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6:41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1)

  中國的語言文字曆經五千多年,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意蘊豐富、言簡意赅的漢語言。漢語言是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

  在漢字的發展曆程中,湧現了同音異形字,多音字,通假字等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又充滿哲理的文字,這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濃縮了漢字發展五千年的精華,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人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文字,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中國文明發展五千年,漢字也有了上千年的曆史文化沉澱。

  曠古奇文 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号,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2)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适市視獅。十時,适十獅适市。是時,适施氏适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适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石室”:“石頭屋子”;“詩士施氏”:“詩人施氏”;“嗜”;“喜愛”;“誓”:“發誓”;“适”:“去”;“市”“市場”;“恃”:“手持,使用”;“矢”:“箭矢”;“使”:“讓”;“試”:“嘗試”;“釋”:“解釋”;“是”:“代詞,代指這件事”。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3)

  《施氏食獅史》是運用同音異形字作出的,屬于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趙元任運用這種方法反面證明漢語拼音化的可能性。這一篇文章的現世,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趙元任通過這篇文章提出了“漢語拼音化”的主張,向社會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一些崇洋媚外的青年認識到漢語言的魅力。

  正是基于趙元任對于拼音做出的突出貢獻,他被稱為“現代漢語言之父”

  多音字 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多音現象已非常普遍。一字多音的産生可以分為五個原因:古代“四聲别義”;古代假借通用文字;古今音變;方音與普通話音共存;口語和書面語分讀。用一個字表示幾個讀音和意義不同的詞,這樣做确實是節省了許多漢字,但這樣做恰恰也為學生們學習漢字造成了不少困難,一個字有多種讀音,學生在學習時如果記憶不深刻,就很容易發生混淆。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4)

  拿“和”來說,這一個字就有五種讀音,每個讀音表示的意義都不一樣。和可讀作“ hé ”代表的意思是“平和,和諧,結束戰争或争吵”; “hè ”代表意思為“和諧地跟着唱”;“huo ”表示“輕聲,暖和,湊活”;“huó” 可代表“在粉末狀物體中加水使其有粘性,比如和面”;“huò ”代表“将兩種東西混合在一起”;“hú”是“打麻将胡牌”的意思。還有寫其他的多音字,讀來使人頭大。

  通假字 我們接觸最多的通假字是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而通假字是在漢語使用缺乏規範的情況下産生的一種普遍的曆史現象,在一篇文言文中,怎麼着也要有三五個字是通假字。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通假字的特點:一種是“同音通假”即通假字與本字讀音相同;一種是“近音通假”即通假字與本字讀音相近。

  通假字的存在數見不鮮,雖然在我們學習過程中有諸多困難,但是也展現了我們漢語言的獨特魅力,這些漢字都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财富。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5)

  漢語言的韻味 漢語言一直以意蘊豐富,韻味悠長聞名世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達的今天,各國之間不僅有利益往來,還有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外國人民對我國的文化也深感驚奇,引進了我國許多有名的電視劇,但是電視劇名的翻譯卻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意味。

  《延禧攻略》翻譯成《璎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讀來便感覺是瑪麗蘇女強逆襲文;《甄嬛傳》翻譯成《宮廷争霸女》分分鐘霸道女總裁的既視感;《水浒傳》被翻譯成《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隻想問外國人到底有沒有看懂《水浒傳》。我們優雅的劇名翻譯成英文拉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鐵齒銅牙紀曉岚》中,紀曉岚與和珅打嘴仗時拿狗和狼做比。“是狼是狗”中因為“侍郎”與“是狼”同音,和珅用诙諧的方法說紀曉岚是狗。紀曉岚回怼“上豎是狗”,因為“尚書”與“上豎”同音,所以紀曉岚也用同樣幽默的方法說和珅是狗。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6)

  诙諧幽默的對白,令人捧腹的橋段,成為這部劇的亮點,但是由于外國的曆史發展與中國不同,古代官職名與中國不同,所以外國根本翻譯不出來這部劇诙諧的感覺,他們看完也隻能感覺一般吧。

  劇名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優美的詩句和中國獨特的曆史傳承了。外語的翻譯隻能對漢語進行直譯,這樣的後果是,漢語所包含的深刻的道理,所展示的波瀾壯闊的畫卷,全都體現不出來。

  漢語作為世界上發展最悠久,曆史最深遠,含義最深刻的語言,在國際交往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漢字作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在世界上掀起了學習漢字的熱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說中國話,寫中國字。俄羅斯更是将漢語高考科目取代了英語高考科目。

  中國的漢字以其瑰麗雄壯的生命力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漢語言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承擔着漢語的傳承與發展,肩負着将漢語發揚光大的使命。當今世界,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保持文化自覺。

  漢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漢語真是博大精深)(7)

  在漢字的發展中,我們經受了不少西方思想的沖撞。在當今中國的主流文化中,既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又有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舍棄。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變化,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積極借鑒優秀文化并整合形成中國特色文化。

  漢字在中國衆多文化中,是中國人民精神的象征,是我們民族的依托和根本,是我們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漢語言的博大精深使得它能在曆史的長河中長盛不衰,漢語言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使得它在國際上有了一席之地。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号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