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和陳小梅是要好的同學,他倆都是六八屆初中畢業生,也是前後院居住多年的好鄰居。初中畢業後,為了響應國家号召,他倆決定到革命老區陝北去插隊落戶,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陳小梅的母親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專門把張文成請到她家,一再囑咐張文成,拜托他好好照顧陳小梅,畢竟張文成比陳小梅大一歲,陳小梅還是個女孩子。張文成一再表态,說一定會照顧好陳小梅,讓陳小梅的父母盡管放心。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1969年1月19日,張文成和陳小梅坐上了北京開往陝西的知青專列,他們含淚告别父母,和同學們一起踏上了插隊落戶的漫漫征程。
四天後,三十九名北京知青乘坐一輛卡車來到了插隊落戶的目的地,張文成和陳小梅他們十二名知青(六男六女)被分在了劉家岔大隊第三生産小隊插隊落戶,其他知青分在了第一生産小隊和第二生産小隊。
劉家岔第三生産小隊的隊長叫劉福明,四十歲上下的年紀,高高的個子,紅紅的臉膛,頭上紮着一塊半新不舊的白羊肚毛巾,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陝北農民。劉隊長嗓門雖然有點高,可他淳樸善良,待人親切,一口一個北京娃娃,知青們都感到很溫暖很親切。
在劉隊長家吃過第一頓接風晚飯,劉隊長就把知青們分成四組,男生三人一組,女生也是三人一組,暫時到老鄉家裡借住。劉隊長家雖然有三孔土窯,可他家有兩個娃還有六十九歲的老父親(劉隊長是老三,他上面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和他一起生活(劉隊長的母親在劉隊長二十一歲那年就病逝了),劉隊長隻好讓陳小梅她們三名女知青和他家十九歲的大女子劉玉香住在了一孔土窯裡,他家十五歲的兒子劉培生跟他父親住在一孔土窯裡。陳小梅她們三人在劉隊長家借住,也在劉隊長家搭夥吃飯。
和陳小梅一起在劉隊長家借住的另兩名女知青一名叫張春玉,一名叫馬秀榮,她們都是同班同學,也都是十六周歲,馬秀榮是張文成的姑表妹,她仨在學校時也是關系最好的同學。
每次吃飯的時候,劉玉香都會把飯給三位女知青端到她們居住的土窯裡,讓她仨單獨吃飯,陳小梅說在一起吃飯就行,不用單獨吃飯。劉玉香卻說她弟腼腆,不願和生人一起吃飯。還有她爺,年紀大了,胡子拉碴的,怕知青們嫌棄他。陳小梅她們當時都相信了劉玉香的話,都沒往旁處想。過了一段時間,陳小梅她們才發現,劉隊長一家人不光是吃糠咽菜,他們一家人一天隻吃兩頓飯,就連劉隊長年近七旬的老父親也是吃菜團子喝菜糊糊,他們要把不多的糧食留到春耕春播勞動強度大的農忙時節吃。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陳小梅她們三名女知青堅決要求和劉隊長家吃一樣的飯,她們三人還把從北京帶來的糕點送給劉隊長的老父親吃。吃着香軟的北京糕點,劉隊長的老父親眼淚汪汪,他笑着說:“托你們北京娃娃的福,哦(我)老漢也吃上了北京的糕點。”
後來,知青們到其他老鄉家裡了解情況,原來劉家岔的耕地多為山坡地,土地貧瘠,廣種薄收,鄉親們的生活很困難,家家都和劉隊長家一樣,農閑時節都要用一部分糠菜(米糠、麥麸子、曬幹的胡蘿蔔纓子和水蘿蔔纓子)替代糧食,一天都吃兩頓飯,不然的話,糧食就不夠吃。
陳小梅和馬秀榮在劉隊長家借住,張文成隔兩天就來劉隊長家看望她倆,一來二去,張文成就和劉隊長一家熟悉起來了,他也把從北京帶來的糕點和香腸拿來一點給劉隊長的老父親嘗嘗。劉隊長一家人都很淳樸善良,都很熱情,張文成每次來,劉隊長都會熱情地留張文成在他家吃飯。特别是劉隊長的老父親,看到張文成就笑得合不攏嘴,每次都拉着他不讓走。
到了陰曆的二月,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産拉開了帷幕,知青們也和社員一樣,往山上送糞(挑糞)、拉犁耕地、抓糞(用手抓糞撒在壟溝裡)下種。盡管劉隊長很是照顧知青們,給他們安排苦輕的農活,可等忙完了一個春耕春播生産的農活,知青們都累瘦了,曬黑了,手掌上的水泡也都變成了繭子。體驗了勞動的艱辛,經曆了勞動的痛苦,知青們才真正體會到了農民的不容易,他們才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感受到了陝北鄉親們的善良和淳樸。
1971年秋後,隊裡為知青們修建了新窯洞,成立了知青點,知青們都搬到了新修建的窯洞裡生活了。離開劉隊長家那天,劉隊長的婆姨為三名女知青包了羊肉餃子,還把張文成叫了過來。吃罷午飯,劉隊長讓他家培生幫忙把女知青們的行李都搬到了知青點,劉隊長的老父親一直跟到知青點,說要去看看娃娃們吃住的地方,他不放心。三名女知青在劉隊長家借住兩年多,她們和劉隊長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就連性格内向的劉培生也很舍不得知青們從他家搬走,他跟着知青們學會了寫字,學會了讀報紙,他已把三位女知青當成了他的親姐姐。特别是對陳小梅,劉培生心裡産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他好幾次在夢裡夢見陳小梅。
第二年的春天,陳小梅幸運地當上了李家溝小學(劉家岔大隊和李家溝大隊聯合辦的學校)的民辦教師,兩個大隊雖然相距隻有三裡路遠,每逢刮風下雨或天晚了,張文成都會去迎接一下陳小梅。張文成雖然還沒有和陳小梅确定戀愛關系,可在兩個人的心中,他倆已經彼此相愛了。
之後的日子裡,張文成特别關愛陳小梅,一次他去公社供銷社為知青們購買生活用品,回來的路上,張文成到老鄉家買了十個雞蛋,并讓人家幫忙給煮熟了,他一個也沒舍得吃,回到知青點,全都偷偷送給了陳小梅,就連她表妹都沒撈着一個。
經曆了酷暑寒冬,經曆了艱難困苦,張文成和陳小梅相互幫助,相互關愛,他倆的心緊緊靠在了一起。一次從北京探親回來的路上,張文成對陳小梅說:“小梅,咱倆一輩子都要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1976年秋天,劉家岔大隊得到了一個工農兵學員名額,當時在劉家岔插隊落戶的知青已經有一半以上的人通過招工招幹離開了劉家岔大隊,但還沒有一個人是通過被推薦上大學離開的。
對于這樣一個人人都向往的大學生名額,大隊書記也很為難,他也拿不定主意該讓誰去上大學。無奈,大隊書記召開了社員大會,讓鄉親們來推薦選舉這個大學生人選。經過鄉親們的認真讨論和大隊書記提名,大家都同意讓張文成去上大學。因為以前的招工招幹,張文成都是發揚風格,主動把名額讓給了其他知青。張文成不願離開劉家岔大隊,主要原因是他不放心把陳小梅一個人留在劉家岔。
看鄉親們都同意讓自己去上大學,張文成就笑着說:“這個名額給陳小梅老師吧,她一直在學校教書,最有資格去上大學。”“文成,這次就不要再推讓了,下次有機會再讓陳小梅走。”大隊書記說完,直接在那張工農兵學員報名表上填上了張文成的名字,張文成已經沒有辦法再推讓了。
離開劉家岔的頭一天傍晚,張文成和陳小梅來到了村頭的場院旁邊,張文成千叮咛萬囑咐,囑咐陳小梅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等他大學畢業後,兩個人就結婚。那天他倆很晚才回到知青點,那天他倆有了第一次擁抱,有了第一次接吻,有了第一次……
張文成走後兩個月,陳小梅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有些不适,她一個人偷偷去了公社衛生院,結果她懷孕了。這下可把陳小梅吓壞了,她哭着懇求醫生為她打胎。可當時的醫院有規定,懷孕的女人打胎,必須有丈夫陪同或有單位證明,不然是不能随便打胎的,誰違反了規定是要負責任的。
回到知青點,陳小梅蒙頭在土炕上躺了一下午,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來。
轉眼又是一個月,陳小梅覺察到了馬秀榮對她異樣的眼神,她也覺察到了自己身體微妙的變化。擔心事情會敗露,陳小梅隻好把自己懷孕的事情告訴了馬秀榮,她說想去找張文成,讓張文成領她去打胎。馬秀榮堅決不同意,她說:“小梅,這樣會毀了文成哥的前程的,你要是真心愛他,就不能毀了他。”
實在是沒辦法了,陳小梅硬着頭皮去找劉隊長的婆姨,劉隊長的婆姨和劉隊長商量了一下,決定讓培生冒充陳小梅的對象,劉隊長的婆姨親自領着陳小梅去公社衛生院打胎。
公社衛生院的醫生為陳小梅做了各項檢查,說胎兒太大了,不能打胎了,做引産,也會有一定的危險。醫生的建議是生下這個娃娃,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從公社衛生院回來的路上,陳小梅哭了。劉隊長的婆姨建議陳小梅趕緊回北京,回北京和她父母商量一下,看怎麼辦好。陳小梅哭着說:“這事要是讓我爸知道了,他會打死我的。”劉隊長覺得這事應該告訴張文成,讓他來擔起這個責任。陳小梅說事已至此,不能再毀了文成哥的前程,就讓她一個人承擔吧。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時,劉隊長的兒子劉培生說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想法,他說他想娶陳小梅做婆姨,他說不嫌棄小梅姐肚子裡的這個娃娃。
經過兩天的思考,劉隊長和他婆姨也覺得隻有這樣才能幫助陳小梅解決眼前的難題,陳小梅也覺得這樣才能保住張文成的前途,才不會讓他受到影響。陳小梅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馬秀榮,馬秀榮答應一輩子替她保守這個秘密。
當年年末,陳小梅嫁給了劉培生,除了馬秀榮,誰也不知道陳小梅懷孕的事情。陳小梅給張文成寫了一封信,她說不想離開陝北了,她已經嫁給了劉培生,求她原諒。張文成沒有給陳小梅回信,他給馬秀榮寫了一封信,馬秀榮回信說這是真的,陳小梅已經成了劉隊長的兒媳婦。之後,張文成再也沒來信。
婚後不到七個月,陳小梅生下了一個女娃,取名劉英。劉隊長的婆姨對外說小梅挑水不小心扭了腰,早産了。
一年後,陳小梅又生了一個男娃,取名劉京京,她和劉培生的感情很好,兩個人沒吵過架沒紅過臉,真的是恩愛有加,互敬如賓。
到了1979年年末,在劉家岔插隊落戶的北京知青就剩下陳小梅一個人了,其他知青都回京了。陳小梅心裡有多失落有多孤獨隻有她自己知道,她也想回京,可她已經沒有回京的資格了,因為她已經和當地農民結婚了。她很想回京看看父母,可她的父親說啥也不原諒她,她已經五個年頭沒有回京了。
1983年春天,陳小梅轉成了公辦教師,她的男人劉培生也招工到縣糧庫當了一名工人,一家四口人都轉成了非農戶口。家裡的生活狀況越來越好,再加上兩個娃娃聰明可愛,陳小梅失落的心情漸漸好了起來。
1998年秋天,陳小梅送她家娃娃劉京京到北京上大學,看着高大帥氣的外孫,看着飽經滄桑一臉憔悴的女兒,陳小梅的父親老淚縱橫,嗚嗚大哭。
2019年春天,北京知青到陝北插隊落戶五十周年之際,張文成他們重回第二故鄉看望了鄉親們。離開劉家岔的時候,張文成把一個銀行卡塞給了陳小梅,他哽咽着說:“秀榮把一切都告訴我了,小梅,你受苦了,謝謝你當年為我的前程着想,我感激你一輩子!”
目前,陳小梅和劉培生還在劉家岔生活,他們生活得很好。陳小梅的大女子劉英在鄉裡當副鄉長,劉英的男人是鄉中心學校的校長,她兩口子雖然都在鄉裡工作,可一直在劉家岔居住,他們說這樣天天都能看到父母,就不用牽挂了。陳小梅和劉培生有時也到北京兒子家小住幾天,可每次進京不到一個星期,劉英就打電話催,她說幾天看不到父母,心裡就不踏實。
每當說起自己的插隊往事,陳小梅的心情都很激動,她說這輩子最大的收獲,就是嫁了一個好男人。這輩子最令她感動的,就是陝北淳樸善良的鄉親們。
作者:草根作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