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9日訊(記者楊絲涵 通訊員劉丁維)“明年,我們将對原沈家廟閘口至鮑家巷閘口的512米防洪牆進行拆除,正式啟動漢正街城市陽台項目建設,屆時,抵禦過1998年特大洪水的67歲老防洪牆将正式退出曆史舞台。”8日上午,武漢生态投資集團所屬碧水集團總工辦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漢正街城市陽台項目作為百裡長江生态廊道規劃中近期實施的重要内容之一,項目涉及橋梁閘口改造、地面道路改造、陽台建設及慢行系統四部分。其中地面道路改造會将緊鄰該段老防洪牆的沿河大道裁彎取直,所以需要将其拆除。“這段老防洪牆陪着武漢人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它承載着武漢的防汛曆史。大家可以趁着拆除前再來看看。”
明年,沈家廟閘口至鮑家巷閘口的512米防洪牆将進行拆除。記者史偉 攝
原沈家廟閘口至鮑家巷閘口段防洪牆位于武漢龍王廟上遊,始建于1955年,位置緊鄰漢正商圈,人流車流密集。記者在現場看見,該牆體材質為鋼筋混凝土,牆體上爬了不少藤蔓,且牆體上半段有一條明顯加高的分界線。
目前,集家嘴江灘公園中流通巷段堤線臨江段新建了裝配式新型防洪牆。 記者史偉 攝
“該段防洪牆建設初期是以1931年洪水标準設計,标高為31.30米。直到1985年,又按照1954年洪水标準為防洪牆加高了1米,因此産生了這條分界線。”負責人解釋,拆除這段老防洪牆不僅僅是因為漢正街城市陽台建設需求,同時因該牆體建設年代久遠,結構老化、碳化現象嚴重,内部鋼筋鏽蝕外露,裂縫發育明顯,堤線凹進堤内形成明顯彎弧,如繼續保留,會對來往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防汛是武漢天大的事,為了确保城市防汛安全,2012年,武漢市在集家嘴江灘公園建設過程中對流通巷段堤線進行了優化調整,沿該段臨江新建了裝配式新型防洪牆,汛期拼裝抵禦洪水,非汛期則可拆卸,讓市民能直通江邊。現階段新型防洪牆已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并經曆了2016年、2020年大洪水的考驗,證實其是安全、可靠的,未來新的沿河大道段也将緊鄰新型防洪牆修建。
集家嘴江灘公園中流通巷段堤線臨江段新建了裝配式新型防洪牆,經曆了2016年、2020年大洪水的考驗。 記者史偉 攝
在探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明年将建的漢正街城市陽台為武漢市五大城市陽台之一,是繼中華路陽台、月亮灣陽台後第三個即将開建的城市陽台。
市民在集家嘴江灘公園遊玩。記者史偉 攝
“漢正街城市陽台地處長、漢江交彙處,水景優勢得天獨厚,水岸碼頭曆史文化深厚。目前,該地段因附近客觀環境及市民需求,暫為一處停車場,江灘的通達性與親民性較差。雖地處兩江交彙處,但無法欣賞兩江美景。”負責人稱,漢正街城市陽台項目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地上規劃包含有百裡生态長廊曆史陳列館,地下主要用于停車場、管理用房及公共服務配套等。将充分利用現有濱江資源,落實兩江四岸“連斷點、補空點、提亮點”工作,構建“水、岸、灘、城、人”和諧共生的連續開放親水空間,實現城市陽台與漢江的有機融合,延續漢正街傳統文化,打造了現代化、生活化、時尚化的世界級城市濱水空間,未來将成為武漢的地标性、時代性景觀勝地。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