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過了這麼多年dj

過了這麼多年dj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5-03 14:19:38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1)

  要說到一年一度男女老少最期待的節日,那必須得屬除夕和春節了。

  從除夕之夜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節,這個過程我們稱為過年。

  民間過年的習俗有很多,南北方、不同地區民族又各不相同。

  總體上來說,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去親朋好友家中擺放,互道祝福。

  男女老少都要換上新衣,意味着來年有新開始。

  每家每戶的門前都要換上新的春聯。

  除夕夜到大年初一那天,人們會陸陸續續放鞭炮,鞭炮聲響徹整個過年。

  那麼,與過年相關的兩個節日,除夕和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這些過年的習俗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2)

  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野獸,它頭上長着觸角,非常兇猛,與《山海經》中的四大兇獸相媲美也不為過。

  “年”常年深居深海,隻有到了一年中的最後一天才會上岸覓食,通過吞食牲畜甚至人類來果腹。

  于是,到了每年的最後一天,每家每戶的男男女女都要拖家帶口逃往深山老林,來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當人們習慣性地準備扶老攜幼上山時,一位手拄拐杖、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村口,此時人們都忙着收拾行囊預備逃亡,無人注意到老者的到來,隻有一位婆婆給了老人一些吃食。

  老人笑着說明了來意:若婆婆肯收留他一晚,他自有辦法把“年”獸趕走。

  婆婆見勸說未果,之後獨自一人上山避難去了。

  一夜過後,逃亡的人們回來了,見到整個村莊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3)

  婆婆這才想起昨夜老人的許諾,衆人前往婆婆家發現,家門口貼着紅紙,院裡散落着未燃盡的竹子,屋内還有幾根紅蠟燭,而老人就穿着紅色大袍站在院内。

  衆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巨響。

  欣喜若狂的街坊鄰居們迅速換上新衣裳,走街串巷,慶賀成功趕走“年”獸。

  “年”在古代又作“夕”,所以每年的最後一天,就稱為“除夕”,合家團圓的夜晚就稱為“除夕之夜”。

  除夕這天,家家貼紅對聯,放鞭炮,燈火通明,就是延續古代為了趕走“年”獸而代代相傳的習俗。

  而大年初一這天,人們要走親訪友互相道喜,也同樣延續了“年”獸被趕走隔天人們奔走相告的傳統。

  人們用驅逐“年”獸來宣告舊一年的過去,新一年的開始。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4)

  這不僅是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求,也是一種民間文化欣欣向榮的象征。

  這些“過年”的習俗漸漸越傳越廣,慢慢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過年傳統習俗。

  可以說,過年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人們期盼新的一年會有新的開始,能夠把過去一年不好的東西都丢掉。

  古人有許多詩詞歌賦描寫了除夕和過年熱鬧非凡的景象:

  如宋代詞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朝戴複古在《除夜》中說到:“萬物迎新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朝”等。

  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翹首以盼和殷切心願,是所有人心目中新生活的開始。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5)

  人們用“過年”來作為合家團圓的日子。

  而在古代,也有許多詩人文人在自己的詩詞歌賦中用“除夕”、“過年”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懷念、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自己無法合家團圓的苦悶。

  南北朝詩人薛道衡在《人日思歸》中寫到:“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唐代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驿》:“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宋代吳文英同樣也在《思佳客·癸卯除夜》中表達了相似的情感:“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

  許多古代文人用過年的熱鬧和喜慶來反襯自己孤身一人的憂愁和悲哀,讓人讀來仿佛與詩人感同身受。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6)

  現代的過年與古代的過年習俗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總體來說也是沿襲了古時候的許多傳統習俗。

  中國是一個重血緣親情的國家。

  所以在新舊年交替的這個重要夜晚,人們希望一年到頭難得見到的親朋好友都能相聚在一處,一起吃“年夜飯”、話家常,一起訴說過去、展望未來。

  人們不僅把過年作為新一年的起始,還作為一家人難得團聚的重大日子。

  後來,還慢慢演變出許多過年的“衍生”習俗。

  過年除了上述由“年”獸演變而來的習俗之外,還有許多别的習俗。

  祭竈神就是重點習俗之一。

  人們會在竈王像前擺上糖果清水來祭拜竈王,這個竈神就是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的親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7)

  祭竈神的時間多在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具體依據不同地區的不同風俗習慣進行。

  在這一天,人們還要清掃塵土、刷洗鍋碗瓢盆、清洗衣物,為過年做準備。

  “除塵”諧音為“除陳”,人們用這個習俗習慣來表示除舊迎新的好意頭。

  在過年前,人們往往要備年貨,不同地區的年貨各不相同。

  對于古時候的百姓來說,年貨是指一年到頭難以吃上的好飯菜,也是小孩子渴望已久的可口糖果,更是男女老少終于換上的新衣裳。

  在物質匮乏的年代,過年成了每個人翹首以盼的重大日子。

  随着時間的推移,百姓的生活水準提高,這些可口的飯菜、好看的衣服已不再是奢望,但是對過年的翹首以盼,仍然是每個人心頭的念想。

  過了這麼多年dj(過了這麼多年春節)(8)

  這兩年,随着經濟的發展,外來人口去大城市工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由此也衍生了“春運”這一新型名詞。

  春運對于每個出門在外的年輕人來說,是一段痛苦并快樂着的過程。

  現代人可以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回到故鄉,不必再像古人一樣,漂泊在外,過年時仍飽受思鄉之苦,隻能借酒消愁。

  對于在外拼搏的人和在家等候的父母來說,漫長一年的等待,在見到彼此的瞬間,一切都值得了。

  過年的團聚,對于每一個家人來說,短暫又幸福,才更加彌足珍貴。

  人們期待過年,過年已經是每一個中國人刻在骨子裡不可磨滅的情懷和記憶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