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可可和隔壁小姐姐一起玩,兩個人因為一個玩具開始争吵,最後搶起來,因為那個玩具是可可的,姐姐想拿過來玩一下,可可不讓,結果小姐姐一巴掌打在可可臉蛋上,她開始“哇哇”大哭,小姐姐也吓到了,趕緊把玩具還給她。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你争我搶,大多數時候可可都是被打,也有自己主動打姐姐的時候。鄰居說:“姐姐調皮,老欺負可可,好幾次都不想讓她和可可玩怕她打妹妹。”
她說自己教育了好多次,道理也講了,哄過了,也打過了,罵過了,可是她還是不長記性。上次還把一個3歲的哥哥打了。确實讓她很尴尬。
其實2~4歲的孩子“打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而是不知道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個階段的小寶寶對自己腦海中的秩序感有強烈的執拗,比如習慣什麼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但兩三個一樣年紀的寶寶待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突發狀況”。
比如:我在那裡玩得好好的,你非要一把過來搶我的玩具,我想跟你一起玩玩具,可你不願意。當他大腦中的強烈的秩序感被破壞,孩子很生氣,當憤怒的情緒沖到了大腦的杏仁核區域,也才兩三歲的孩子也不會解釋和表達,隻能打人,企圖靠打人來滿足自己的想法。
可很多家長就覺得自己家孩子太不懂事了。動不動就打别人家孩子,或者動不動就被别人家孩子打。有時候讓自己臉上“挂不住”,難道孩子真的無可救藥,是個不懂禮貌地“壞”孩子嗎?
一、孩子為啥會打人?
其實蒙台梭利理論認為,2-3歲孩子有幾個特殊的敏感期,在這期間父母要适當滿足和理解孩子,别輕易給他們“貼标簽”,孩子在打打鬧鬧中學習了社交,了解了他人的想法,也真正成長了。
1、手部敏感期
你會發現當寶寶到1歲多時,他的小手越來越靈活,精細動作發育也逐步完善。喜歡用手來玩玩具、探索周圍的世界。如果他想玩玩具你不讓他玩時他會生氣,有可能會扔玩具表達不滿;如果他想動一個物體,你不讓動的時候,他會哭鬧,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時候會拳打腳踢,甚至摔東西。
2、物權敏感期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指出:孩子2歲左右,随着自我意識的發展,他會開始産生私有意識,會特别在乎自己對物品的的所有權,并認為什麼都是“我的”。
可可有一段時間覺得家裡的玩具都是她的,别人不可以搶,一旦姐姐拿了她的玩具,她就哭,也會試圖搶過來,結果姐姐就會打,兩個人也是會互相打,開始哇哇大哭。
因為她們兩個都是2歲多的孩子,都處于同一個階段,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是可可哭了,就是姐姐哭了。
進入物權敏感期的孩子,一旦自己的物品被他人碰觸就會特别敏感。蒙台梭利說:敏感期教育的實質,其實是愛的教育。
所以這個時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不要一味責怪寶寶不懂禮貌,要分享,明明自己的玩具被搶了,你卻在一旁說:“把你的玩具給她玩一會吧。”孩子會以為你跟别人一樣要把他的玩具搶走。他們并不是不想分享,隻是害怕這物品不再屬于他。
3、通過打人來獲得關注
很多家有兩個孩子的父母會發現:當你親近其中一個孩子時,另一個就會變得暴躁或者會打另外一個孩子,因為他覺得你搶走了爸爸媽媽的愛。
而他通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也或許他打人的時候你們才會注意到他。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誇别的孩子,激發了孩子内心的屈辱感,他們會直接攻擊其他孩子。
比如對門小姐姐比可可大40多天,在有些方面确實比可可做得好,婆婆就會說:“姐姐真棒,你要向姐姐學習。”說多了,可可就覺得奶奶不喜歡她,喜歡的是姐姐,強烈的對比讓她很委屈,所以姐姐來玩時,她不想把玩具分享給她,有時候姐姐搶玩具時她會打她一下。
有好幾次做夢她嘴裡嘟囔着:“姐姐,我的玩具不給你玩,你不要搶我的玩具。”每次我聽到都是很心酸,孩子在潛意識裡總怕自己的東西被搶,所以好幾次做夢都是這樣說的。
二、孩子打人該如何引導?
1、多一點尊重,少一點抱怨
這個階段(2-4歲)的孩子,正處于敏感期,打人也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了也不要大驚小怪,别随意給孩子貼“不懂事”的标簽。尊重孩子的階段特征,不要總是抱怨。
首先是“物權意識”階段,如果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就不要強迫。可以各自劃分不同的玩具,各玩各的,互不幹擾。很多打擾都起源于父母非要分享,或者孩子為了同一個玩具争搶。
其次,如果避免不了,孩子打人了也被打了,也是個鍛煉的好機會。他在模仿别人的行為,至少說明孩子受到委屈知道怎麼反擊,沒有太大傷害的情況下不用大驚小怪。
2、多創造男孩和女孩一起玩的機會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樣受用。你會發現小男孩和小男孩在一起玩,很容易起沖突。小女孩和小女孩一起玩,也會有摩擦。
但如果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一起玩的話情況就會好很多。不僅摩擦變少了,相處起來也相對融洽。
在耶魯大學 40 年研究兒童發展成果的一本書裡,專家給家長的建議是,經過大量觀察發現,兩個2歲左右的男孩和女孩一起玩耍,會更容易分享玩具。
而我在可可身上也發現這個問題,她跟小男孩一起玩時,更願意把玩具分享給小哥哥,而不是小姐姐。
3、多帶孩子跟小朋友玩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不可怕,就看父母如何應對。多讓孩子跟小朋友玩,而且是跟多個小朋友玩。讓孩子們一起解決問題,打打鬧鬧中孩子學會了如何跟别人相處,理解尊重、妥協、讓步、公平等概念。也才能學會如何跟他們分享和相處。
蒙台梭利說:敏感期教育的實質,其實是愛的教育。
4、父母不要做錯誤的示範
孩子2-4歲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也很容易模仿,如果父母很暴力或者愛吼人、吵架甚至是打架,孩子多半也是個脾氣暴躁、愛罵人、愛打人的人。因為長時間環境的熏陶,和孩子天生超強的模仿力,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已經刻在孩子腦海裡。
所以你怎麼樣對待他,他就怎麼樣對待你。孩子做錯了,父母不要直接呵斥和打孩子,而應該多一點理解。
一位美國兒童咨詢師曾說:“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會用最不可愛的方式來讨要愛。”
愛打人的孩子往往是需要愛的那一個。比如家有兩個孩子的,你會發現老大會打老二,或許是因為父母把更多關注點放在老二身上,忽視了他的感受。
所以出現問題不可怕,父母正确對待才更關鍵。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多一點尊重和理解,陪他們慢慢長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