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鬼》是我看過最惡心的香港電影,也是我看過玩的最6的觸手系港片。80年代的邵氏主打獵奇和噱頭,用粗糙的模型配合音樂效果,拍了不少類似日本特攝片的恐怖片,《種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豆瓣無法搜索到的神片80年代香港還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所以有很多重口味電影出現。
重口與香豔并存可以說是邵氏恐怖片的一大特色。《種鬼》的故事并沒有什麼特别。邵氏對于怎麼利用視覺效果引起人的生理不适,有很多經驗。《種鬼》把這種經驗發揮到了極緻。
勤勤懇懇的男豬腳,被老婆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在一次事故中,老婆慘遭奸殺。這時候邵氏的鏡頭是香豔的。其中還有不少漏點的鏡頭。
引起生理不适的特效
雖然是模型,但是畫質太高清也會受驚吓
這是模型!這是模型!這是模型
這是模型!這是模型!這是模型
開始養小鬼
邵氏80年代為了迎合觀衆的獵奇心理,拍攝了大量以南洋蠱術為題材的電影。對于各種蠱術,比如民間的養小鬼,降頭等都有畫面上的演繹。《種鬼》顯然可以說是邵氏此類獵奇片的集大成者。很有過火癫狂的風範。惡心特效和血腥鏡頭的濫用,讓這部電影成為了連豆瓣都找不到的神片。
80年代的觸手系 土特效70年代卡梅倫的《異形》大獲成功,擅長模仿的香港電影當然沒有錯過向《異形》學習的機會。電影借鑒了異形的設置,将小鬼的形狀設計成類似異形的東西。章魚 人頭的組合,熟悉的生物加入了人體元素,産生了非常獵奇惡心的效果。
惡心!
惡心!!
惡心!!!
電影在視覺上非常大膽,讓人看到了邵氏的創新精神。但是無奈香港電影制作工業和好萊塢還是有很大差距,怪物的設計毫無美學可言,最後呈現在觀衆眼前的,是一個最後卻變成了南洋蠱術和西洋異形硬拼而成的東西。除了惡心獵奇,沒有給人更多的審美觀感。血漿雖然比邵氏武俠逼真了許多,但是仍然有一股濃濃的油漆味。
惡心重口沒有幫助電影赢得票房,《種鬼》上映後拿到了480萬港币的票房,排在年度票房的26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