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生蟲,應該很多家庭都經曆過。
從超市買回來的大米,吃的慢一些,就發現裝米的袋子或者米缸裡有密密麻麻的小黑蟲。那麼這些大米為什麼會生小蟲呢?這些蟲子會不會傳播細菌?生了蟲的大米還能否食用呢?
大米生蟲很正常
大家都知道,大米是由田間的水稻産出的,蟲卵極可能在田間時就附着在了大米的體表。在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因為大米中含水量很少,且儲存溫度不穩定,因此不一定會生長孵化。但是當大米所處的環境濕度和溫度達到一定條件,并且穩定下來時,隻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蟲卵就會孵化出來了。一般來說,貯藏了2-3年的糧食更容易出現米蟲。
另一種可能是,家裡的米缸或者廚房角落本身就有米蟲的蟲卵。但不管是哪種條件,都是正常的情況,與大米本身是沒有關系的。
米蟲是否會傳播疾病或者細菌?
米蟲指大米裡的蛀蟲,學名為米象,常在谷物中被發現,因為繁殖速度快,為谷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面粉、等各種貯藏的谷物中,木地闆的家庭出現的也較多。
米蟲自身是沒有病毒的,也不會傳染疾病。如果家庭中出現這種米蟲,也無需擔心,它們的口器很小,不會對人體産生叮咬或者寄生等問題。
生蟲的谷物糧食還能吃嗎?
答案是“可以”。
被米象咬過的米粒表面顔色變暗,厚度變薄,經過淘洗會飄在水面上,棄去壞掉的米粒即可食用。
生蟲的米面如果采取合适的措施不會産生安全隐患。
1、放在通風處晾曬,蟲子會慢慢爬出。
2、沒有爬出去的蟲子可通過篩子篩出,經過篩子得到的面幾乎不含有蟲,存放得當可安心食用。
3、經過篩子得到的米可用清水淘洗,棄去水面上漂浮的空殼即可食用,但如果米面發生黴變,便不宜食用。
其實,如果是超市購買的大米,不要進行長時間囤積。如果儲存不當不僅容易生蟲,營養還比較容易流失,口感還不如新米好。因此,一次性不用買太多的糧食,不浪費,還能确保食品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