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藝術史上的“活皮影”-弦闆腔文化

陝西藝術史上的“活皮影”-弦闆腔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23:34:32

  皮影戲是我國古老而有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而陝西的皮影戲更是皮影藝術的傑出代表。皮影藝術分為三大類,而陝西的“活皮影”也充分體現了當地的民間特色及習俗。

  本期的陝西文化為大家帶來陝西的活皮影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陝西皮影藝術特征

  皮影,是對影戲和皮影制品(包括人物、場面道具景物)的通用稱謂,皮影制品有人物(頭茬、身段)、馬靠、神仙朵子、景片(彩簾子、室内外布景、車辇儀仗、飛禽走獸)等幾大類。陝西影戲又稱“牛皮娃娃影”或“拍闆皮影”,舊時稱“隔簾說書”,其分布範圍幾乎遍及全省。皮影既是演出時的道具,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觀賞藝術品,陝西皮影尤以華縣、華陰一帶的皮影最佳,形體小巧、雕刻精細。

  1、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

  陝西皮影是用優質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母牛皮為最佳)雕刻成型。經處理過的牛皮為半透明的亞麻黃色,具有柔和的光澤和自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體現出天然的生命力和本真的親和力,造就了陝西牛皮影子的獨特審美意味和藝術個性。

  陝西皮影在全國幾大流派中,以雕镂精細,圖案繁複且裝飾性強而見長。尤其在清末民初時,陝西皮影藝術達到了鼎盛時期,民間藝人創造了大量精雕細刻的皮影,其繁密的彩簾子、神仙朵子和細緻入微的影人臉譜以及程式化的裝飾紋樣是我國皮影雕刻中空前絕後的藝術精品。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藝高人膽大的陝西皮影藝人,運用獨創的推皮走刀法,控制手勁推皮依線運轉而雕镂,體現出高超精湛的手工藝。刻線主要有實線、虛線之分。實線去皮留線,造成镂空效果,虛線去線留皮,造成實體效果,這虛實對比的雕镂形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深植于民間哲學意識中的陰陽互補、虛實相生、互相轉換、生生不息的陰陽太極宇宙觀,在陝西皮影的雕镂中得以完美的運用發展。

  如皮影人頭茬中生、旦角的镂空白臉,突出了眉眼五官的個性特征;淨角的實體花臉,便于色彩渲染臉譜;醜角的半镂空半實體臉,突出“白豆腐塊”,這幾種風格迥然相異的臉譜在影窗的光影搖曳中相得益彰。

  陝西皮影在簡練的外形輪廓之中,運用适形的手法雕镂了大量的圖案及紋樣,其中繁與簡的對比,點線面的穿插關系均完美體現了形式美的法則。圖1可謂乍看眼花缭亂,再觀精美絕倫。

  2、寓意五色,施彩強烈鮮明

  陝西皮影的用色,以紅綠為主色調,黑色調和,隔色平塗逐層烘染。加上牛皮的黃色、镂空處在影窗上呈現的白色,共有五色呈現。是民間傳統五行五色觀的包羅萬象、簡化歸類的體現運用。

  皮影人物角色的忠、勇、狡、奸等個性特征,分别以紅、黑、黃、白色比德表現。皮影藝人從陝西社火臉譜、地方戲劇臉譜吸收借鑒了色彩的搭配程式,尤以淨角的花臉呈現的特征最為明顯,不同色塊組合的隔色渲染細緻描繪,配合變化有緻的镂空線條,形成角色各異的臉譜程式,是陝西皮影中的最為吸引觀衆眼球的部分。

  施彩上非紅即綠的大衆審美意識,反映出陝西人民個性鮮明,感情強烈的特征。紅綠黑色的對比運用在繁複的景片中的廟宇樓閣、樹木山石上,與影人的色彩相呼應,使影窗上的整體色彩效果和諧一緻,色調溫暖鮮明而沉穩。神仙朵子中的天官、仙姑、童子、等神話形象及想像創造出的奇靈異獸,賦色主觀、誇張浪漫、幻想奇特,常見的有紅綠相映的祥雲、火獅子、大綠色的麒麟、大紅色的飛龍等。皮影藝人及盡想像之能事,創作構思不拘一格。

  陝西皮影整體色調豔麗而不浮誇,對比鮮明又協調統一,具有很強的裝飾趣味,把傳統民間美術中的意蘊表現的絢爛至極。

  3、理想造型,人物善惡分明

  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頭,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側面的頭部與半側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間求全面面觀的體現。陝西皮影人物最為顯着的造型特征是無論生、旦、淨、醜均是高額頭的理想造型,稱為“岩顱”。人物前額飽滿圓滑突出,神氣十足。自古以來,“前庭飽滿”被普遍認為是聰慧、自信的特征,在陝西皮影中得以誇張強化。在陝西民間剪紙、鳳翔泥塑、年畫人物造型中也可找到相似的特征。

  自宋代以來,各地皮影臉譜造型均體現着“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