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3:37:20

來源|流沙言職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1

01.“自以為佛系”的喪

有的人在25歲時就死了,但在75歲時才被埋葬。

富蘭克林當年說這句話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在多年後的今天,會有如此多的人身體力行地踐行起來。

之所以有就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最近遇到這麼一件小事。

中午我去快餐店買午餐,正排隊無聊中,排在後面兩個人的對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A說:煩人,怎麼做都不能讓老王(我猜是他們的領導)滿意,一個報告來來回回改了八百遍,還總是數落我的各種不是……”


B說:“看開點,工作,不就是那麼回事麼!我算是看明白了,努力了也未必能有好結果。把自己搞的那麼累最後還是免不了挨一頓訓,橫豎是被罵,還不如輕輕松松的。我現在就特别佛系,什麼升職加薪,跟我無緣……”

我當時我真想回頭和他們說一句:同學,這不叫“佛系”,這叫“喪”,好嗎?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2

這件事讓我瞬間明白,為何工作中總有那麼一群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以頹廢為潮流,排除那些家中有礦的,恐怕很多人就是這樣“自以為佛系”地“喪”着,願意做一個快樂的”廢人“。

做“廢人”那是個人選擇,我們無權幹涉,但是把“喪“堂而皇之地讓“佛系”背鍋,我就覺得有點過分。

因此今天很想聊聊“佛系”和“喪”到底有什麼不同,希望以此啟發大家一些思考。

02.喪≠佛系

佛系:最早來源于2014年日本,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百度百科

我對佛系的理解是盡人事,聽天命。凡事盡心盡力,不過分執着于得失,對結果有一種灑脫和沉靜的心态。

典型代表語句:

請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過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夢為馬,随處可栖。

——大冰《乖,摸摸頭》

喪:不再相信明天會更好,也不再相信隻要堅持、努力、樂觀,就能取得想要的未來。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态,往往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聽任擺布的狀态,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

當時專家的研究案例是:

小狗在被鍊子束縛後電擊(有點殘忍)本想逃跑,可是發現逃脫不了。數次實驗過後,再把小狗的鍊子解開進行電擊,小狗這時候會放棄抵抗,任由擺布(含淚寫完)。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3

這不就是對“喪”的最好诠釋嗎?低欲望甚至無欲望,放棄抵抗,任憑擺布。

典型代表語句:

被生活打趴下的時候我才發現,趴着挺舒服。

說到這裡,我想已經不難看出二者是有本質區别的。那麼結合具體場景,我們來看他們到底有多不同。


03.佛系VS喪

1.歸因不同:“佛系”之人歸因于“我努力不夠”,“喪”之人歸因于“命該如此”

人們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都會有一個歸因的過程。

歸因的結果大緻有四種:

  • 我努力不夠,是自己的原因
  • 我努力不夠,是外界的原因
  • 我命該如此,是自己的原因
  • 我命該如此,是外界的原因

如下圖關于歸因矩陣所示: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4

歸因矩陣

隻有第一種是正确的歸因,那就是我努力不夠,是自身的原因。

佛系的人在歸因時往往傾向于第一種;喪的人則會歸因于“自己命該如此”。

我們假設這樣一個典型場景:

小林,是26歲的碼農,上月公司忽然實行“末位淘汰”,他成為“被裁員”當中的一個。找工作已經兩月可依然沒有心儀的工作。

如果小林比較“佛系,找原因時會這樣想:

遲遲找不到工作,除了大環境差,是不是我的方法出了問題?是簡曆寫的不好?還是投遞方向不對?還是面試表現環節有哪些疏漏?

這就是歸因為“自己努力不夠,是自身的原因“的表現。

但如果小林是個“喪族,他的歸因可能是:

我好像确實不行,工作時間短、技術一般,也沒有名企背景,怪不得我被裁掉。即使找到工作了,也不會有太大起色,還是個底層的小人物,我可能也就這樣了。

改善:

如何讓“喪”的歸因變成“佛系”歸因?逆向思維。

再遇到挫折困難時,不要急于下“我命該如此”的論斷,逆向思維反推,如果“我不這樣做,情況是不是好一點”,然後将自己的逆向思考快速實踐。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5

如場景中的小林可以這樣想:我把簡曆改的漂亮點,情況是不是好一點?

小林下一步就去請教身邊的HR朋友或者有經驗的大拿,如何改簡曆。

改好之後,通過新一輪投遞來檢驗這一“歸因”的正确與否。再以此逐步糾正自己的歸因。

2.對未來的期待不同:“佛系”之人有期待,“喪”之人無欲無求

佛家說: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調查表明,不與别人比高低所帶來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帶來的幸福的5倍。

但是有趣的是,“佛系”和“喪”恰恰是兩類低欲望的心理狀态。

不同點在于,“佛系”的人豁達樂觀,對未來有所期待,隻是以較為内斂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欲望。

而"喪“就是一種消極放任,聽之任之,放棄抵抗,無欲無求的狀态。,

我們繼續上述小林找工作的場景:

小林通過改善自己的歸因思路,發現是簡曆的問題。

于是在朋友的幫助下,自己的努力下,通過改善簡曆,重新投遞,赢得了比過去更為匹配的面試機會。

“佛系”的小林會對接下來的面試抱着學習、積累經驗的态度,保持平常心,但同時又有那麼一點小期待,希望能為自己赢得一兩個Offer。

而如果小林很“喪”,恐怕表現出的就是一副'無所謂“的狀态,一個月找不到,我就兩個月找,找不到高薪的,我就選低薪的企業,肯定餓不死,既不着急,也不焦慮,”喪"到底。

改善:

如何讓”喪“族像”佛系青年“一樣對未來有所期待?從興趣開始。

因為"喪族“的無欲無求的狀态,所以外在的物質刺激恐怕很難激發欲望,那就不妨從興趣入手。

選擇自己關注的興趣點開始,喜歡的東西就會有所期待,一旦有所期待,“喪”的情緒就會一點點被擠走。

同時,因為前期積累的“厭世”情緒讓你練就了“豁達”看世界的本領,所以此時成為“佛系”青年也就不是什麼難事。

回應上述小林找工作的場景:如果對找工作不成功這件事缺乏改變的動力,那就不妨從興趣入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

興趣一定能讓“喪喪”的你紮根進去,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而這種想要屢次獲得成就的感覺就是欲望的回歸。

其實,某種程度上,當“喪"族們的歸因問題得以糾正的話,會逐漸開始對未來有所期待。

消極避世的人心态(拒絕自以為佛系)6

3.滿足程度不同:“佛系”之人很容易滿足,“喪”之人無感

“佛系”和“喪”的第三個不同就是滿足程度不同。基于上述分析,二者歸因不同、對未來的期待不同,那麼對結果的滿足程度也必然呈現出不同的狀态。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林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如果他是比較“佛系”的想法就是:

太開心了,有了工作,以後加油幹,争取早日加薪。

内心是大大的滿足感以及繼續奮發向上的動力。

而“喪”一點的想法則變為:

有了工作了,能吃飽飯就行。反正我也不指望以後升職加薪,沒什麼可激動的。

所以,“佛系”的人更容易獲得滿足。因為對結果保有一份豁達,沒有強求,當有好結局時反而是意外之喜,内心獲得極大的滿足。

而比較”喪“的人因為他們的無欲無求,結果如何也漠不關心,呈現出一種“我無所謂”的無感狀态。

改善:

如何從“喪”的無感到“佛系”的适度的滿足?喚醒自己的期待。

這一步的改善取決于上述第二點對未來的期待是否成功喚醒。

當“喪“族的期待被喚醒,欲望得以滿足時,自然會有滿足感。”喪“到”佛系“的轉變又使得欲望不那麼”欲壑難填“,有想要成功的欲望,又剛剛好。


綜上,對比了之後你會發現:“佛系”是盡力而為,對結果樂觀通達;而“喪”則是跳過“盡人事”,直接“聽天命”。喪≠佛系,拒絕“喪”,“佛系”還是可以有的。

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做那隻即使不被束縛也不逃脫的小狗了吧。

來,雲淡風輕地過,而非消極厭世地苟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