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貴州元宵節舞龍舞獅

貴州元宵節舞龍舞獅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5 12:37:12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題: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中國少數民族群衆别樣慶新春

  新華社記者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戶戶忙蒸糕。”新春伊始,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廉嶺村飄起了陣陣年糕香。

  竈膛裡紅紅的火苗舔着竈台上的大鍋,鍋中的沸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泡,鍋上的蒸籠散發出騰騰熱氣……在畲族村民雷廷壽的家中,一家人正熱火朝天地制作着年糕,為春節增添年味兒。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各少數民族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曆史。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也成為各民族共同歡慶的日子。

  每年新春到來,少數民族群衆會以獨具特色的方式慶祝新春佳節,期盼萬物生長、共享團圓時刻。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等習俗轉化為各民族群衆喜愛的娛樂活動。

  貴州元宵節舞龍舞獅(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1)

  陳美光在和女兒享用年糕。(福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年糕寓意着團團圓圓、年年高升。”這便是畲族群衆過年喜歡吃年糕的原因,雷廷壽的妻子陳美光邊說邊将制作年糕的原材料放上餐桌,随後開始制作。

  她先用高壓鍋把糯米煮熟,再加入白糖、地瓜粉和熬好的紅糖水,緊接着将它們攪拌均勻,形成糊狀後舀進蒸籠裡,撒上黑芝麻、花生、紅棗等幹果,最後把蒸籠放進竈台上的大鍋蒸3個小時。

  “好香啊!”忙活了一上午,年糕終于蒸熟了,雷廷壽的小女兒雷迪羽趴在桌邊,眼巴巴地望着剛出鍋的年糕。

  年糕可自家食用,也可饋贈親友。濃濃的人情味兒就蘊含在做年糕、送年糕之中。“圖的就是個喜慶吉利。”陳美光笑着說。

  寫福字、繡荷包、打糍粑、跳蘆笙舞……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陳雙村,壯、苗、毛南、漢、布依等民族群衆正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迎新春遊園活動。

  陳雙村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20世紀90年代以來,馴樂苗族鄉、下南鄉等地貧困和庫區群衆陸續搬遷到陳雙村,陳雙村由此成為一個壯、漢、毛南、苗、瑤、水、布依、侗、滿、仫佬、土家等11個民族聚居的移民大村。

  陳雙村雙樂屯富有苗族特色的民居前,苗族村民韋玉榮和同伴們吹起蘆笙跳起舞,渾厚響亮的蘆笙聲回蕩在山谷中。

  “春節是團圓的日子,我們苗族群衆聚在一起,用吹蘆笙、跳蘆笙舞的傳統形式喜迎新春。”韋玉榮說。

  貴州元宵節舞龍舞獅(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2)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龍乃村足球隊與永和村足球隊在進行一場足球比賽(2022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每年春節,備受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龍乃村佤族村民們期待的,是“迎春杯”足球賽。

  今年春節假期,龍乃村第三屆五人制“迎春杯”足球賽如期舉行。“我們分成了中年組和青年組,分别角逐冠亞軍。”龍乃村足球隊隊長鮑艾改說。

  平日裡,村民們白天幹活,晚上一有時間就來球場踢踢球。過年前後,足球氛圍尤其濃厚。

  “過年要是不踢球,總感覺差點什麼。”踢了20多年足球的村民趙志陽說。

  貴州元宵節舞龍舞獅(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3)

  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小稔屯,民間剪紙藝人展示自己的生肖兔剪紙作品(2023年1月16日攝)。新華社發(韋如代 攝)

  源遠流長的非遺技藝作為新春佳節的慶祝方式,承載着少數民族群衆的美好願景。

  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小稔屯,當地仫佬族村民舉行“百兔迎春”非遺剪紙活動。

  仫佬族剪紙技藝由仫佬族群衆代代相傳,以日月、花鳥、魚蟲、勞作場景等農業生活主題為主,造型古樸、簡潔、風趣,兼具誇張性、幻想性、寫意性等特征,極具民族特色。

  2018年,“仫佬族剪紙技藝”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活動現場,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人羅華清帶領村民用“提、轉、剪、修”的傳統技法,剪出“前兔似錦”“大展宏兔”“兔來運轉”等一百隻别具風格的小兔子,寄托着仫佬族村民的新年心願。

  同樂不同樣,中國各民族的節慶活動,承載着人們對新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記者孟佳、王承昊、黃浩銘、付敏、嚴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