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本書,是因為語文書裡的一篇課文《刷子李》,文中的刷子李技藝高超,每逢刷牆必穿一身黑衣黑褲,并立下規矩,但凡有一白點,絕不收錢。
天津人好把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諸如刻磚劉、泥人張、風筝魏、刷子李等,叫長了,名字反而沒人知道,隻有這一個綽号,在碼頭上響當當。當然,能有這等殊榮的人,必得是行業裡的頭一名。
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刷子李》選自《俗世奇人》,這名字就讓人莫名喜歡。初時還以為都是以行當加姓為題寫一個“奇人”的,翻開書才發現并不如此。
書中所記,其人其事均選自天津衛。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而異。
整本書共記載十八位奇人,有的以其手藝或特長為名,如《刷子李》、《泥人張》、《張大力》、《好嘴楊巴》、《藍眼》,有的則以其轶事為名,如《死鳥》、《認牙》、《絕盜》、《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劉道元活出殡》。
名字簡短,故事有趣,一篇下來不過兩三分鐘即可看完,着實輕松。
書中并不高唱大道理,其中的人生哲學從不點破,全靠讀者自己去體會。諸如那《酒婆》,酒婆愛酒,但從不貪杯,總是點上一杯酒一飲而盡,然後醉醺醺地從大街小巷穿過,一到馬路邊上,酒便醒了,從容過去。原來這酒老闆乃一奸商,最愛往酒裡摻水,于是酒勁隻能維持一小會。後來酒老闆老來得子,良心發現,遂不再摻水,結果酒婆照舊喝了一杯,過馬路時酒卻未醒,于是釀成慘事。那麼問題來了,這酒老闆以後還摻水不?
再比如那釣魚能手大回,就沒有他釣不上來的魚,而且他還可以換着品種、換着公母釣,所以世人稱他“魚絕後”。就是這樣一能人,有一日釣魚太困居然睡在了大街上,剛巧那駕車的車夫也睡過去了,就這麼直接在大回身上軋了過去,人自然是沒了。但更巧的是,那馬車裡拉的竟是一車魚!文人裴五爺評價一句——“能人全死在能耐上”。語句簡短,卻值得琢磨。
一路看下來隻覺酣暢淋漓,但畢竟篇幅太短,常有未夠勁之感。
這裡就不得不誇一句作者馮骥才,都是些民間轶事,他搜羅下來随手一寫,便讓這些籍籍無名者揚名千裡,也讓後人知道,中國向來不乏能人異士。
文中的語言簡潔,絕不廢話,且充滿地方風味,回味無窮。您瞧瞧這段: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待着。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除了語言精妙,書中的插畫也大有來頭,這畫皆取自清代光緒末年天津出版的《醒華畫報》,畫與文中内容并不相關,但都表現市井瑣事與時事新聞,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話不多說,其中奧妙,還得你自己去探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