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同心共繪港航新藍圖

同心共繪港航新藍圖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4-03 19:15:05

  來源:【舟山日報-舟山網】

  同心共繪港航新藍圖(共同富裕新實踐)(1)

  圖片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

  共富之路向海而行,步履铿锵碩果連連。

  向着“國際一流現代化樞紐港口”挺進,舟山港域躍升全國油氣吞吐量第一大港,躍居全國第一、全球第六大加油港,建成了一批全球最高等級專業化碼頭集群……

  把海洋經濟發展的“蛋糕”做得越大,共同富裕的基礎才越堅實。

  去年以來,我市港航部門緊扣“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目标,堅持浙江所需、舟山所能、群衆所盼、未來所向,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疊加”優勢,牢牢把握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舟山國際海事服務基地等重大戰略實施,構建保障有力、專業特色、便捷順暢、優質高效的港航事業發展新業态,在推動“兩個先行”中,探索“看得見、摸得着、體驗到”的共富新路徑。

  同心共繪港航新藍圖(共同富裕新實踐)(2)

  圖片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

  【共富實踐】

  打造雙循環新格局 積蓄引領創富動能

  放眼舟山各大港口,船暢其運,貨暢其流。

  基礎設施是助推港航事業發展的強引擎、硬支撐。近年來,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積極融入國内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聚焦大宗商品領域發力,建成了一批全球最高等級專業化碼頭集群,港口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目前,我市擁有包括鼠浪湖40萬噸鐵礦石、實華45萬噸原油、外釣30萬噸級油品、新奧15萬總噸LNG碼頭等在内的萬噸級以上泊位84個,碼頭總通過能力4.96億噸。

  确保航道、錨地等功能配套進出通暢、高效便捷,我市在港口投資上攻堅實幹,建成了蛇移門40萬噸進港航道、黃澤山30萬噸級進港航道、條帚門15萬噸級航道等一批高等級航道,進出港公共航道通航裡程1476公裡。

  大手筆規劃、大體量投資、全域性統籌,推動港口碼頭、航道、錨地以及重大工程投資走在全省前列,為鐵礦石、油品、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中轉提供保障能力、承載能力,積蓄起強大的創富引領動能。去年,外貿鐵礦石、油氣、糧食到港量分别為10733萬噸、7195萬噸和2782萬噸,占長三角港口比重均增至30%以上;舟山港域“海進江、江出海”量達到2.81億噸,占長江幹線江海聯運量比例增至20%,承擔了長江經濟帶企業所需的40%外貿鐵礦石、56%原油和78%糧食水水中轉任務。

  聚力深耕海洋,鍛造發展長闆,目前我市建成了以衢山鼠浪湖、嵊泗馬迹山、六橫涼潭為核心的東北亞鐵礦石儲運基地,以定海岙山、冊子、外釣、岱山黃澤山為核心的全國最大石油儲運基地,以定海白泉、嵊泗洋山為核心的長三角重要氣源基地,以定海老塘山為核心的華東地區最大國際糧食中轉集散基地,以及以六橫浙能為核心的華東地區最大煤炭中轉碼頭等特色鮮明的港口産業島鍊,實現海、港、産、城融合發展,厚植内生共富動力。

  做大航運服務“蛋糕” 強化區域聚富優勢

  來自市港航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水路貨運企業、水運輔助企業、國際航運及輔助企業合計超過600家,其中水路貨運企業主體數量近300家,居全國沿海地級市首位;全市航運業2021年總收入超150億元,稅收貢獻5億元以上,直接從業人員2萬餘人,其中本地就業人員約占75%,關聯人員超10萬人。

  航運業是我市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先行市的生力軍,其上下遊産業鍊長、關聯産業多。如何把區域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競争優勢?市港航部門通過加快拆解淘汰老舊船舶,培育重點骨幹企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油品、礦石、糧食、危化品等運輸,促進了船舶向大型化、年輕化、特色化、國際化加速轉型,目前已形成以35家重點骨幹航運企業為引領的發展格局。今年,我市出台《支持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鼓勵企業在大宗散貨、油品、化工品、液化氣體等運輸領域做優做強,支持江海聯運、專業化海事服務船隊發展,引導企業推廣應用綠色數字航運發展項目,在轉型升級中不斷拓寬創業、就業空間,已形成航運龍頭企業和“專精特”企業發展兩條主線。據統計,全市貨船運力規模826萬載重噸,船舶平均噸位大幅提高至6110載重噸,萬噸級船舶增長至198艘總計500萬載重噸,其中油化船運力目前已突破210萬載重噸,油船和化學品船運力占全國沿海同類運力比重分别為16%和31%,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對标國際先進,我市制定研究國内首套海事服務産業統計體系,實施打造五百億級海事服務産業鍊行動計劃。目前,我市已引進海事服務企業510家,注冊資金人民币106億元和6375萬美元,基本形成具有舟山辨識度的海事服務産業體系和具備國際競争力的船用燃料油供應、船級社、檢驗檢測等8個産業鍊節點。

  保障就業創業渠道,市港航部門不遺餘力深化船員對口服務——

  推進“政企協同、校企合作”,與招商局集團等頭部型央企簽訂海事服務合作協議,深化船員招募、培訓、教育、科研等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最具溫情的海員友好城市”“海員落戶首選城市”和“海員創業最優城市”;

  推進山海協作,協調我市與達州市宣漢縣政府攜手開辦“宣漢海員”培訓班,投入專項協作資金110萬元,打造“大山裡的海員”專技勞務品牌,共有來自達州的228名學員前往舟山接受海員培訓,實現兩地勞動力資源供需的精準對接;

  推動長江至甯波舟山港特定航線江海直達船員培訓獲批實施,積極幫助企業協調内陸生源、學員上船實習等工作。

  據統計,目前全市注冊船員超4.5萬人,約占全省的57%。全市貨船船員平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7%。

  發力高效通關口岸 優化營商惠富環境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年度營商環境評價結果中,舟山口岸在“推行無紙化”“優化監管方式”以及服務大宗商品進口和海事服務等方面位居全國18個國家級新區前列;“保稅燃料油供應服務船舶準入管理新模式”等11項創新成果在全國複制推廣;舟山牌照供油企業滬浙跨關區供油審批常态化和全國首個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無紙化試點,入選浙江自貿區第七批“十大”創新成果……

  這一項項成果為優化我市營商惠富築起強大合力。

  近年來,市港航部門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标準版為基礎,開發上線“數字口岸綜合服務和監管平台”,構築全國第一個有效融合保稅油加注、物料供應、船情核查、業務協同、供應船舶管理、統計分析等36項服務項目的口岸一體化服務系統,其中保稅油加注是全國第一個覆蓋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加注全流程的服務平台,實現了保稅油供應“零跑動”和油品供應系統自動核銷,供油環節從8次減少為1次,業務辦理縮短4~6小時,錨地利用率提升20%,供油效率大大提升;船舶物料供退通關服務平台在全國首次實現通關無紙化,業務環節從9次減少為1次,申報時間從半天縮減到5分鐘,徹底消除了供應企業“往返跑”的狀況。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經濟活力。市港航部門持續打磨“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企業獲得感最強、通關監管最便利”的機制,牽頭組建浙江自貿區首個區域口岸聯合黨委,發揮“六聯”工作機制,以“黨建鍊”有力保障大宗商品“供應鍊”“産業鍊”;在全國首創甬舟兩地指定監管場地資源共享,推動甬舟兩地船舶實施“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模式;落實長三角邊檢行政許可“一地辦證、區域通用”,對靠泊24小時以内的國際航行船舶實施入出境手續一次性辦理。進口糧食實行“準卸即準離”;疊加“先放後檢”等優惠政策,全面實現進口原油當天查驗、當天放行;集裝箱轉關落地“離港确認”監管新模式,壓縮轉關時長90%。目前,鐵礦石、糧食、油品三大貨種通關時長分别壓縮50%、70%、70%以上。

  一系列舉措下,為船東省下了不少的費用。據統計,去年為2023艘次國際航行船舶縮短靠泊時間1500餘小時,降低船方運營成本1130餘萬元。同時,落實國家減負降費政策,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看得到、摸得着”的政策紅利,2021年共減免貨港費和引航費1.59億元,其中對進入馬峙錨地的保稅燃油加注船舶減免引航費630.56萬元。

  【共富回音】

  建好大港興經濟 激活循環謀共富

  振興港口,繁榮航運,向海而生的舟山才能全面融入國内國際雙循環,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勇立潮頭擔使命。

  推動重大項目投資走在前列,建成世界級專業化碼頭集群,港口樞紐功能全面增強;推動智慧口岸建設落地見效,實現全流程現代化管理服務,大宗貨物吞吐高效通暢;推動重點航運企業轉型升級,促成多功能特色化航運船隊,江海聯運能力顯著提升……不遺餘力的努力,換來不同凡響的成就。

  【共富故事】

  助力西部青年“藍海尋夢”

  “初中畢業學曆,能有這麼高的收入,我已經很滿足了。”談及工作,新一海海員宋智的話語中難掩喜悅之情。

  宋智是新一海海運公司招收的一名“宣漢海員”。2020年,他參加了為期6個月的“宣漢海員培訓班”,在考取相關證書後,進入新一海“江海直達1”輪見習,如今已成了船上的一名正式水手,月收入9200多元。

  “等這輪年休結束,公司計劃将我外派走遠洋航線,工資還會有所提升。”宋智開心地跟記者透露。

  宋智的就業經曆,就是市港航部門推進“技能培訓 訂單就業”模式,達州地區青年助力我市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聚焦“共同富裕”目标,近年來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積極推進東西部協作重大戰略,探索西部船員“招培就”一體化模式,持續優化西部船員職業發展環境,不僅緩解了本地船員數量逐年下降的困境,也為西部青年開辟了一條山海協作的緻富新路。

  截至目前,已有201位“宣漢海員”完成學業考取證書并實現就業。同時,長江至甯波舟山港特定航線江海直達船員培訓開班至今,已考培内陸地區船員107名,為我市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市港航部門将聯合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招商輪船開展國際船員“訂單班”培養合作,并逐年擴大招生規模,項目實施後将進一步助力西部青年“藍海尋夢”。

  家門口享受共富“蛋糕”

  “有了這個工作機會,一定要好好幹!”29歲的張奇達,是普陀區蝦峙鎮靈和村人,之前以捕魚為業,轉産轉業後成為浙江雲翔海運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

  現在,張奇達負責安全生産事務。他很珍惜這份工作,想通過業務學習,繼續考取相關專業證書,實現增收。

  張奇達所在的浙江雲翔海運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海運企業,經營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成品油、化學品等運輸。董事長張品堂,早年間也是出身漁家,有着豐富的航海經驗,通過自身努力,逐步轉戰海運業,近年來随着航運業複蘇,企業也順勢壯大。目前,該公司吸納了近120名轉産轉業的漁民,分布于各個崗位。

  航運業解決了大量轉産轉業漁民再就業,成為蝦峙鎮實現共同富裕的支撐性行業。如今,在普陀蝦峙鎮集聚了15家油品、化工、貨運類的海運企業,約3500名漁民通過考證培訓“轉産轉業”,實現了緻富增收。

  在蝦峙鎮海運商會黨總支發動下,其中10家企業連續6年與蝦峙鎮相關村社結對共建,為村社建設資助金額達150餘萬元。

  “不斷做大涉海産業這塊‘蛋糕’,讓更多人有創業就業的空間和機會,共同富裕這條道路才能越走越寬。”蝦峙鎮海運商會相關負責人說。

  本文來自【舟山日報-舟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