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各個領域都有那麼幾家巨頭上演着一幕幕戲碼:CPU界的AMD和Intel;手機OS界的蘋果和谷歌;電腦OS界的蘋果和微軟;人界的你和别人家的孩子......當然,還有GPU界的AMD和NVIDIA。今天我們就來精通精通顯卡的那些事兒。
挑選顯卡是DIY一台電腦的第四步,也是重中之重的一步,顯卡的選擇是否得當,關乎着遊戲跑得順不順暢。要知道對于某些發燒友來說59FPS和60FPS的差别與考試得59還是60的差距一樣大。
第一問:顯卡是什麼?顯卡可以簡單理解為具有圖形處理能力并能輸出圖象的電腦硬件,分為核心顯卡和獨立顯卡。核心顯卡集成在CPU内,獨立顯卡則是與CPU獨立的硬件。
獨立顯卡的構造很像一台小電腦,大緻由兩部分組成:圖形處理器(GPU)和其他結構(顯存、PCB闆、供電模塊、散熱模塊、輸出接口、外殼等等)。
第二問:顯卡有哪些?市面上的顯卡又有哪些不同呢?
顯卡由GPU和其他結構組成,那麼不同的顯卡的這兩個部分固然是不同的。
一、不同的顯卡GPU有不同
1. GPU的品牌不同
GPU是一種處理器,即一種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其研發和設計非常複雜,反正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幹的。目前設計消費級GPU的三家企業為超微半導體(AMD)、英偉達(NVIDIA)和我們的老朋友英特爾(Intel)。AMD原本并不設計GPU,後來收購了冶天(ATI),才做起了GPU。
在國内,使用AMD GPU的顯卡俗稱A卡,使用NVIDIA GPU的就叫N卡,Intel GPU也可以叫做I卡,但由于Intel GPU全為核心顯卡,這樣叫的人比較少。
2. GPU的性能不同
GPU和CPU相似,是一種處理器,所以也有相似的常見參數如架構、制程、核心頻率(單位為兆赫MHz,後面會詳細講)、功耗等。需要複習的同學請返回我的主頁,點擊關注,然後參考cpu篇中的有關内容!
GPU作為圖形處理器,還有一些特殊的參數:
顯存類型:目前有SDDR3、DDR3、GDDR3、GDDR5和GDDR6五種,同容量的情況下性能依次增強;
顯存位寬:GPU一個時鐘周期内發送數據的位數,單位為bit,當然是越大越好的;
顯存帶寬:GPU的實際數據帶寬,計算方法為顯存帶寬=顯存頻率*顯存位寬/8;顯存位寬是決定顯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越大越好;
3D API:是指與GPU對應的編程用應用程序,目前有DirectX和OpenGL,其中最重要的是顯卡是否支持最新版本的DirectX。
輔助供電:主闆的PCI-E 16x插槽可以為顯卡提供電力,但有的GPU功耗較高,需要額外輔助供電。
還有一堆越大越好的參數,比如晶體管數、流處理器數、紋理單元數、ROP單元數、N卡特有的CUDA Core數等等,這些參數都代表着GPU在不同方面的處理能力。
通過比較參數我們可以準确地判斷一款GPU的性能。但為了方便,我們往往通過GPU的命名判斷一款GPU的性能大概如何。下面就來簡單無腦地說說GPU都是怎麼命名的:
AMD GPU分為HD系列和R系列。R系列于2013年底正式發布,取代HD系列。
a. HD系列
HD系列GPU姓HD,名為4位數字,可伴有後綴。
栗子:AMD HD 7970 x2
HD:HD系列;
第一位7:代數;這裡為7代;代數的升級往往代表着架構和制程的升級,即一般情況下HD 7970相對HD6970有着較大的提升;
第二位9:定位;同一代下常分為7、8、9三級,分别指低、中、高端;這裡的9即為高端;
第三位7:性能;同一定位下常分為3、5、7、9四擋,性能依次提升;這裡的7即表示HD7970為HD79XX中性能第二強的GPU;
第四位0:基本無意義;
x2:後綴,這裡代表雙核心GPU,即一張顯卡由兩塊GPU共同組成。若有後綴“M”表示為筆記本顯卡。
于是我們可以判斷任意一款HD系列的顯卡究竟是哪個水平了,比如HD 8970M是HD系列8代高端顯卡中性能最強(沒有推出HD 8990M)的單核心筆記本GPU。
随着R系列的發布,HD系列已經很少人購買,但有時會用于進行直觀的性能比較。
b. R系列
R系列GPU姓R加1位數字;名為3位數字,名前可伴有前綴,名後可伴有後綴;也有同姓R但名字特殊的型号,如R9 Fury、R9 Fury X、R9 Fury x2、R9 Nano等。
栗子:AMD R9 M290X
R:R系列;
加1位數字9:定位;共有5、7、9三級,分别指低、中、高端;這裡R9表示R系列高端;
M:名前綴,表示筆記本GPU;
第一位2:代數,這裡為2代。(注:R系列沒有1代)
第二位9:性能;R5系列有3一檔;R7系列分4、5、6三擋;R9系列有7、8、9三檔,數字越大性能越強;這裡9即為最強。
第三位0:基本無意義;有時代表性能,目前隻有0、5兩檔,且僅存在于部分型号,如R9 295 x2。
X:名後綴,表示增強型号;若有後綴“x2”表示雙核心。
至此我們可以判斷幾乎所有R系列的顯卡是什麼水平了,比如R7 340是R系列3代中端性能最弱(性能在3代中總排名倒數第2)的單核心台式機GPU。
NVIDIA GPU
NVIDIA GPU姓GT,姓後可緊接後綴;名為3位數字或4位數字,名後可伴有後綴。也有姓GT但名字特殊的型号,多指Titan系列,如GTX Titan、GTX Titan X、GTX Titan Z、GTX Titan Black等。
栗子:NVIDIA GTX 1080 TI
X:GT的後綴,代表性能更強;
10:代數;這裡為10代;其中8代全線為筆記本GPU;
8:性能;分1到9共九檔,這裡的8代表第二強;
0:基本無意義;有時可代表性能,分為0、5兩檔,僅存在于部分型号如GTX 765M。
TI:後綴,表示增強型号;若後綴為“M”則為筆記本GPU。
我們一起來看看GTX 860M是啥玩意?沒錯,就是8代第6檔性能的筆記本GPU。
Intel GPU
Intel GPU均為核心顯卡,有HD和銳炬(Iris)兩個系列。
a. HD系列
HD系列GPU姓HD,名為3位或4位數字,名前可伴有前綴。其中3位命名從Skylake開始沿用。另有最古老、性能最弱的一款為HD Graphics。
4位命名栗子:HD P4600
HD:HD系列;
P:前綴,表示企業版,性能上與民用版幾乎無異;
4600:性能;基本上數字越大,性能越強,從2000到6000無規律分布。
三位命名栗子:HD 530
530:性能,與4位命名規律基本一緻,但不能根據數字大小與4位命名的HD系列GPU直接比較。
由此可見HD 4400便是一款在HD系列中排名第七的民用版GPU。
b. Iris系列
Iris系列GPU姓Iris,姓後可伴有後綴;名為3位或4位數字。其中3位命名從Skylake開始沿用。
4位命名栗子:Iris Pro 5200
Iris:銳炬系列;
Pro:姓後綴,表示專業版,性能有所提升;若姓有後綴“P”則為企業版;
5200:性能,基本上數字越大,性能越強,從5100至6300無規律分布;
三位命名栗子:Iris 540
540:性能,與4位命名規律基本一緻,但不能根據數字大小與4位命名的Iris系列GPU直接比較。
由此可見Iris P580為銳炬系列企業版的頂級GPU。
Intel GPU的命名十分混亂把自己都搞混了,所以Intel把自家的GPU分為GT1、GT1.5、GT2、GT3、GT3e、GT4e共六個等級,性能依次提升,每個等級下有多種型号,以下是目前的分類:
滿頭大汗.jpg
如果實在對參數命名啥的不感冒,直接看顯卡跑分和遊戲幀數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二、不同的顯卡其他結構不同這裡僅限獨立顯卡。A、N、I公司設計出GPU後,通過外包生産得到成品GPU,這些GPU會有三種用途:
公版顯卡,是A、N公司為了宣傳GPU而生産的,其實就是在告訴顯卡授權生産商:“使用這款GPU做出來的顯卡是這樣的!”,一般公版顯卡的性能、用料比較基礎,隻是用作示範。當然,粉絲們可以買來作紀念。
而像大家熟知的華碩、技嘉、影馳、藍寶石、銘瑄、映衆、迪蘭、七彩虹等等,就是所謂的顯卡授權生産商。由它們負責設計顯卡的其他結構、調試GPU,并将兩者結合,生産出不同牌子的獨立顯卡。
調試GPU也會影響GPU的性能,顯卡廠商主要是對GPU進行超頻提高核心頻率,所以一般的非公版顯卡性能要強于公版。超頻有風險,超頻過後要加強供電設計、散熱設計等一系列其他結構,所以有的廠商也會原封不動地直接使用GPU。
廠商買到GPU後,會根據市場走向、産品定位、研發實力等條件設計不同的其他結構和功能:
當然,除了顯卡正面的裝飾外,還有顯卡背闆,畢竟安裝好顯卡後,背闆面試朝上的。顯卡背闆除了好看,還可以起到加固PCB并促進散熱的效果;
還有就是雙顯卡支持了,雖然如今很多顯卡都具備雙顯卡SLI或CF的能力,但部分型号還是不能做到,有雙顯卡需求的同學在購買前記得Check清楚是否具備SLI或CF的能力。
VGA接口是應用廣泛而缺點較多接口了,能最大傳送2048x1536分辨率的模拟信号,畫面損失比較嚴重。
DVI接口也是應用廣泛的接口,雖然能傳輸的分辨率也有限,但畫質基本沒有損失。主流的DVI接口又分為DVI-I和DVI-D:
其中DVI-I可以通過DVI轉接口轉換為VGA接口,提高了兼容能力。
HDMI接口支持4K輸出,圖像質量上乘,根據設備大小需求,又有HDMI、mini HDMI和micro HDMI三種規格。對電腦多屏輸出的兼容性較DP差。
DisplayPort,又稱DP接口,圖像質量上乘,相對于HDMI接口來說對電腦的兼容性更強,也支持4K輸出,根據設備大小需求分為DP和mini DP接口。
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一款擁有相應顯示接口的顯卡即可。
第三問:那我到底應該選哪一款顯卡呢?選顯卡毫無疑問要先選GPU再選具體型号。
GPU
GPU又多又亂,找準自己所需的GPU十分麻煩。但作為攢機小能手的我,怎麼可能沒有傻瓜式選購方法呢!下面分享我的兩種方法論和一個前置技能!
首先,購買顯卡最好選擇最新一代的GPU,實在預算不夠也可以選擇上一代的GPU,或者購買性能低一檔的GPU,盡量不要選擇上上代的過時産品。
接下來就是選擇性能檔位和定位的方法論啦:
方法論一:根據命名選顯卡。
上網電影音樂碼字:N卡1、2、3檔,A卡R5,I卡HD Graphics;
普通網遊撸啊撸PS視頻剪輯:N卡3、4、5檔,A卡R7,I卡HD 4400以上;
高端網遊普通單機:N卡5、6檔,A卡R9系列7、8檔;
高端單機土豪多屏:N卡7、8、9檔,A卡R9系列80X、9檔。
具體選哪款,就要看你的錢包隆起程度啦!
方法論二:根據價格選顯卡。顯卡價格比較穩定,基本與性能成正相關。
上網電影音樂碼字:300大洋及以下;
普通網遊撸啊撸PS視頻剪輯:500大洋左右;
高端網遊普通單機:1.5K到2K大洋左右;
高端單機土豪多屏:2K大洋以上。
前置技能:對位追蹤:了解哪些型号的AN卡性能相當。如果我選好了一款AMD的GPU,還想看看NVIDIA同級的GPU咋辦,通過觸發“對位追蹤”技能便可以輕松應對。
比如需要與GTX 770匹敵的性能,那麼就應該選擇其對位R9 280X。
技能的習得既可通過自身積累,也可通過直接比價格得知。但要一口答出對位GPU還是要有長年的積累呀各位!腳踏實地啊喂!
挑選好GPU後,查找使用該GPU的顯卡,比對其他結構,選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錢包的一款,便大功告成了喂!
第五問:哎哎哎等下等下,相同性能的核心,AN卡到底有何區别?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也是“對位追蹤”是一個前置技能的原因。但這個問題如果讨論太深容易被A、N各自的粉絲圍毆。本着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決定留下幾道線索,讓各路DIY新手自己探秘!讓各路DIY老鳥自己看着辦!
首先,我們從硬件層面說說A、N卡有什麼卵區别。A、N卡的GPU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架構。抛開容易被揍的性能比較不說,在功耗和發熱上A、N卡還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同産品功耗不同,發熱也不同,A、N卡的表現應該是不相伯仲的。
正是由于GPU的差異,不同的顯卡授權生産商對A、N家的GPU也抱着不同的态度。就現在的市場來說,基本所有顯卡廠商都抓緊推出N卡的主流産品,尤其是甜點級的6、7檔顯卡,而8檔顯卡的設計生産最能體現廠商的紮實功力,所以也非常搶手。甚至對于同一GPU,同一一家廠商,都會推出各種性能高高低低的讓你摸不着方向的産品來填滿價格間隙。
在軟件層面上,A、N卡是勢均力敵的競争對手。AN兩家往往會與遊戲作品合作,推出針對某款遊戲研發的補丁和驅動,還有應用程序進行雲優化,大大提高這款遊戲的流暢度、畫質等等體驗。
舉幾個例子吧,與N卡合作的就有大家熟悉的撸啊撸!還有使命召喚12、GTA5和我最喜歡的孤島危機1、2、彈頭等等。N卡偶爾會針對熱門遊戲推出所謂的“狗血”驅動,讓遊戲流暢度大大提升,可謂是低配黨的福音。
當然A卡也不示弱。AMD Gaming Evolved針對AMD GPU盡心遊戲的畫面優化,效果也是不一般的。諸如生化奇兵、神偷、我的世界、L4D2、DOTA2、男友系列還有我最喜歡的孤島危機3都有優化哎!A家過去發布的Mantle“雞血”補丁與N家可謂是鬧得雞犬不甯。
不僅如此,PS4和XBox ONE的CPU和GPU都由AMD定制,是不是棒棒哒!
第六問:顯卡的選擇還有什麼要點?
GPU的選擇個人認為有兩大難點,分别是在看參數選擇和看命名選擇的過程中産生的。
假設有定位相同的兩款GPU,采用新架構的核心某些參數比舊核心低,那性能到底孰強孰弱?
新核心往往伴随着調教不周和其他BUG,需要經過消費者驗證才能逐漸明了。所以要弄清架構升級與産品性能的關系,多逛逛論壇,看看跑分,是最佳解決辦法。
所謂“馬甲”,就是參數基本不變,尤其是核心架構都沒變,但卻改了個名字作為新産品發布的産品,通俗點講就是換湯不換藥。
“馬甲”在顯卡領域尤其常見,因為AN兩家競争激烈,每年都要推出新的産品線,一些低端型号升級餘地很小,但又必須有新型号滿足低需求的消費者,隻能換湯不換藥了。在我國,“馬甲”顯卡被“親切地”稱作“馬甲卡”。高端型号馬甲卡基本不多,不然會被消費者揍得很慘。
馬甲卡的誕生與否,型号是多少,與AN兩廠的膽量有關,規律難尋,讓你摸不着方向,但低端和筆記本顯卡往往是馬甲的重災區。唯一的判斷方法便是看參數了。
顯卡就是一台小電腦,水深,事多;也正因如此,顯卡的選購才如此備受重視,很多人不惜大力削減别的硬件來換取一塊更好的顯卡,聽起來有點激進,但顯卡确實這麼重要。其實摸清了顯卡的門道之後會發現,顯卡其實是最好挑的硬件!因為當你摸不着方向時,緊跟馮小剛的正确指導,準沒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