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可以說是人體最易瘀堵的經絡之一。因為肝主疏洩,主情志的,而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又不擅長釋放壓力,常常陷入生氣憋悶抑郁悲傷等不良情緒中,導緻氣不順,氣血不通傷肝氣!
《黃帝内經》裡說道,“肝者,将軍之官,謀慮出焉”,運籌帷幄,調控着全身氣機的流通升降。當我們感覺心情愉快、胸懷舒展時,通常說明肝氣比較舒暢。
那肝木升發,猶如樹木。其特性就是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郁。當一個人心情長期壓抑,心中煩悶、情緒郁結時,氣都堵在身體出不去,氣機不暢就容易出現:睡眠不好,脅痛胸悶,嗳氣,長色斑,食欲不佳,口幹口苦,月經不調等。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是關鍵,心情好了,就不易得病。
此外,中醫還強調“人卧則血歸于肝”,卧就是睡覺。晚上不熬夜、睡得好,就能使肝髒得到充分休息,這是養肝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中醫看來,甲狀腺、乳腺、子宮都是肝經分布的地方。如果肝經瘀堵,會成為這些地方形成結節,包塊的源頭。例如:甲減、甲亢、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前列腺肥大等,這些疾病的病位都在肝經循行之處。
肝經上容易堵的穴位有兩個,平時要多按揉、敲打、艾灸,有助于肝經暢通 1、太沖
太沖在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
太沖穴特别好找,在大腳趾和二腳趾延長線的交彙處,在腳面的最高點,可以用拇指定揉或用點穴棒按揉。
此法可洩肝火改善情緒異常、煩躁口苦、還有淩晨1點—3點易醒等。
其次,太沖是肝經的原穴,它是肝經原氣經過停留關鍵的地方,解郁散結、疏肝理氣的作用很突出。
2、陰包
陰包在股前區,髌底上4寸,股薄肌與縫匠肌之間
肝經從大腳趾一直走到胸脅部,我們找大腿内側上的肝經穴位。用右手大拇指順着這條肝經從上到下輕敲探查。從大腿上方依次敲擊到膝關節,在膝關節上方大概五指寬的地方有一個強烈的痛點,它就是肝經上的一個穴位——陰包。
找到之後輕輕按揉,因為這個地方往往非常疼。陰包穴還有個特點,它不僅疼,還帶着一種很緊繃的感覺,特别硬。陰包穴幾乎沒有人不疼的,很多人都肝氣郁結,肝喜舒達,不通暢的話,很多會有疼和硬的感覺。
有的朋友說這個穴位沒有感覺啊!為什麼陰包沒有反應呢?是因為氣堵在下面了。所以記住我們疏理肝經的秩序是先按揉、敲揉太沖,待太沖痛感下降後,再點揉雙側的陰包
有的人艾灸陰包和太沖後,會出現打嗝排氣的反應,這證明氣開始通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