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邊塞詩巅峰之作----出塞賞析? 出塞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盛唐邊塞詩巅峰之作----出塞賞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但是守邊禦敵,鏖戰萬裡的征人卻沒有回來。
倘若龍城的飛将軍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詩人小傳: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甯丞。被謗谪龍标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闾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适、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甯。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賞析:
本詩是邊塞詩的名篇,可以說是七絕中的絕品。
開篇即起句不凡,首句為互文。秦漢的明月,秦漢的關塞,蒼涼悲壯之情,油然而生。
次句描寫千萬征人,萬裡長征,離鄉背井,守衛邊關,不見衣錦還鄉,絕大部分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回鄉。
第三句追思漢代飛将軍李廣。李廣乃漢朝一代名将,威震匈奴。有李廣鎮守邊疆,匈奴不敢南下牧馬,靠近邊關。當時唐玄宗好大喜功,名将凋零,隻剩那些庸人,無法守衛邊關。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借古諷今。
第四句直抒胸臆,表達出強烈的愛國之情。詩人投筆從戎,希望能夠守衛邊關,阻止胡人南下,守衛大唐邊疆。最後一句将主題升華,體現了詩人的強烈愛國之情,感人至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