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經常會有詞類活用的現象。以下為大家介紹常見的名詞活用情形。
1. 名詞 名詞
如果一個句子中有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即不是并列關系、同位語關系,又不是偏正關系,句中也沒有其它動詞作謂語,那麼其中的一個名詞作動詞用。
例 1:範曾數目項王。(《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
解析:範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目”,名詞作動詞,當“看、使眼色”講,作謂語,“項王”為其賓語。
例 2:籍吏民,封府庫。(《史記·項羽本紀》)
解析: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籍” ,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登記”,“吏民”為其賓語。
例 3:舍相如廣成傳。(《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解析: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舍”,名詞作動詞讀作“shè”,當“安排住宿”講。
2. 能願動詞 名詞
能願動詞的位置是在動詞之前的,當一個名詞置于能願動詞之後,句中有沒有其它動詞時,這個名詞作動詞用。
例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解析: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遊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水”,名詞,在能願動詞“能“之後用作動詞,當“遊泳”講,作謂語。
例 5: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史記·項羽本紀》)
解析: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王”在能願動詞“欲”之後用作動詞,當“稱王”講,作謂語,讀作“wàng”。
例 6: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解析:孔子說:“孟之反從不誇耀自己,軍隊撤退時走在後面抵擋敵人。将進城門,用馬鞭打着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後,是馬匹不肯快走的緣故。’”後在能願動詞“敢”之後用作動詞,解釋為“殿後(行軍時走在部隊的最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