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在給三國謀士排名時,喜歡将諸葛亮排除出去,理由是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家、軍事統帥,為蜀漢的二把手(丞相),不符合謀士之标準。
謀士的出現,一則為亂世之中各諸侯的編制相較于王朝編制縮小了很多,許多人幹着類似于中央朝廷官職的活,比如荀彧既管軍事,為奮武将軍曹操的司馬(參謀長),同時荀彧還任尚書令,兼管人才選拔、官員人事調動、諸侯外交等事務。曹操在即将與袁紹進行決戰時,為解除周邊威脅,問計于荀彧,荀彧說可以派遣鐘繇對關右諸将撫以恩德,使韓遂、馬超與己聯合,這樣就可以放心地對付袁紹。
故這時的荀彧其實就相當于曹操的“丞相”,“軍國事皆與彧籌焉”,隻不過曹操自己最大的官職也隻是丞相、車騎将軍,就無法給予荀彧正式的丞相名分。
謀士的出現,另一個因素為各諸侯割據之際,需要招攬大量人才為己服務,來投奔的人的才能類型多種多樣,有的善于治理内政,有的善于後勤運輸(毛階,曹魏的後勤部長),有的善于監察和處理司法刑獄(王朗,任谏議大夫,曹魏的最高檢察長,又曾遷大理,曹魏的刑獄長),有的善于軍事籌劃或具有統兵作戰的才能,但這些人的才能需要通過實踐檢驗才能得知他們更擅長哪一行,好歸類到不同部門去工作,于是“謀士”就成為了廣泛、臨時的職業統稱,給這些謀士們授予的職位也多有是臨時性的,比如荀攸的“謀主”,即為軍隊總參謀長,郭嘉、董昭的軍師祭酒,即為曹操的首席幕僚,相當于現代的首席顧問,給自己的老闆出謀劃策。
魏國建立以後,這時職務都取消了,因為都有了正式的人才考察和人才上升渠道,隻要在一些低級崗位上任職曆練一段時間,幹得好、善于處理哪一方面的事務,就往哪個部門升遷。這就是為什麼三國魏蜀吳各國中後期感覺都沒有了“謀士”的原因,其實不是沒有謀士,而是謀士都有了正式的編制職務。如果較真來算的話,從郭淮、鄧艾、鐘會的人事升遷經曆看,是因其方策精妙,而由文官轉武職,勉強可以和“謀士”扯上關系。
再舉例來看,荀攸還任過中軍師、尚書令,賈诩任過讨虜校尉(董卓入京時)、尚書(李傕郭汜入京時)、執金吾(曹操所封,漢朝的執金吾與衛尉分别執掌守衛京城安全的北軍和南軍,所以可看作是京城衛戍部隊司令官)、太尉(曹丕所封,相當于國防部長,隻不過兵權主要還抓在曹家、夏侯家手裡)。
所以,從官職是無法斷定是否為“謀士”。符合謀士身份的,起初參與籌策,但職務是臨時性的,或者不掌實權,後面籌策得當,立下大功得當相應升遷,如程昱先後升為濟陰太守、振武将軍,法正升為揚武将軍,範睢由秦昭王的謀士而任丞相。陳平剛開始在劉邦手下幹活時沒有相應職務,後來屢次以護軍中尉身份,統領諸将随劉邦出征。那些一開始就帶兵的,即使有所籌策獻謀也不屬于“謀士”之列,應當歸類到将領統帥這邊,典型的例子就是周瑜、陸遜、張遼、張郃等。
諸葛亮剛開始以謀士身份為劉備籌畫戰略規劃,即使後來他升任為蜀漢的丞相、軍事統帥,仍不能否定其原來具有的謀士身份。這就跟姜尚以謀士身份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剪商,因功勞巨大而裂土封候,成為了諸侯之長(周成王诏曰:“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仍被人當作典型謀士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