角色,為了妹妹們遲遲不婚,與有婦之夫有着不倫戀;二姐佳乃屢屢情場失意被男人欺騙傷害;三妹千佳沉溺食物。雖說食色性,但佳乃和千佳的表現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從小缺愛的緣故。缺愛的人容易遇人不淑,對愛的渴求讓人理智停頓,如佳乃。對食物的沉迷同理,這類人用不斷的咀嚼來滿足情感饑渴,如千佳。

  因為人任何壓制的内心都會通過另一種外在行為表現出來。

  女孩子們如何面對這些缺失,如何填滿這份貧瘠?導演是枝裕和用平和細膩的觸角把這些問題隐晦地表現出來,又用柔軟靜谧的手法将凹凸不平的傷痕像熨鬥般撫平。

  初夏的梅子酒、外婆的和服、螢螢滅滅的煙花、精緻的吃食,在這些如點點星光般滑過的鏡像、在葬禮的含蓄意蘊中,女孩子們心底那些紮人的突起被熨平,如絲綢般的溫柔将她們情感的貧瘠包裹、融化。

  四季飛短流長,随着生活場景一點點展開,四姐妹敞開心結,放下執念,得到力量,去擁抱那個被忽視被刺痛的内心小孩。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2)

  2,葬禮是救贖,填補潛意識中的情感虧欠 葬禮,埋藏了舊事物,催生了新事物。對生命來說,是消亡是結束是走向死之地;而對生者的靈魂來說,是淨化是重建是通向生之門,是由此觸發的領悟。

  影片共出現了三場葬禮:父親的、外婆周年忌、二宮女士的。這三場葬禮對姐妹們來說,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将她們托舉出泥潭。

  姐妹們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時稱呼為“那個人”,這是心理上的生疏與隔閡。連稱呼都不願意給。葬禮結束後,姐姐幸邀請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和大家同住。幸的解釋是感念于鈴去車站接送她們的心意。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幸對父親當年抛妻棄子做法的放開與寬容。

  她接納了妹妹,也接納了父親的身份缺失。她們看到鈴,似乎心理上和父親接近了一點。這是一場與父親和解的葬禮。

  同樣地,在接到外婆周年忌電話時,姐妹們耿耿于懷當年母親的逃避,以及在外婆去世時沒有回來。這場葬禮實質是關于老房子。母女在闊别多年後重逢,母親說想要處置掉年近50歲的老屋。其實母親是想通過這件事表明自己仍然是家庭一份子,是想融入身份而向女兒們伸出的觸角,但是采取的方式不對。

  後來幸看到母親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禮物,諒解了對方當年言不由衷的苦衷。母女一起去掃墓,進行對話後解開心結。幸把珍藏的外婆做的梅子酒送給了母親,祖孫三代女人至此完全聯結。

  二宮女士的葬禮與小鎮有關,她是海貓食堂的店主,某種程度上是鐮倉小鎮的标志,她的離去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

  姐妹四人至此完全接納了生活的不完美,開始全新的人生。

  幸結束了不倫戀,繼續臨終關懷工作。這是她偏執心态的緩和。她被奪去了童年,對失職的父母的怨恨無法訴說,又因為要強,把妹妹們照顧得很好。她與自己較勁,本質上是想得到大人的認可;佳乃用忘我工作忘記情商;千佳骨子裡對父親的依戀通過和鈴的對談得到緩解。

  三場葬禮,每一場均是救贖,不同程度上填補了她們潛意識中的情感虧欠。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3)

  3,人生是雙向選擇,當我伸出手時,希望你能回應 細心的幸察覺到了鈴在重組家庭中将要面臨的困難,邀請鈴來和大家合住。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看懂了你的處境你的欲言又止,當我伸出手時,希望你能感知。鈴适時給予回應,選擇去鐮倉。從此她們的生活産生密切關聯。

  鈴在人前是馳騁足球場意氣風發的小姑娘,但在醉酒後卻真實地暴露了脆弱。也如同我們珍藏着某種情愫,看似雲淡風輕,實質情深似海。總會有事情令你觸動,于是所有的僞裝在這一刻被擊碎,潰敗至堤壩失守潮水侵襲。

  鈴的選擇完全正确,姐姐們都很寵愛她。佳乃鬧着給她塗寇丹、千佳學着給她做飯。她住父親待過的房子、穿上外婆的和服、将年齡和身高也刻到了門框上,完全融入家庭。而姐姐們也通過鈴,對父親多了一層了解,“父親或許是個失敗的人,但肯定是個溫柔的人,因為他留給了我們這麼好的妹妹。”

  這一切美好與可能性,都在于雙方的選擇。而人與人之間的情份,又何嘗不是選擇與被選擇的過程,一個又一個微小的偶然而綜合産生的必然。從因緣際會下的相識、到惺惺相惜的知遇、再到天長日久的影響、日趨濃烈的情誼。隻因為初始的一方感知到了對方,握住了那隻伸出的手。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4)

  4,呈現的作品,是創作者内心的傾訴 整部影片有很多發生在老房子裡的場景。這幢老房子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外婆、父親、食物、盆栽、蟑螂、梅子樹,無一不透露着歲月與時間的流動。

  刻滿年齡與身高标志的門框,是成長的痕迹;珍藏的梅子酒,是外婆的記憶;女孩子們的嬉笑取鬧,是親情的溫暖。如此接近煙火氣的生活,呈現導演心底質樸平和的日常。是枝裕和一定是位極其溫柔細膩的人吧,把日常瑣事拍攝得如此真實感人,細節處理精緻委婉。

  創作者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我傾訴,是思想體系的表達。如莫言所說,“作家不必寫自傳,因為他們的每本小說,都是自傳的一部分”。

  而電影也某種程度上是導演對社會萬象的理解與呈現,更有自己的部分人生印痕。從《海街日記》中也能看出來,這部生活片包括對食物的敬意、對人物角色的定位、對女性身份的探索等主題。

  例如在電影中一共出現了16次吃飯。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飯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吧。日本人對食物有崇高的敬意,認為食物是大自然的饋贈,必須虔誠對待。是枝裕和通過吃飯來突出該主題。

  但對于家庭生活片中重要的父親角色定位卻很模糊。電影中父親沒有出現,連遺照的鏡頭都沒有。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中都沒有安排父親。他自己的父親二戰後曾長期在西伯利亞工作,在家庭中地位不明。這或許也讓導演不知道在影片中該如何安放這個角色。

  相反的是,是枝裕和作品中女性角色大都比較鮮明直接。女性承載更多,背負更多,看起來是弱者,但又有着堅定溫柔的内心。她們渡己渡人,在不斷的試錯與糾錯中完成輪回。如影片中外婆照顧外孫女們、幸擔負起長姐的責任、佳乃從耽于情欲到努力工作。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5)

  5,看透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 在《海街日記》這部生活意識流的電影中,導演是枝裕和用細節來推動時間的變幻和人物心理的動蕩,緩慢如小溪流水般的節奏帶給人平和的力量。他的影片頗有點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味道,家庭體裁的片子在我國斬獲大票粉絲。

  或許我們走得太快,靈魂已跟随不及,情感亦日益枯竭,神經都顯得麻木,在午夜夢萦時又會渴盼溫情,可以從這類如清風明月般美好瑣碎的電影中得到一絲療愈。

  電影中二宮女士說,“臨死之前還能看到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而我們,在滄海桑田千帆過盡之後,仍然去追逐美好的事物,仍然選擇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善意,那這個人心底也一定是更為溫柔美好的吧。

  是枝裕和這位骨子裡極盡溫柔細膩的導演,用這樣含蓄細膩的手法将人的内核挖得如此之深,而撫慰又如此不動聲色卻如微風習習般透暢。他用溫柔的筆法去觸摸、去試探、去拯救。不急不躁不慌不亂卻又如此堅定純粹、綿密溫柔、隐忍而又驕傲,這或許也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生活鈍擊時最為沉穩有力的應對方式。

  海街日記為何如此美好(小時候情感缺失的孩子)(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