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應該都有見過很多集字的字帖吧
什麼集字古詩啦、集字春聯啦等等
什麼是集字呢,比如說大舊子要寫一首歐體字的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然後大舊子就把老歐所有寫過的楷書碑帖翻出來
從裡面找到這二十個字,收集起來,然後對着寫
集字字帖就是幫我們做了找字這件事情
給我們創作作品提供了便利
可是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
如果在集字的作品中,書法家沒有寫過這個字怎麼辦?
比如說,剛才這首詩叫《登鹳雀樓》對吧
可是人家老歐沒寫過這個“鹳”字啊,咋辦?
不慌,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你沒寫過“鹳”字,你總寫過“歡(歡)”字吧
把左半邊拿出來,然後再找個“鴻(鴻)”,把你的“鳥”借我一下,拼起來,這個字就完成了
誰也不會看出這個字是拼接起來的你信不信?
其實以上做法,都是最大程度保留了這種字體的特點,大家平時如果有想寫而原帖又沒有的字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法
這種就比較高級了,就是你已經把這種字體的特點全部研究透徹了,随便寫什麼字都能體現原帖的韻味
比如田英章田蘊章先生,對歐體研究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寫任何字都能體現歐楷的神采
本來這些字原帖沒有的,但我說是從原帖中找出來的,應該也沒人會不相信
想要達到這種境界确實很困難
但我們有信心,有時間,一步一步學
這也是大舊子總結歐體字特點的初衷
不好意思說了這麼多,接下來開始上正餐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歐體字中的一個部首——“氵”
這個三點水有什麼特點呢,大家先看圖片
和其他很多字體點畫按下去直接收筆的寫法不同
歐體的點畫總體來說筆畫比較長
有一種行書連筆牽絲的筆意在裡面
而且歐體點畫多用方筆
第一點通常寫成三角點,類似于短撇的寫法
第二點一般拉得比較長,有時候直接會和第三筆相連
第三筆和提筆的寫法一緻,主要是注意按筆的方向和控制好長度
不過上面的寫法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下面的沐字
雖然三個點畫寫得比較短
但還是有很明顯的指向性
而且就算把這三點寫長也沒什麼問題
隻要是符合歐體的特點,在合适的範圍内稍作改動是可以的,體現出書法的變化
特别是對于一幅作品中有很多部首相同的字來說,做一些改動效果反而會更好,如“江河湖海”等,點畫的長短、方向、粗細等可以力求變化,但一定要遵守法度
今天說的就是這些
每一種字體都有它的特點在裡面
我們要善于抓住和總結這些特點
去模仿和學習,就像那些模仿秀節目
把要模仿的人的說話方式、動作等特點模仿到位了
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模仿的是誰
希望大家可以早日把這些特點掌握
這樣比昨天又進步了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